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祥云白族如石山人——王巩祚

王鞏祚(1600年-1663年)号如石山人,祥云禾甸下朋登村人,吏承王穆之子。刊刻于崇祯甲戌年(1634)的禾甸观音寺明文碑记上已有王巩祚父子之名。王巩祚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明朝末年因战乱频繁,天灾常有发生,民不聊生,国家纲纪混乱,因而巩祚无法考取科举。他只能写诗自娱,常以中唐诗人李贺诗为准则。从小即爱慕李贺的诡异诗风,从留下来的九篇辞赋看,词藻华美,用意深沉,遣词诡异,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使人遐思无穷。空间广漠无垠,构设意与境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诗风受李贺的影响较深。辞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闲适耕牧图,一幅幅绚丽的田园风光,是禾甸前无古人之经典作品。九篇辞赋后世多有传抄被奉为圭皋之作。
王巩祚原为明朝末年澜沧兵备道批据廩膳生员。为永历帝入滇短短两年中在云南封敕的部份官员之一,1656年2月永历帝朱由榔由大西军李定国迎入云南,在云南开科取士。王巩祚于1658年8月23日被封为国子监学录。12月吴三桂入滇,永历西走缅甸,王巩祚回到家中。1663年闻永历于昆明被吴三桂逼死,悲愤交加,不久即逝世,因生前主张反清复明,因而清史无记载。

王巩祚学识出众却屡试不第,仅沗列廩膳生员.目睹家乡贫困穷在水,发誓改变家乡干旱状态,遂踏遍青山,墈察山形及流水之走向,绘制水势图册多卷。制定堰坝位置,选定沟渠路线,几经改进,最终确定方案曰:《一沟三坝水利图卷》。于崇祯16年冬纠集多位地方名绅筹集资金,修建一沟三坝。由于工程浩大,仅龙沟一项即达13公里左右,以当时的经济条件很难完成,遂制定逐年建设之办法,数年始完成造福桑梓。

四川盐亭张汉雍正四年(1726年)任云南县县令时,因仰慕王巩祚之才,据巩祚所绘图卷,三次亲至禾甸墈察许长箐已废之龙沟,重新订制修复计划,并首捐出俸薪帮助浚修一沟三坝,竣工后还亲自书写水利册,并将王巩祚的九篇辞赋附在水利册中,我们今天看到的水利册是张汉亲手制作的。这本水利册经历138年后的同治三年(1864年)仅剩孤本,遂由下朋村罗先甲王在镐抄录才得以流传。两次誊抄至今天已是近300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人保存,辗转传看,后被古董贩子所得。2014年禾甸收藏家杨国旺在巍山县的古董摊上偶然看到这本书,花巨资才把这本水利册买了回来,才得以重见天日。

杨国旺又发现了永历皇帝封王巩祚当官的圣旨碑,为使我白族的稀世珍宝得以重新展示其光彩,经与龙泉寺几位主持商量,在检村龙泉寺内建一面诗墙,刊刻王巩祚先生的九篇辞赋及圣旨碑,又得到了王巩祚后裔的支持,捐款一万七千多元,寺里又拿出部份款项,始得以完成此项工程,使我白族才子王巩祚之旷世之作得以重放光彩,现被视为镇寺之宝。

诗赋九篇内容为:耕作为业、纺织为业、养正社课为业、山畔牧养为业、山中以樵为业、宗教呵刹以萨为业、舞蹈笙歌为乐、龙泉右沟迂曲百曲等。内容涉及耕种、纺织、授课,牧养、采樵、宗教巫术、笙歌、出游、水利等九个方面,是白族历史文化中的辉煌之作,再现了白族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我今将聖旨碑及九篇诗赋逐一整理奉上。

【聖旨碑原文】
(此题目为编者所加,圣旨内容按原格式录出)

行在吏部为
覃恩事恭炤恩诏内壹款行在公矣佑文武官员各加壹级与应得诰命在外司道方面府佐州县正印官俸遇壹年者亦准给应得诰命若父母日存先已受封其予官职遷转服色与子同后不为例钦遵在案今据验
□清吏司案呈准吏科抄出奉本部
题前事奉
聖旨钦   部知道钦此钦遵抄□到部今国子監学録王鞏祚果应得從九
诰勅相应给炤以冯関轴撰文用宝须至炤者
计开应得封赠其壹名
本官父王穆原拔训导教职应移封登仕佐郎
母未 妻未
曾祖父未  曾祖母未  祖父未  祖母未

永历拾贰年捌月贰拾叁日给

                   騐封司挂号讫
                   给得孝字壹百伍拾叁

撰文:杨运

素材提供:杨国旺

摄影:小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