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鉴定必须掌握的知识
纵观目前拍卖市场,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国内收藏界多数人把青铜器奉为瑰宝,稀罕的观世音坐像成为当今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兴起于海外市场,2000年以后,国内市场逐渐启动,据悉,在拍卖中屡创高价的,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 交,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2359亿港元被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 高纪录,这些拍品的高价成 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
如今很多人收藏佛像并不是出于信仰需要,而是看中了其利益所在,作为一个佛像经销商及收藏者,如今人们收藏佛教造像更像一个大杂烩,很多人同时收藏有藏传佛教,宫廷造像,甚至印度、尼泊尔的佛像。
最近几年,中国古代的佛像投资市场行情可谓是前途一片大好,古代佛像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特别是那些高质量的明清金铜佛像,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相对于其本身的投资价值,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更高。不过,由于佛像的收藏门槛比较高,所以需要系统的去学习了解。建议刚刚入行的藏家,可以从近现代的佛像工艺品开始入手,或者是对某一板块进行系统性的收藏,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以增值问首要目的,而失去了古玩收藏本身的意义。
鉴别“永宣”佛像首先要从时期特点来看。永乐时期的佛像,分为前期和后期。永乐前期,佛像整体造型、装饰风范基本成熟,最 具特色的是莲花座上的莲花瓣,其形制细长饱满,劲健有力,可以作为此时期造像鉴定的重要依据。永乐后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定型时期,造像的体态趋于平稳。最为明显的也是莲花瓣,其形制比永乐前期略为宽肥,而且在莲瓣头部出现了卷草纹。这一时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兴盛时期,现在遗 留下来的宫廷造像大多是这种类型。
鎏金佛像自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其间除了在国家走向衰落时,统治者感到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与国争利”的局面而引发的几次“灭佛”运动以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畅通无阻。
可以说,中国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同时期的造像既存在一定的时代风格共性,也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异。而且近些年的佛教美术史研究,在以往重视官造主流风格的同时,还开始关注各地民间造像的个性风格与制作背景。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佛教信仰与文化,在传播途径、影响方式、在地转化等等方面的认识。
镀金的工艺简单,成品快,可批量生产,附着性比较好,但均匀程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