七个老师 | 王春然:不过这3关,读书破万卷,下笔也枉然

王春然

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曾获东昌府区优秀青年教师、创新性班主任。山东聊城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北京晚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各大报刊网站,作品入选《阅读改变心灵的宽度》《一枝独秀岭南春》等丛书。

《小明逆袭记》之《离别是为了更美的相遇》 | 第三节

在上一节的故事里,咱们讲到小涛向小明和女孩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写作文时,怎样才能拟一个好标题?二是:大家都普遍觉得,尽管读了不少多书,可还是写不好作文,为什么读得多却收效少?那么,小明和女孩是怎样帮他解决的呢?这一节咱们继续书接上文,继续欣赏他们故事里的事。

好,好,好。不亏愧是刁参谋长呀!提出的问题是又准又刁。女孩很欣赏小涛提出的问题,连连夸奖起来。之后她一扭身,面朝小明,丹唇轻启对小明说道:喂,大司令,就看你啦!这俩问题,你先教教自家兄弟,也当提前排练排练。

哎呀……你提的这俩问题呀,还真不好回答……小明面露迟疑,眉头紧缩成一个川字,一只手不断地挠着后脑勺。

看见他的样子,小涛心想。我得激他一下,不然这个问题放上几天,就忘干净了。想到这里,小涛故意拉长声音挑衅似的说:是不好回答?还是不会回答呀?要不你就让阿庆嫂来吧,戏里她已经救了你一次,戏外就再让她救你一次呗!

也行!没想到小明竟然借坡下驴,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小涛只好悻悻地在心里骂了他一声软蛋,嘴上却说:好,那就听听阿庆嫂的高见吧。

女孩听了他俩的话一边思索一边说,这个嘛……要说关于标题的拟定,我知道最好是新颖独特,这样能吸引人,可是怎样做到新颖独特,我也不是很明白的。不过,咱们刚刚总结的用标题制造悬念我想还是可以的。比如,有篇文章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用类似这样的疑问句做标题,我感觉就很好,有悬念吸引人去读文章。至于,更多的拟好标题的知识,我还真不太清楚呢!关于读得多收效少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咱们还是百度搜搜吧。我记得王老师原来写过一篇相关的博客文章,咱们一起搜来读读。

既然这样,那赶紧的。小明说完这句话,就走到电脑旁边,打开百度搜索起来。小涛和女孩站在旁边伸着脖子探看着电脑屏幕。

这个,这个。是王老师的。打开!

咔咔,咔咔,随着鼠标双击的声音结束,电脑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

谈谈读得多和收效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从这四则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早已跨越国界和时空,形成铁一般的共识。可是,在实际的读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读了不少书后,我们无论在言谈方面还是写作层面,又确实看不到有什么改观,此问题尤以学生时代最为棘手。读了似乎没多大用处,不读又不行,真是让人(尤其是学生和家长)陷入进退两难的迷茫境地。

假如我们要穿越一座大山和密林,怎样才能快速而安全地通过呢?你可能会想出千百种办法,我想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雇佣当地的向导来带路。为什么,我们望而却步的穿越难题,在向导面前却是小菜一碟呢?因为,大山和密林对于我们完全陌生,对于向导却熟同家人。因此,要解决难题,首先要做得就是了解难题。要破解读得多收效少,就得了解阅读的三个层次。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是“泛泛读”也叫“盲读”。

“盲读”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无目的的盲目阅读,随便翻翻就属于此类;另一种则是有目的的盲读。即:读一些专家或老师们推荐书籍同样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无目的的盲目阅读,大家都能自然明了,我们单来解释一下第二种。读推荐的书籍也收效甚微,是因为我们在阅读既定书籍的时候,是停留在泛泛读的阶段——了解相关情节,知道故事梗概,学生或许还会摘抄些字词或段落。可是,细想一下,关闭书和摘抄本,除了这些,你的脑中还留有什么鲜明印象呢?几乎没有了。

做个形象的比喻吧,把我们的头脑比作仓库,阅读比作仓库工作人员。工作时,有的工作人员工作不负责,来了货以后只是简单清点一下“哦,是这样的货啊,知道了。”然后遛弯去了,根本不将货物搬到仓库中储存。另一种工作人员比第一种好些,“哦,是这样的货啊,搬进去。”……等到买家来提货的时候会怎样呢?第一种工作人员的仓库中一定空空如也,他能记得的只是似乎有过那样的货而已。第二种工作人员会说:“有货,都在仓库中呢。”可是,等你打开库门取货的时候会发现,里面各种各样的货物混杂在一起,根本理不清类别。假如你要找一把小勺子,对不起,也许扒拉半天也找不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呢。

不过第一层次的阅读也不是毫无用处。泛泛读对于扩大知识面和增加谈资还是有帮助的,我们阅读网络、微信,QQ……上的新闻或者其他知识,就是此类,虽然读过有了印象但也是浅浅,极易忘却。

明确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那么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就很好理解了。简单说就是对第二种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他在搬运货物进仓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存放。恰如一个家的空间里分有厨房,客厅,卧室,洗漱间,阳台等部分。不动笔墨不读书,表面看起来是要我们读书的时候做各类标记,和作分类的笔记,其实内里更是在训练阅读者的分类能力。这是写人物心情的,这是写人物外貌的,这是写景色的……需要用到的时候,自然很容易找到相关的词句。第二阶段形象点说就是:分类!把原来杂乱无章仓库,变成分门别类的超市。

做到了这一点,阅读的收效就比较明显了,因为在你说话或者写文的时候,很容易就能都想到相关的词句,拿来引经据典自然不费事,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就明显地有文采了。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是“品鉴和使用”。

我们还是请出仓库工作人员,让他们来协助我们理解吧。假如我们有一座中药库房,我们的仓库管理员,既能将货物存放到库房里,也能存的放分门别类……凡此种种,那么在管理员层面上,等他升迁到高级管理员的职位也就封顶了,这是可以预见的。可是他偏偏有更高的追求,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药剂师。于是,在他将各种中药材分门别类的放好后,时不时就将存放的药材,取出来仔细研究,闻气香,尝其味,辨其形,试其效……时间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就对各种各样的中药材了如指掌,那些药似乎都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他成功地完成了从一名管理员到药剂师蜕变。

语言本身的属性就是交际工具,工具越用越灵,闲置自然颓废。比如:题目《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我和孩子是这样使用着玩的。

“孩子,咱们用题目玩个游戏吧?”“题目怎么玩游戏?”“玩去字儿”“好”。

第一关:“春光绿我们的双脚”,你什么感受?少了染字,没有原题目好了。

第二关:“春光绿双脚”。呵呵呵,更差了,没意思了。

第三关:“光脚”,什么感受?哈哈哈,臭!

第四关:连连看“光脚”→“春光绿双脚”→“春光绿我们的双脚”→“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你发现了什么?一双臭脚加几个字就能变好听。好话去掉几个字就变成大臭脚。孩子上3年级还太小,说不出来多少具体理由,可我知道她渐渐懂了语言的美。

生活中街边小商贩的吆喝,也是因为准确使用语言,才显得特别有韵味。比如:“买东西不能只看大与小,看看它实用好不好。汽车大,轿车小,小车里面竟坐大领导。原子弹虽然小,扔到长崎和广岛,五十年来不长草。潘长江个子小,人家小品演的好,董存瑞个不高,关键能顶炸药包。这东西不用学不用练,买回家里都会干。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你的手我的手,一点技术都没有,又包教又包会,咱还免收学习费……”

阅读时,当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上升到品鉴和使用的层面上时,那么我们说出的话或者写出的文,就不但会富有文采而且更有鲜活的灵性了。可惜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第一层面,许多人也能到第二层面,但大多也就此止步,能做到第三层面的人就不是太多了。当我们熟悉了阅读的秉性,然后有的放矢的去处理问题,那么读得多收效少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有道理,有道理。咱们改改就可以使用了。嗯嗯,补充点我们自己的例子,就可以了。是呀,是呀。干杯!他们拿起桌上的饮料瓶互相碰了一下,很开心的样子。

明哥,读得多和收效少的问题咱们有谱了,标题的问题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先搜搜看。小明决定利用网络寻找怎样拟标题的答案了,他们搜到了怎样的答案,解决他们的问题了吗?咱们下期再揭晓。

END

一堂作文课+

小程序

海量优质作文之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