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博大家王世襄《说葫芦》一书有感

第十四届聊城葫芦节盛大开幕,又一次将“人文果实”葫芦文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和深度。也让我想起一位我一直敬仰的王世襄老先生。他编写的《说葫芦》一书,对中国爱好葫芦文化艺术者起到一个推波助澜作用,也促使葫芦这“人文瓜果”吉祥物走进千家万户。

启功先生为《说葫芦》一书写的序言中:旧时社会上的“世家”中,无论为官的、有钱的、读书的,有所玩好,都讲“雅玩”。“雅”字不仅是艺术的观念,也是摆出身份的标准。“玩”字只表示是居高临下的欣赏,不表示研究……而王世襄先生的“玩物”,不是“玩物”而是“研物”。他向古今典籍、前辈耆献、民间艺师取得的和自己几十年辛苦实践相印证,写出了这部已出版《说葫芦》这本书。

根据王世襄老先生的生平史料报导,我去年编辑过一篇《京城第一玩家,大俗玩成大雅,王世襄文博大家傳奇生平事跡》图文美篇。为了想读《说葫芦》这本书,我跑断了腿就是买不到,好在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书店,今年六月份第六次印刷(再版),我才心满意足地购买到。

王世襄老先生他出生于北京的名门世家。祖父是前清官员,官至工部尚书,是收录于《清史稿》的人物;伯祖是光绪三年的状元,徐世昌和梁启超都是其门生;大舅金城是20世纪初北方画坛领袖,另二位舅舅都是竹刻大师。父亲王继增从事外交工作,担任过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曾留学英国,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家。

王世襄老先生深通中国古典文学,也懂英文。喜养鸟、养鹰、养猎犬;喜养鸽,收集鸽哨(葫芦做的);养蟋蟀等虫类、也收集养虫葫芦器。特牛的是自己种葫芦,雕模具玩葫芦器,制成的葫芦器上有自己别号。一不小心被爱好者流传出去,被人误认为古制品,印入图录,定为乾隆时物。

启功先生讲他不是“玩物”而是“研物”,《说葫芦》一书有一百八十八张图版(图片),王世襄老先生将时代、尺寸,制作人名(收藏人),用什么手法绘画、烙画、镶配的什么材料,都一一说明。这是他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谱写出这一部为后人学习的传世巨著。启功先生在序言中写到:这部已出版、未出版、将出版的书。可以断言,这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并不止《说葫芦》这一本书。

黄苗子先生说:他是“玩物成家”。

启功先生称赞:他是“玩物壮志”。

马未都先生说:他的独特性就在于,他出身上层社会,却关注社会底层的乐趣,这在中国文人里是不多见的。

他的多年至交,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为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名士风流天下闻,

方言苍泳寄情深。

少年燕市称玩主,

老大京华辑逸文。

世间好玩的人多,会玩的人少,别人玩的是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或是图轻松,或是想炫耀,而他玩却是图折腾,图艰深,玩的是学问,智慧与境界。正如他所说,那是因为:“我爱文化爱到了极点。”他爱文化,所以可以十年如一日研究,将一些三教九流的玩意儿,都登上了学术的大雅之堂。

2003年12月3日,为奖励他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荷兰王子亲自颁发给他: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而他也成为获得此奖的中国第一人。

葫芦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吉祥物,有人为种植葫芦发家而拼搏;有人为葫芦文化艺术而专研开发葫芦衍生品;有人为葫芦雅趣赏玩而购买;不管是那一种,心中都要有“这是一个人文瓜果”,要发掘光大葫芦的艺术生命。

我借用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言:“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今日再次拜读钟先生的文字,心中对葫芦是一种人文瓜果,有了更进一步理解。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爬藤植物,它的意义非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华民族生活智慧和文化精神的高度凝结,葫芦有其自身存在的样貌和方式:“其大弥九苍,其小贮一壶。静观性中天,大小竟何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