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篆刻大家朱复戡篆刻作品欣赏
朱复戡
(1900-1989)
朱复戡生于上海,他六岁便在翰林王秉兰的教导下开始接触《说文》《石鼓》,均能过目不忘,故得“神童”之誉。晚年朱复戡在自述《白头吟》中写道:“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中纳。”这样的小学积淀对其今后的艺术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之后朱复戡受到当时的艺坛领袖吴昌硕赏识,称其为“小畏友”,未及弱冠便在吴的推荐下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此后朱氏艺名日盛,沪上文人骚客、名商大贾均以有其书印为乐。当年的朱复戡在书法篆刻方面的影响,或许不逊于同辈中的任何一位大家。
离欲是罗汉忍辱作仙人
他在总结历代篆刻艺术时,提出了”印章篆刻的艺术与文字差不多,它有殷周文的图画美,有秦汉文的图案美,有宋元文的线条美。……印章要在小小方寸之地,安排这几个篆字,就必须具备文字之间的分行补白,笔画之间的分布平匀,文字要统一,图案要相称,结构要协调,即所谓相互呼应,而不能雷同;雷同就显得呆板了”。
石缘
在他的篆刻中可以见到殷周文字之图画美,如“忒翁长寿”,印章文字如吉金兽面,狰狞夺目;也有秦汉文字之图案美,如“田园风味”,文字经过缪篆化处理,更加整饬规范;也有宋元文字之线条美,如“潜龙”圆形章,文字线条妖娆,楚楚可人。
忒翁长寿
田园风味
潜龙
朱复戡先生在篆刻上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于古玺印创作中取得的杰出成就。他曾回忆吴昌硕对自己的教诲:“把《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记得滚瓜烂熟;又把石鼓、诏版朝夕摹写,有此基础,再上溯三代金文。吴昌老的金玉良言,我实践了一生,受用了一生。”朱老曾先后为何珊元与汪统治印各百余钮,其中印文相同者就有十数方,如何避免雷同,除了在布局上做文章外,古汉字本身的变化,也是其篆刻的亮点。在百余方印章中印文字字精确,于几百字中不见讹误,使得当时艺坛盟主吴昌硕赞不绝口,连称:“你竟一个字也没有刻错,真是难得。”
(右)汪统忒翁信玺
(左)春晖堂
和为贵
平阳汪氏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在为汪统篆刻的百余方印章中,就屡屡使用大篆入印,所刻古玺与三代古玺同列,难分甲乙。我们看到“沥水潜龙”印的边款中,他这样自负地表示:“假令簠斋见此,必以为金村出土三代物也。”
汪氏印信大利
(右)疁城汪统氏忒翁之玺
(左)疁城汪氏之玺
统
忒翁小品
(右)疁城汪氏之玺
(左)汪统长寿
这样的古玺印实践一直延续到朱老晚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曾经说过:现在研究钟鼎文的很少,会写又能识的全国也只有二三人了,其中一人在山东。所指的就是朱复戡。”我们从朱老晚年的篆刻作品中,也能见到这样的探索。
龙岁生
(右)梅墟草堂
(左)秦诏铜量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