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孔子55岁周游列国,他都去过那里?
2021.09.28
孔子诞辰日
儒家思想繁盛千年,文化影响辐射全球。每年的9月28日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诞辰,而他的诞生地则位于山东济宁曲阜市东南30千米处,这里也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至圣先师”孔子,兴私学,游列国,始创儒家说,他所倡导的“仁”的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
孔子虽出身贵族,但其一生并不算一帆风顺。他3岁丧父,家道衰落,随母亲颜徵在迁居鲁都阙里。孔子在母亲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立志于学,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20岁时任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吏)。
30岁后,孔子设教阙里,倡办私学,传授“六艺”。不久,率弟子赴周室洛邑,“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受益良多。35岁时,因鲁国内乱奔齐。齐景公常向其问政,故为景公器重,但受齐臣阻挠,不久离齐返鲁,继续办私学和钻研学问。
▼ 《孔子圣迹图》之《夹谷会齐》
“
约51岁时,孔子任中都(今汶上县地)宰,为任一年,卓有政绩,四方效之。次年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并曾“摄行相事”。后因堕“三都”,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氏所建都邑实力以强国势,在鲁国贵族斗争中遭到攻击。55岁时弃官离鲁,开始率弟子周游卫、宋、陈、蔡、楚等国,“干七十余君”,历时14年。其间,曾困厄于匡,绝粮于陈、蔡。虽历尽艰难,但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终未被用。
▼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示意图
“
68岁时孔子回到鲁国,被尊为“国老”,倾心致力于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订《礼》、述《乐》、赞《易》、论《书》、作《春秋》,聚徒授业,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72人。71岁时,因闻虞人(管理山林的人)“西狩获麟”而叹:“吾道穷矣!”遂停修《春秋》。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寝疾七日而殁,葬鲁城北泗上。鲁哀公诔文尊其为“尼父”。
▼ “获麟处”碑
“
学识渊博的孔子,其思想学说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占据着支配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后世誉为“圣人”。历代帝王对孔子褒封加谥,自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始,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加尊“大成至圣先师”止。世人则多称孔子为“圣人”“孔夫子”。
▼ 《孔子圣迹图》之《匡人解围》
“
在中华民族尊天敬祖的诸多祭祀活动中,祭孔是最隆重的祀典之一。祭孔大典是专门用以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祭祀乐舞,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 孔庙大成殿内的祭孔礼乐器
“
祭孔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当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而真正意义上的祭孔大典始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孔大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明令全国祭孔,但对议程和礼仪作了较大变动,如将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等。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恢复上演。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华,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内涵,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
▼ 祭孔大典是最重要的儒家文化活动之一
“
时至今日,祭孔大典已经成为曲阜、山东乃至中国吸引世界目光的著名文化品牌。今年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于今日上午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活动采用现场活动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现场祭孔与全球孔庙云祭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球云祭孔联系海内外40余家孔庙、儒学机构参与,还推出手机网络平台,大家在手机上可以直接向孔子敬献花篮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礼敬。这场绵延2000多年的祭孔活动在华夏文化和礼乐文明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全球华人和国际友人普遍关注的文化盛事。
部分图文摘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济宁》
初审:张扬帆
复核:王佳嘉
审定:郭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