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谅:3500人突现敌阵地!敌军:到70年代都没搞清其战术

朝鲜战争期间,六十军180师因缺乏与美军作战经验,而蒙受重大损失。

张祖谅(1911年-1961年)在奔赴朝鲜战场之后说了一句话:“我要重返六十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他个翻身仗!”

张祖谅(时任志愿军六十军军长)指挥的这场仗绝对是中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指挥3500人在敌人阵地前潜伏一天一夜,敌人竟然都没有发觉到一点动静。

张祖谅中将将军照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作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张祖谅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场的局势。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张朝鲜军事地图。

张祖谅一有空,就站在地图前,凝视着地图,心却飞到了朝鲜战场。那心驰神往的表情似乎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味,仿佛听到了战士们的冲锋声。

1952年7月,时任四川西部军区司令的张祖谅如愿以偿,他将与西南军区的参观团一起前往朝鲜战场。

在志愿军总部,张祖谅见到了已经阔别多年的老首长——志愿军副司令陈赓。

陈赓

他国遇故交,两眼泪汪汪,经过短暂亲切的寒暄,陈赓向张祖谅介绍了志愿军五次战役的情况,并在第五战中介绍了第六十军180师的损失状况:

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之后,参战的志愿军战士们已经连续5天5夜不停战斗。许多战士已非常疲倦,弹药和粮食都用光了,补给困难。志愿军总部决定将我军的主要力量转移到"三八线"进行休整。

1952年5月23日天刚刚亮,志愿军开始转移,"联合国军"以4个军和13个师的力量反击我军。敌军在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组建的"特遣队"的掩护下,沿着公路向志愿军纵深插入,分割了志愿军的兵力。

志愿军各部队只得边打边撤,战斗极为艰苦。尽管志愿军主力部队从包围圈撤退,但伤亡人数却很大。

同时,六十军180师执行兵团命令,留在原地以进行封锁任务。180师于5月25日清晨开始边打边撤。当时,大雨倾盆,部队的行动极为困难。芝岩里以南地区被美国第7师、24师和韩国第6师包围,志愿军180师在突围中损失惨重。

志愿军向敌军冲锋

老首长陈赓介绍第五次战役情况后,从公文包中拿出了《关于180师损失通报》,交给了张祖谅。

张祖谅来朝鲜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志愿军180师的损失,但不知道具体细节。

在听完了老首长陈赓的详细介绍后,再次看了通报后,张祖谅非常痛苦地说道:“180师是我以前带过的老部队,在朝鲜战场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我非常难过。这是我的责任,过去我带得不好。”

陈赓安慰道:“祖谅,你不要太难过,不要责怪自己。这支180师军队过去一直很好,打仗是过硬的,那可是一支著名的‘皮旅’(当时旅长是皮定均),毕竟是六十军的兵嘛!

只是180师官兵进入朝鲜后,缺乏与美军作战的经验,作战思想教育给松了下来,再加上指挥不当和气候环境,才蒙受了如此大的损失。

现在要做的是振作精神,严肃整顿,总结失败经验,这才能伺机打个翻身仗!”

此时,陈赓满怀期待地抬头看着张祖谅,并关切地说道:"祖谅,你最近胃病有没有好?你能返回六十军,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吗?"

王近山中将

此时,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也站在一边,他伸出右拳,捶了几下张祖谅的肩膀,开玩笑地说:"哈哈,祖谅还是宝刀未老,身体壮着呢!"

在六十军进军朝鲜战场之前,张祖谅是六十军的军长和川西军区的司令。他一再要求带领部队前往朝鲜战场,志愿军总部认为他患有胃病,一直没成全他的心愿。

川西军区成立后不久,张祖谅决定留任川西军区当司令。此时此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正重重压在他的心头。他真诚地对陈赓和王近山说:"您二位首长对我如此信任,我很感动,我愿重返六十军!"

陈赓和王近山看着对方,露出了微笑。

张祖谅从朝鲜回到四川西部军区后不久,就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任命他为六十军军长兼党委书记。

张祖谅接到电报于1952年9月25日从成都抵达北京,住在前门外门珠市口军事委员会招待所的乡村酒店。

这时,军事委员会通知张祖谅参加10月1日的国庆典礼,然后才去朝鲜。 同时下榻这里的有各大军区参加国庆观礼的军以上干部及志愿军回国观礼团。

1952年国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国庆节典礼结束后,参加典礼的同志们离开了北京,张祖谅正准备奔赴朝鲜。这时,军事委员会总干部的个处长来到张祖谅的住所,告诉张祖谅有中央领导要召见他,让他暂时留下待命。

10月4日上午9点,这位军委总干处长再次来到住所,告诉张祖谅:毛主席将在11点与您会面

张祖谅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喜过望,改变了他一贯的稳重,像个小战士一样兴奋,连忙换上衣服,刮胡子收拾脸面,别提有多高兴了。

11点钟,张祖谅和这位处长乘着汽车,直奔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住所。

毛主席的接待室简洁明了,配有一套老式沙发。

张祖谅(左二)与战友在朝鲜东部前沿阵地合影

毛主席亲切问道:"祖谅,你老家是哪里?"

"回主席,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商城县。"

" 啊,那你是从大别山来的,大别山,好,很好。" 毛泽东亲切地说:"早在清代,你的商城就出了一位周宰相,你知道吗?"

"我当兵后才从书中看到的。我知道,这个人叫周祖培。"

"你有没有上过学?"

"在老家的私塾上了3年。我1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庭贫困。于是就辍学了,帮地主家放牛。1929年立夏期间,我家乡的农民暴动并建立了红军,所以我报名参加了红军。"

"啊,祖谅你也不容易啊。" 毛主席亲切地说道:"中国有句俗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去的放牛郎现在是六十军军长了,这是革命造就了你啊!"

毛主席的一顿寒暄后,对话才进入正题。

毛主席说:“撇开客观原因不说,180师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从主观上讲,山西战场,你60军打得很好,顺利解放了大西北。打胜仗顺风顺水是好事,但是打仗不谨慎,低估敌人,这就有失败的可能啊。”

"主席分析对,没错,这次六十军180师在朝鲜战场第五次战斗中的失利,问题就是在于对敌人的低估。"

毛主席笑了笑,看着张祖谅的被敌人打掉的牙齿,还没来得及补牙,友好而幽默地说道:"该怎么办呢?朝鲜你还是晚几天去吧,先去医院补补牙。补好牙后,等到达朝鲜战场,张开嗓门发号施令,动员部队打个翻身仗。"

郑维山中将将军照

1953年5月初的一天。在一个巨大的掩蔽部内,坐满了二十兵团的各军军长、政治委员和参谋长。

根据中央对志愿军高级干部和人民解放军部队的轮换决定,二十兵团将由杨勇为司令员,郑维山代司令员轮换回国;三兵团由许世友任司令,二十兵团政委张南生调任志愿军政治部任副主任。

中央还要求从国内轮换赴朝鲜参战的高级将领必须在1953年5月上旬到达前线,但从朝鲜回国的将领必须等夏季反击战之后再走。所以二十兵团这次作战会议仍由代司令员郑维山、政委张南生主持。

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副军长兼参谋长邓士俊出席了这次会议。

兵团司令员传达了志愿军司令部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的预令,即:消灭敌人,锻炼部队,配合板门店谈判工作;彻底改善志愿军现有防御阵地的最佳计划,就是把在1951年被敌人占领的金城夺回,切平战线。

这些将军非常清楚:最近,在朝鲜开城板门店停战谈判桌上,敌方联合国军(以美军为首)很是自高自大,甚至耍无赖。

朝鲜战争中的韩国军队

特别是,韩国军队的谈判代表采取了更加自大的态度,任意地破坏和中断停战谈判,甚至高喊"进军鸭绿江"和"不受条约约束,单独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在朝鲜战场上给韩国李承晚的部队上一课。 因此,战斗会议围绕"如何战斗"问题展开。

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

郑维山说,在六十军阵地对面敌人占领的高地,如949.2、883.7和十字架山等高地,有深谷陡坡,其战略地位很重要。

敌人在以上高地仅仅安放一个强化团,就可以制约我志愿军兵力,可以不断对志愿军阵地发射火炮攻击,对我方阵地构成了严重威胁。要完全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将上述敌方的高地拔掉。而要拔掉它们,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潜伏行动。

志愿军冲锋

郑维山进一步分析说,若进行大规模潜伏战,可以达到以下3个目的:

1、从战术上来个出其不意,震撼敌军;

2、可以掀翻敌军“三条牛腿”,这样金城地区的防御就失了平衡,志愿军则可以继续给敌军来个纵深打击,收复金城失地;

3、这三个高地是敌人"密苏里线"的核心地区,打破它相当于撕开敌人的"密苏里防线",敌军必定会拼命反击,潜伏的志愿军战士们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大规模消灭敌人的目标。

郑维山最后总结说:“如果这次潜伏反击行动没有夺回核心失地,将来将更难夺回,甚至没有机会夺回。从整个停战线和长期坚持来看,冒一冒这个险是很值得的。”

代司令员郑维山分析完战术后,会场却非常冷清,在座的各部队军长和参谋长们都对此陷入深思……

每个人对郑维山提出的这个潜伏作战都有些担心。

首先,这场战斗必须同时占领敌军两个团的阵地。这是自朝鲜战争转移到防御以来,志愿军和敌军从未有过的先例,它大大超过了志愿军司令部规定的营以下、最好是1-2个连的目标打击范围;

其次,在没有制空权和技术设备差的情况下,更没有长期大规模潜伏的先例。

志愿军坚守阵地

最后,朝鲜战场是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仗打得好,就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得不好,就失去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主动权。

同时,一些同志担心张祖谅的六十军是否能够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经过深思熟虑,张祖谅突然在会场上打破了沉寂。

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分析:

敌人和我们都在在高山阵地扼守,潜伏战士们要安全抵达敌军阵地,需要穿越沟底和谷地,这大约需要6到7个小时,时值炎夏,晚上八点才天黑。

如果潜伏战士们在黄昏8点左右出发,花费6到7个小时到达敌方阵地后,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左右。炮火准备还需要30分钟,据估计,攻击敌人将花费一两个小时,至少到了凌晨4点30分,那时天已蒙蒙亮。这样,黎明时分,就可以彻底结束战斗。

如果战斗稍微延迟一点,而整个潜伏作战就无法在黎明前解决,那么敌人的空中炮兵将集中反击,增加我志愿军人员伤亡,到那时,我军调动部队和炮火就显得被动,即使攻取敌方阵地后,也没有充分时间进行设防。

1953年,张祖谅在朝鲜前沿阵地观察

然后,张祖谅谈到了潜在成功的可能性。 他说:

"从1952年12月到现在,我军对敌人进行了26次小型反击,其中25次都是歼灭战。我们已经熟悉敌人特点和阵地地形。如果精心组织,就能取得成功。 所以潜伏作战时可以成功的。"

张祖谅同意潜伏敌军阵地的立场,这使会议气氛焕然一新。参加会议的郑维山,张南生等军团首长屏住呼吸,听了张祖谅关于可能取得成功的条件的分析。

张祖谅继续说:

“经过前阶段的多次反击,我们已将斗争的重点逼近到了敌人的阵地。在双方阵地的缓冲地带,我方已经拥有主动权,即使在白昼,敌军都不敢轻易在他们阵地外活动。

由于我军炮弹数量有限,在炮击中我们只能向敌人的主要阵地开火,因此不会破坏敌人前沿阵地的灌木丛,这为我军的潜伏提供了很大方便。山涧小流树木草丛,都形成了天然的潜伏条件。

就兵力而言,敌人是一个团,我们仅需以1.1倍到1.3倍的兵力用于打击敌军第一梯队就够了。此外,利用山地盲点来增强火炮的火力来不断攻击敌人,再加上佯攻。 同时,从未有如此大规模的部队潜伏在敌人面前的先例,打他个出其不意!”

郑维山(中间打电话者)

郑维山司令听得越来越津津有味,信心十足。他起身拍了拍桌子,下定了决心:"打!打错了我负责!"

张祖谅军长立即回应:"我们两个共同负责!"

郑维山司令挥手说:"你不需要负责,我是兵团的司令员 ,我当然负责!"

张祖谅在军党委员会提出了以下作战指导思想:“小心谨慎,兢兢业业;攻必克,守必固,打必歼。”

1953年6月9日,潜伏作战开始的前一天。六十军的前线指挥所位于龙门山。它距敌人的前沿阵地不到3公里,敌人的大口径机枪可以打中这里。

炮弹不时在山上爆炸,威胁到指挥所的安全。 但是这种情况可以在龙门山指挥所直接观察得到,并且位置很理想。

这天,二十军兵团指挥所也位于龙门山。新任司令员杨勇和政委王平已经到任,但仍有老领导郑维山和张南生的指挥这场战斗。新到任的司令官和政治委员首先来到前线是为了了解战况。

由于六十军原属于伞兵团建制,所以三兵团新到任的司令员许世友和副政委杜义德也来到了前线指挥所。

志愿军冲锋

此刻,准备前进到潜伏区的部队正进一步检查服装,传达并熟记火炮支援计划,熟记潜伏纪律,潜伏突击队还举行了誓师动员大会。

夜幕降临时,张祖谅下达了出发命令。 六十军第一梯队七九师的五三五团和一八一师的五四二团、五四三团3500名指战员,精神抖擞,带着军师首长的嘱托,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1953年6月10日凌晨4点,六十军指挥所收到报告说,所有潜伏人员都在敌方阵地前300米处完成潜伏。

1953年6月10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张祖谅军长自清晨以来一直站在地图前沉思。五万分之一的平面图在他的脑海中完全是三维的。他到前线阵地多次观察地形。

他坚信,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扎实和彻底。他还坚信,每个参加潜伏行动的战士们都将自觉遵守潜伏纪律,克服流血牺牲等各种困难。

朝鲜战争

但是,敌我毕竟是活着的人,战场往往瞬息万变,战火一触即发,任何意外情况都可能发生。

但是张祖谅始终心存忧虑。 他沉着冷静的表情、胜券在握的自信感染了指挥所中的每个人。指挥所的气氛紧张而又安静。除了偶尔响起的电话声和发电报的哒哒声外,几乎可以听到掉在地上的针头的声音。

"这一天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我每一分每秒都在数。" 负责主攻任务的542团团长武占魁蹲在观察所,双手抱着望远镜,观察敌军的动静以及潜伏区的情况。

"有敌情!"

下午2点,前观察站传来一份报告:

"从敌方973高地的前沿阵地防御工事中,有5个韩国士兵带着枪走向潜伏区。"

张祖谅举起了双筒望远镜观察潜伏区,反问道:“今天的火炮监视如此严密,为什么敌人还会出来?是一般活动还是有目的的侦察?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这5人进入我军潜伏区。

张祖谅从容地命令值班人员:"告诉武占魁团长,立即开火,赶走这些家伙!"

半分钟后,几枚炮弹落在5名韩国士兵的身边。敌人惊慌失措,立即逃回去了。

"敌人逃跑了!" 542团参谋长以清晰的声音向指挥所大声报告。

指挥所里的同志们这才叹了一口气,终于化险为夷。

志愿军攻占敌军山头

然而,敌人从山梁后面的位置发射了几枚炮弹,其中一枚降落在535团第二营第五连的潜伏区。

不幸的事件发生了。敌军炮弹碎片切入了士兵张保才的腿上,鲜血淋漓,染上了他的军裤,鞋袜,并染红了他的身体。

极度的痛苦使张保才昏迷了过去。离他不远的同志们发现张保才受了伤,但是想到潜伏纪律,就控制情绪,忍住心痛。

他们注意到张保才从昏迷中醒来后,疼痛使他拼命咬着袖子,也没有大声叫出来。张保才的脸色由红色渐渐变成了苍白...终于闭上了眼睛。

潜伏战士们用生命捍卫了潜伏纪律。

潜在区域仍然很平静。

志愿军楷模:邱少云

这时太阳落山了。突然,敌人向542团潜伏区发射了10多枚炮弹。团长武占魁立即下令炮兵进行反击,敌人的炮击停止了。三营的前营长晁尚志通过有线电话向指挥所报告:

八连的7名战士被敌军炮弹炸伤。士兵苟子清的腹部被弹片刺穿,肠子都流出了,他也没能喊叫一声,硬是把肠塞进了肚子,试图用毛巾堵住血,然后继续战斗。结果,很快就牺牲了。

在1953年6月10日这一天,整个潜伏区战士中出现了15名像张保才和苟子清这样英勇牺牲的志愿军。

纪律,高度自觉的纪律已成为巨大的无形力量。 超过3500名潜伏战士们团结一致,才赢得了潜伏的成功。

盼天盼地,终于等到了天黑。

六十军的师团指挥官离开了观察哨,走进了自己的指挥所。

542团担任了主攻敌军最高峰973高地的重任,542团团长武占魁坐在指挥所桌旁,和师里校对了手表时间。

志愿军火力攻击

1953年6月10日晚上8点20,数个信号弹照亮了夜空。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命令开炮,炮火要"声东击西",炮声打破了进攻前的沉寂。敌军阵地两侧山头火焰飞涨,我军两支部队分别向两翼山头攻击前进。

敌人错误地认为我军将在这里进攻,因此他们集中了全部火力进行反击。正当敌人被引诱到陷阱中时,又有一些信号弹射入夜空,我军立即向敌人的902.8高地、973高地和883.7高地进行火力压制。敌军这些个高地立即被炽热的火焰覆盖,成了一片火海。

数百门大炮猛烈爆发,炸毁了敌人阵地上的弹药库,顿时火光四射。

敌军慌乱反击,立即被我志愿军强大而集中的火力压制。

7分钟后,志愿军火炮向敌军纵深开火,敌人误认为这时我们的步兵应该发动大攻势,进入防御工事的步兵出来占领了阵地,但3分钟后,我志愿军的大炮又向敌军前沿阵地开火,再次对敌人造成重达伤害。

5分钟后,志愿军火力再次向敌军纵深蔓延,缩进坑道的敌人再次跑到前沿阵地的防御工事。他们没想到这次炮火又是假延伸。

几分钟后,我军的炮火再次向前沿阵地猛攻,火箭炮伴随着巨大的隆隆声,排山倒海,整齐的红色子弹线在夜空中滑行,像一道道闪电,像一顶大大的红帽子,盖在了敌军阵地上方。

志愿军的火炮压制

此时潜伏在山坡上的部队,正目睹我军的猛烈射击,全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在所有火炮火力蔓延至敌军纵深之后,潜伏部队像千军万马一样冲向敌军。

潜伏战士英勇无畏,进攻迅速。

大潜伏成功了!

超过3500名步兵的潜伏,以及数百门大炮的伪装和潜伏,敌军对此丝毫没有察觉。

更荒谬的是,直到1970年代,在敌方韩国陆军编制的战争历史中,都没有搞清楚张祖谅的战术,他们甚至都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志愿军如此进攻神速,以及为什么他们的"主要抗线"迅速崩塌?

郑维山,许世友,杨勇,王平,杜义德等首长们和战场老兵来到六十军指挥所的坑道,对六十军进行表扬和鼓励。

著名将领许世友拍拍张祖谅的肩膀说:"祖谅,你把3500多人潜伏到敌军阵地的眼下,真有魄力!打了个出其不意的翻身仗,这一仗打得不错,真是战争奇迹!"

1953年6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向张祖谅六十军发布了表彰令。

1961年,张祖谅病逝

随后,张祖谅立即率领东部集团军(六十军、二十一军和六十八军共七个师)19万兵力相继夺取了949.2高地和金城川,共歼灭了30000多名敌人,攻战南朝鲜军第一梯队4个师的防御阵地。他们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抗美援朝的成功立下了不朽之功。

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1年5月13日,张祖谅中将因病逝世,享年50岁。

谨以此文纪念为抗美援朝立下不朽之功的河南人:开国中将张祖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