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华盛顿】卫星世界里的新老交替 | Satellite 2018
Satellite DC 一般被叫做华盛顿卫星大会,是世界卫星产业的年度盛会。每年3月,全球各地的行业领袖们聚集于此,商谈合作、发布新闻、纵论天下。
会议由论坛和展览两部分组成,大家在激荡风云之际,都还会去展厅看看产品、沟通下技术细节。整个议程安排合理、规格较高、内容纯粹,所以一直很受业内人士欢迎。
按照惯例,在大会的第一天,都会举办一个“小朋友”(35岁以下)的论坛,让一些新兴力量得以亮相。大会的主办者在台上呼吁,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让这个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但到了第二天早上,会场播放的却又是70年代的老歌。
整个卫星行业,目前把持在50后、60后的人手里,那些大佬,就像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在3.6万公里的高空,摆着一张严肃脸。那些距今超过40年的“老旋律”,稍显违心地说着鼓励创新的漂亮话。实际上,他们对LEO星座的数量表示极大担忧,对这些卫星的盈利能力多不看好,挖苦有些年轻人“重新定义了利润”。
在第二天的晚上,离会场稍远却离白宫很近的一家酒店里,举办着一场私密高层聚会。位居高位的行业领袖中没有“小朋友”,大家讨论的也都是如何攫取当下的利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市场。表面温和的卫星大会上,可能正孕育着一场新老交替的革新。
跟去年相比,这届会议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很多家小卫星创业公司。以前来参展的LEO公司只有Iridium 和OneWeb(AirBus捎带着),现在多了GlobalStar、Space Flight Laboratory 、LeoSat、Tyvak Nano、Aywcka、Gomspace、Sky and Space Global 、Spire、Telesat 、NSL comm 等十来家卫星创业公司,也有一些小卫星的配套服务商。那些以前支持大卫星的制造厂、天线商和火箭公司,也在考虑为小卫星提供专属方案。
这都是去年没有的新东西,去年的主题是军事方面的应用。军事类产品占了近半壁江山。会场里走动着很多穿军装的客户。厂商们都心照不宣的神秘微笑。此前的一段时间,来自军方的订单激增,给大家的错觉是“难道要打仗?”。和平的一年过去后,迎来的是各种星座计划的爆发。
我与几位小卫星的创业者们交流了看法。也不怪行业大佬们担忧,绝大多数的卫星创业公司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产品本身也不够给力。Spire算是这里面的明星公司,已经发射了58颗立方星。他们告诉我,有些卫星上安装了ADS-B系统,可以为航空器提供定位或避撞服务。别的不敢妄下判断,但作为原航空工作者,我觉得他们那90分钟的时延通信,根本不能满足航空公司生产运营的需求。
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其实这也是世界上所有新兴事物的一般特征。只是这些不确定性放在谨慎严密的卫星世界,显得不那么让人放心。其实,卫星的商业趋势没那么难判断。从数据上就能看透一切。根据SIA2017年报告的数据,整个航天产业的产值是3391亿美金,其中卫星产业独占鳌头,占2605亿美金。
卫星产业里占比最大的又是卫星电视服务,高达977亿美金。也就是说,卫星电视业务是目前航天产业的主要收入之一。但我们都知道,电视服务在整个媒体产业里正在式微,在各种互联网应用面前,它们几乎没有未来。所以卫星产业的最大收入肯定会逐渐萎缩。这可能也是大佬们忧虑的原因。
如果说977亿美金的电视产值注定缩小,那么谁最有可能填补这个巨大缺口呢?宏观上看,答案毋庸置疑:是互联网宽带。OneWeb 、StarLink 等新兴巨头们无不瞄准这个方向,他们希望借助太空基础设施,重构全世界的连接方式。如果这个市场被攻克,就会迎来比电视大得多的收入。
今天的小卫星公司可能都面临着生存难题,但是长远去看,很有可能会启动更广大的市场。这是一股太空宽带取代卫星电视的洪流。关键是,你的产品和技术能不能让你撑到那一天。无论如何,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摁下启动键。
华盛顿特区早晚温差大,春风料峭、乍暖还寒。大多数人西装革履,也有一些不怕冷的,穿起了短袖。“大卫星正在彷徨、小卫星日子紧张”,这或许就是卫星世界里,新老交替的气息。
作者介绍
潘运滨
航空互联网从业者,曾任喜乐航(NEEQ:837676)CEO ,现为航星光网(LaserFleet) 创始人、CEO。LaserFleet 通过发射NGSO激光通信卫星,为平流层飞行器提供高速上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