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八佰》,正在不断刷新恶心下限

这是「拆台」的第460篇文章。
1316字10图,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文章首发于拆台(chaitai2019),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拆台的拆汪芳日记舆情课今评媒付费专栏

大家好,我是熊儿子。

按照原定计划,昨天那篇文章应该是点评《八佰》的终结篇。

戳→这样的《八佰》,还是凉了好

但今天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写的。

再加上有些人的吃相实在难看,所以今天就再来踩上一脚。

《八佰》的问题到底在哪?

我觉得要想说清楚,得分戏里戏外。

01.

先来说戏外的问题。

说句实话,有关戏外的问题,昨天已经说过一部分了。

主要是宣传的虚无,以及高度扭曲的娱乐至死。

宣传的虚无是是指什么?

死守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很值得敬仰,但这件事情的本身很是卑劣。

还是那句不好听的大实话,国民党搞这事儿的初衷就是政治作秀。

但是从小清新们的观影反馈来看,这段需要重点着墨的历史,在电影里只是寥寥几笔。

而这从根本上讲,跟《八佰》的宣传手段如出一辙。

不管是前些日子的“有他们在,上海不会亡”,“八佰国军对抗20万日军”,还是今天才出现的“中国抗战的首胜之战”——这些东西的出现,都说明了《八佰》在宣传上的虚无,正在逐渐影响现实生活。

说到底,虽然表面上看,《八佰》也在不经意间顺手黑了几手国军,但问题的根本却不在这上面。

宣传上的虚无成功,再加上娱乐至死的催化,宣传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已经被打破。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加深历史虚无主义的宣传,好来个反客为主。

02.

再来说说戏里的问题。

委实说,一个压根就没看过电影的人,侃侃而谈戏里的问题,似乎不太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但为什么我就是敢说呢?

因为李德胜还讲过,凡事不必事必躬亲,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或者反馈来实现客观评判。

根据看过电影且评价还算中立的理记反映,《八佰》的最大败笔,就在于加戏。

就像我先前说过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身是为了演戏给国联看,好让国联感受到日本人的威胁,然后出面调停。

但是八佰呢?

把这个演戏的史实给美化成了正戏,还入了戏,自己把这场日军降了七八个段位去打的小仗,当成了鼓舞国人的大仗。

而且还强行催泪,也缺少了谢晋元带着士兵撤退到租界后的情况。

借用理记的说法:

谢的惨死,以及士兵们被送到日军集中营的遭遇,这些都有着足够的戏剧性。

在我看开,正是这些内容的缺失,才使得荧幕前的观众接收到的内容不再完整。

他们只会哭,而不会深入思考。

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就不难发现,这种套路就是某些媒体惯用的春秋笔法。

话不说全,又或者八分真里掺两分假。

但只要观众相信了这套说辞,就会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扎根。

03.

今天还看到个说法:

和《八佰》作对,就是在和14亿人作对。

虽然我不是很能确定,就这种傻缺的宣传,到底是否出自《八佰》之手。

但回想起最近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之风,搞不好还真的是他们。

所以,为什么我要不断的踩《八佰》?

归根结底,还是不想把舆论的阵地拱手相让。

既然他们想搞历史虚无主义,那么我就奉陪到底。

新华社为其站台又如何?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以及,我是决计不会为了钱而出卖良心,永远都不会。

八月二十二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