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过度依赖流量模式才能根治“滤镜景点”顽疾
近日,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就网友关于“滤镜景点”的吐槽发表声明并道歉,承认部分用户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准确的信息。
精致的画面、舒适的光影、惬意的表情……所谓的“小众免费”“超出片”等,打动了很多人,使人们不由得心向往之,可到了地方才发现“货不对板”。其实,这些只是部分用户过度美化、刻意包装出来的虚幻美景。由于平台上的“照骗”泛滥成灾,普通用户很难辨识真假,“拔草”变成了不断“踩坑”,久而久之,就会对平台失去信任。
小红书在遭遇“滤镜景点”危机后,为挽回用户的心,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鼓励发布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也是亡羊补牢的措施。不过,在“人均白富美、遍地美景美食”的小红书,如果不修图,不用美颜、滤镜,完全还原真实场景,还会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这么大的流量吗?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在大众的“滤镜迷思”没有去除之前、平台的流量商业模式未有改变之前,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变成新的流量工具,成为平台的又一赚钱模式。这样的情况已有先例,比如电商购物平台的评价机制,原本是为了约束商家,结果因无法有效鉴别评价的真实性,沦为了刷好评、刷交易的工具。
景区评分榜、踩坑榜跟电商平台的评价机制一样,都是以用户的评价为依据,对景区、分享信息进行评价,再按照点击、评价流量多寡,进行相应的排名。如果平台对评价机制把控不严,或者为了流量而放松管理,那么就会令景区评分榜、踩坑榜沦陷,失去评价意义。
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应摒弃过度依赖流量的商业模式,改以用户利益为核心,打造真实可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