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也有很多蹊友后台问关于土壤的问题,其实以前地理蹊推出过关于土壤的相关内容,今天再次整理与土壤有关的拓展知识,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先来看一下土壤的成分和类型的视频:
土壤的成分和类型
▼
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蹊友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小蹊认为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
再来从文字了解无处不在的土壤
▼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 ,更大的则为砾石。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一种土壤中有25%是砂土,40%是粉土,35%是黏土,那它为黏壤土。如果是10%的黏土,40%的砂土,50%的粉土,则可称为粉壤土。如果土壤更接近黏土,它可以保留更多的水分,但植物的根将难以穿过它生长。如果它更接近砂土,则蓄水能力会更差,但植物更容易生根。而粉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有不同程度的特征。土壤形成的过程发生在数千年的时间里。由于大自然的随机性,土壤并没有完全固定的形态。但在大多数地方,它通常可以在垂向上被分为五个不同的层。
最上面的是O层。O代表有机,这是大部分被称为碎屑的死植物物质所在的地方。然后是A层,这是真正的表层土壤所在的地方。它有时被称为生物地幔,因为这也是大多数土壤生物居住的地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B是下一个地层,通常是植物的根寻找土壤的最深的地方。C层是基岩慢慢分解成土壤的地方。所以大部分是大块的岩石和砂砾,中间有一些土壤。我们根据土壤层的特征,可以对它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土壤性状基本保持土壤母质的特性,仅有淡薄表层,广泛分布于大江大河两岸、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以及风沙物质积聚区。弱育土是指土壤发育程度微弱,土壤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母质特征显著,土壤保持相对的幼年阶段,并明显区别于地带性土壤的一些土壤类型。这些土壤表层存在永久冻土,因此土壤不会经常移动,这也同时意味着它们极不易开发。向赤道移动,下一个发现的是在针叶林和北方森林生物群落中存在的灰化土。由于松针落在地上并分解成酸性化合物,使土壤呈酸性。灰化土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呈纬向绵延展布。中国灰化土面积较小,只在大兴安岭北端与青藏高原某些高山亚高山垂直带中有所发现。接下来是淋溶土。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淋溶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层有机质含量为40—80克每千克,高的可达150克每千克土以上。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地区中,常为世界各农业生产重要地区之土壤。老成土,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一个土纲。成土过程中常处于湿润状态,但在暖季部分时间里,部分土壤干燥、风化和淋溶程度高,受化学风化影响而有盐基移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非常潮湿的地方,如美国东南部和东南亚。旱成土的土壤发育程度很浅,有机质含量低,属具有浅色表层的矿质土壤。旱成土发育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和荒漠植被条件下,为荒漠地区的主要土壤。包括漠境土、红色漠境土、灰钙土和盐土等。它们在阿拉伯地区、澳大利亚、中国北部和美国西部等地都有分布。下面这张图为松软土,又称黑沃土,常分布于中纬度的半干旱到半湿润的地区,特别是草原地带。形成松软土的主要机制是分解及腐殖化等。松软土的古地质学记录历史不早于始新世。其形成与之后全球气候变冷变干有密切联系。外观上呈显著红色的氧化土,属高度风化、具有氧化层的矿质土壤。它们多发育于热带或亚热带低地和中等高地的缓坡或中等坡地上,养分利用率很低,也不是很肥沃,在亚马逊和刚果雨林中有分布。除了这些土壤以外,还有一些土壤的分布并不符合纬度分布规律。
比如火山灰土(Andisols)、有机土(Histosols)和变性土(Vertisol)等,其形成机制不同,所具特征也各有差异。
土壤的分类十分复杂,且其在世界上的分布是零星的,不完整的。在土壤学中有一个常见的缩写——“CLORPT”,用来记住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一个地区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纬度,也取决于海拔高度和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带来了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使土壤发育成为各种不同的样子。例如松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掉落的针叶使土壤逐渐酸化。土壤也需要像细菌和真菌这样的生物才能让植物茁壮成长。不同海拔造成了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差异,你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海拔高处发现完全不同的土壤。母质不同,形成的最终土壤自然不同。例如土壤母质如果是石灰岩,那么它很可能溶解掉,并形成黏土,也将富含钙。只有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土壤才能够逐渐发育变化,在世界各地变成各种不同的样子。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参考视频:
All Things SOIL TAX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