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横砚展、田横砚历史和制作技艺

关于田横砚展、田横砚历史和制作技艺

编者按:我喜欢田横砚,收藏多年,今天辑录部分文章,供大家更好认识田横砚,另外编者藏有上百块此砚,欢迎同好交流!微信aidushuxuexi,恭候!

600多种田横砚亮相非遗博物馆

青岛胶东非遗博物馆春节期间举办田横砚展览,有600多个的品种田横砚及相关工艺品长期参加展出。展览还设置加工区域,现在为参观者设计订做。参观者已达数千人。

田横石产自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田横镇之田横岛。

用田横石制成的砚台称“田横石砚”或“田横砚”,亦称“即墨侯”,为鲁砚之一。

田横石砚明代已有生产,明嘉靖《即墨县志》:“田横石可琢砚”, 可见田横砚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清《即墨县志》称:“田横石质坚,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见金星,以其制砚,下墨颇利。”。

上世纪70年代石可先生《鲁砚》一书,曾经简单介绍田横石的情况;此后,再也没有田横石的详细资料。

田横镇地层属于侏罗纪莱阳组,岩性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有精粒至细粒,长石石砂岩,类砂质岩和粉砂岩……。其内陆质构造以断裂构造变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呈放射装分布。

田横岛的地质复杂,南部海岸多见礁石、海蚀地貌、沉积、断裂等地质构造,北部海岸,多见平缓,可见滩涂、沙滩及卵石子石。

田横岛西南为田横石砚材产地,周围布满礁石,同时也可见海蚀、沉积地貌:

西南的礁石、海蚀岩及沉积地貌。

清《即墨县志》称:“田横石质坚,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见金星。以其制砚,下墨颇利。”因田横石深藏于大海之中,采掘尤为不易,故而数量稀少,弥足珍贵,历史上田横砚多为达官贵族所拥有。

田横砚也凭借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艺术大师李苦禅曾题字:“恨南阜未见”,为鉴藏家所珍赏。大理市崇圣寺方丈崇化大师也曾为田横砚留下墨宝。

田横砚的历史渊源

齐鲁之邦的古城即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所产田横砚,以石质优良温润、细腻滋润和磨之无声,储水不耗,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鲁砚之宝”,是著名的实用和鉴赏的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品评颇高,因田横砚石采于海底之脉弦,采掘尤为不易,石工们从水中凿石撬板开采,到浮漂悬石装船搬运到岸。受海中开采,水陆运输之困,故而数量稀少,弥足珍贵。历史上其多为达官贵族所拥有。在宋朝以前,史料匮乏记载。

随着明清两代时文化中心的北移,即墨的文化曾出现过相对繁荣阶段。明朝嘉靖年间《即墨县志》就记载着“田横石,可琢砚”之语。可见田横石砚的历史至少也有四五百年。当时驻守即墨沿海地域的戎军,每年需进京操练受阅,谓之“京操”。据有资料载曰:“即墨田横砚为地方名产,当年曾随卫所京操官兵携入,作为珍贵礼品,赠送朝中显贵及京城的达官贵人”。田横砚也得到广泛的流传,当时的田横砚多为无雕饰的墨海,可见无论从石质结构还是发墨状况已属上乘佳砚,在明代京城已享有盛名。

即墨籍人黄培,是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嫡孙,曾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明亡后他鄙视清廷,不剃马尾巴辫子,不戴满清雨帘帽子,回归故里,以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之语,自喻“即墨侯”,文房则称“丈石斋”,在他的“丈石斋”中,制砚、藏砚多为田横砚,以砚而鸣田横五百壮士宁死不降的英雄气节,所雕图案也以“天地风云色,山川日月光”;“日月光磅礴,风云气郁繆”为多,暗喻“日”“月”合之为“明”朝,抒发眷怀故朝王君并隐怀反清复明之志。每一篇的砚铭、题跋,都是黄培情感真切的诗文佳作,极有民族气节和文采,使田横砚具有了“英雄砚”之文化元素。

清《即墨县志》记载:“田横石质坚,色黑如墨,少有文采。偶见金星,以其制砚,下墨颇利”。胶州人高凤翰(1683—1742),精于金石书画,平生癖砚,藏砚、制砚、铭砚多达一千多方,他将诗意入砚,书法入砚,印艺入砚,画意入砚,纵横交织,兼容并包,姿态万千,各臻其妙,都是砚中佳制。将本来是独立成科的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熔铸于砚石之中,形成他独辟蹊径、自树旗帜的艺术体系,据胶州专家郑文光所述,“南阜老人”(高凤翰晚号)曾有砚铭曰:“美不美乡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他的砚作多以家乡之石为主,所制的田横砚,风格粗狂豪放,古朴简练,浑朴凝重,以诗、书、画印相结合,情偕神往,妙借天工,各门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为砚中之佳品。

清朝道光年间进士,胶州人匡源,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礼部尚书,咸丰皇帝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革职移居济南,被聘为山东泺渊源书院山长,教书十七载,弟子多达三千余人。曾携弟子亲赴田横岛采石制砚,并赋诗作“田横岛石砚歌”一首。在他的诗中,不但叙写了“为言潮落鱼龙潜,始见岩根露平底。此时畚锸好施工,剥尽皮肤得肌理。隆冬亲往冒严寒,铲雪敲冰僵十指”的采石情景和不易,而且在诗中写道:“割取云腴制砚田,温润不让端溪紫”的佳句,对田横砚石做出了极高的品评。

清朝末年,中国的制砚艺术逐渐式微,而在制砚式微的情况下,文人们以新的审美观结合制砚技艺,以精巧构思与创新意境雕刻的“文人砚”,源于自然又富于创新风骨,使田横砚愈加名贵。这个时期,民间作坊匠人们制做田横砚也由板材规矩型的“汉砖”“门字”“淌池”“太史”型等向随意型转化,雕刻亦采用浮雕和线雕为主的技艺方法。浮雕图案也日趋丰富,有楼台亭阁、日月星辰、山水梅莲等精细雕刻。使田横砚逐渐成为一代名砚。但因得田横砚石料实为不易。所以仅见于民间零星生产,有传世品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个砚种都出现一大批优秀制砚名师。当时青岛工艺美术所的金石家石可先生(又名石之琦,山东诸城舜王人),曾多次亲赴即墨田横岛组织采石,据时任即墨县文化局业务局长,著名书法家赵宇晓先生回忆,石可先生酷爱田横石,他曾多次接待过石可先生并陪同上岛,详细研究田横石的特性及石脉分布情况,并亲自下海采良石,制作田横砚,雕刻上追崇胶州乡贤高凤翰的制砚技艺风格,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制作的田横砚,因石制宜,雕工质朴,醇古大方,风格独具,使田横石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艺术大师李苦禅题他制作的砚台:“恨南阜未见”,为鉴藏家所珍赏。

师承著名学者石可先生与姜书璞先生的治砚大家刘克唐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东制砚石刻艺术委员会主任、山东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继承鲁砚的艺术传统,在开发与创新田横砚上倾注大量心血,在他制作的《田横山水砚》中说道,“石质温润如玉,抚之如膏,发墨生油光之气,作者在此石上苦心经营了一个半月,方成此貌,砚上部刻云,左石壁矗立,下部近景处盘石数块,一松、一桥、一抚琴老者。桥下流水湍激,石缝中几枝修竹迎风婆娑起舞。飘向远方的琴声,似在悠悠地诉说着远方的回忆”。在其制作的《田横石大义守信砚》中,以砚堂三面环池托出长方形,寓意田横及五百壮士之碑、额、缘、唇宽窄得当,庄重而不呆板。右上角刻司马迁对田横及五百壮士壮烈行为的评语。此砚从砚石联想到海岛,联想到田横五百壮士的壮举,整方砚台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协调统一。他制作的《田横石苏轼像砚》,《田横石瓦当砚》等,以其砚作的独特风格和极高品味,使田横砚成为观赏并重、古朴典雅的珍贵艺术品。

使当代田横砚重显于世的刘振合先生,对田横砚石文化始终执著追求,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带领 青岛田横砚研究所,以制砚良材田横石为载体,对田横砚抒以性情,赋以生命,生产仿古规矩形和自然随形几十种之多,拓宽田横砚的时空,强化田横砚的艺术表现机制,丰富田横砚的文化内涵,使田横砚具有新时代的艺术感染力,为田横砚文化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创新开拓的重要作用。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很高的评价和广泛的赞誉。

田横砚制作技艺

田横砚,又名“田横义砚”,因砚台原料产于田横岛而得名,隶属中国四大名砚的鲁砚系列,与端砚、歙砚、泥砚同为砚中珍品。

田横砚制作技艺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即墨县志》记载“……田横岛石,可琢砚。”明、清以来,随着即墨第二个辉煌时期的到来,田横砚的制作在砚台雕刻名家的辛勤劳作中得到了发展。近些年来,更是涌现出诸多名家高手,传统工艺不仅得到传承,而且还有所创新。2015年公布为第四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横砚的主要传统制作有采石、晒石、选石、构图设计、雕刻、定级等工序。制作田横砚的石材位于田横岛周边水下,为黑色粉砂质泥岩,需在冬季打捞,利于层层剥裂,便于运输。晒石是为了使石头充分干燥去腥。选石则是根据石料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以便因材施“雕”。因石料来自海底,上面有的长有贝壳,有的含有红晕金星,故要因石施“雕”,既保留原生态,又加以提炼升华。构图设计主要是对个体石料制成大件还是小品,砚体是否雕饰,雕刻什么式样等要做到胸中有数。雕刻分凿、雕、刻、琢、磨几道工序。定级,即一观、二嗅、三抚、四叩、五验,要观其工艺造型是否俊雅合理,自然流畅;嗅其砚体有无异味;抚摸作品是否润滑细腻;叩打砚体,闻其声响是否玉德金声;磨墨验之,检验下墨是否顺畅。田横砚以质材优良温润、细腻爽滑如孩童肌肤、磨之无声,储水不耗,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等优点,被推为“鲁砚之宝”,是具有实用和鉴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田横砚石采于海底之脉弦,采掘尤为不易,石工要从水中凿石撬板开采,用浮漂悬石装船搬运到岸。受海中开采和水陆运输之困,故而数量稀少,弥足珍贵,历史上多为达官贵族所拥有。

田横砚砚石体现海洋文化特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底砚石,砚体多雕虾、鱼、龙、螺,山水、花卉等。浮雕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海洋文化特色。因以人名岛,以岛名石,以石名砚,故又名“田横义砚”。(姜保国任希燕)

《淌池砚》田横砚

《淌池砚》田横砚

规格:18.8×12×3.8cm

描述:田横石以产于秦末至**初田横五百壮士殉难处---田横岛而得名,明**《即墨县志》有“田横石,可琢砚”的记载。清《即墨县志》称:“田横石质坚,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见金星。以其制砚,下墨颇利。”田横砚散发着砚台中少有的海味,又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田横义士的威武不屈精神。

晚清大臣匡源诗云:碧血沉埋两千年,水底盘盘结石髓。割取云腴制砚田,温润不让端溪紫。摩挲片石景遗徽,烈士风规深仰止。案头相对发古香,正合研朱读汉史。清王崧翰在其诗句中描写道,“采石作砚不肯卖,犹有当年英气在。”

田横多裂,好石不易得,10方里出不了1方无瑕疵的。此方做淌池门子式,做工精美,砚式端庄,正面有金星和灰色小点。

编者按:我喜欢田横砚,收藏多年,今天辑录部分文章,供大家更好认识田横砚,另外编者藏有上百块此砚,欢迎同好交流!微信aidushuxuexi,恭候!

这5个鲁砚实用小砚种,不比端砚歙砚差!你知道几种?

——鲁砚下发俱佳五小龙:紫金砚、紫丝砚、砣矶砚、淄砚、田横砚!

作者:鲁之揅

 

鲁砚,这个以山东简称命名的砚台群体,多达几十种,其中有些小砚种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它们非常实用和珍贵,今天笔者就带着各位砚友认识几种吧!当然,这是我认为下墨效果比较好的,如果有不同意见,也不要给我说了,太忙!

1、淄砚

2、紫金砚(又名端上)

3、紫丝砚(又名莒端)

4、砣叽砚(又名雪浪金星砚)

5、田横砚

1.淄砚

最近有缘入手一块淄砚,是块老砚台,不知道出自谁之手?顾二娘还是高凤翰?可惜没有砚铭,但是非常厚重,如下图:

淄砚是山东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国名砚之一。淄砚有1300多年历史。山东淄川县所产石砚。砚材细致,极发墨。以淄石制砚北宋已很盛行。明余怀《砚林》载:“宋熙宁中尚淄石砚,神宗亲择共尤佳者赐司马温公。”淄石在北宋时就有韫玉、金星、青金、墨玉等名称。淄地多山,石可制砚者很多。

有着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淄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端砚、歙砚、苴却砚一起,并列全国四大名砚之一 。《淄州志》以及历代诸多名家权威的砚石录著均有记载,中国故宫博物馆也有收藏。2006年3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砚台全书》也充分论证,淄砚产于山东省 淄博市,因古称淄州而得名。起始于唐,盛于宋,苏东坡称其为“淄石砚”米芾称其为“淄州砚”,唐彦猷在《砚录》评述:“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陆游《蛮溪砚铭》:“龙尾之群,临韫玉之伯仲也。”所以淄砚又有韫玉之称,古人评砚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由于淄砚金星遍体,又有“金星砚”之称。北宋末,金兵入侵,文化中心南移,在以后的二百年间,淄砚一度沉默。明清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繁荣,淄砚复为世人所重,乾隆年间,盛百二任淄川县令,对淄砚的历史、现状和石质进行调查研究,编《淄砚录》并引用宋人邵康节的《金雀砚诗》:“铜或常有,未尝见金雀,金雀出何所?必出白云岳……”后经实地考察,所产砚石每不如从前,砚石出现的并非金星而实为金色雀斑,因而淄石又有“金雀石”之称。

淄砚产地较多,但以淄砚的地质年代而论,淄砚似乎可分为两类,一是与淄博盆地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系地层有关;一是20世纪70年代所发现的砚材,产出地层为古生代寒武系。前一类产地为淄川 罗村洞子沟,这就是历代文人所记述的淄砚。另一类产于淄河源的虞望山。罗村所产砚材,为井下开采,呈黑色,上层松疏,非良材,下层坚润为制砚的上品之材。砚材属粉沙质泥岩,所含矿物成分为显微晶质状方解石,褐灰色半透明状泥质物,次棱角状以石英为主的粉沙级矿物。偶含黄铁矿物质,有金星闪烁映日有辉。产于虞望山一带的彩色淄石,有水坑和山坑之分,但所含矿物成分大同小异,属泥质灰岩。

以淄石制砚,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加以利用,罗村一带的淄石,结构密致,石质细润,硬度适中,古人所谓贬意的“有瓦烁之象”,多是指其上层松疏之砚材。而下层的良材“有瓦烁之象”的颜色和上层“有瓦烁之象”质地松疏之砚材有本质区别。如果将所谓有“瓦烁之象”的良材,根据其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摹刻一些秦砖汉瓦之类的题材,显得更加逼真,苍古高雅,是其他砚品所不及的。虞望山一带的彩色淄石,如根据它的色彩纹理加以利用,亦能刻出有意象的佳作。启功先生曾题淄砚铭:“锋发墨,不伤笔,箧中砚,此第一……”对现代淄砚的品位作出较高之评价。

2、紫金砚(又名端上)

下面这方砚台是一块琅琊紫金石做成的,坑口是兰山区铁牛岭坑,附近有红埠寺,漂亮的砚料做成,阳光下遍体银星,下发的效果也是棒棒哒!

试水后的效果

开始研墨

墨色油亮

用牛奶磨下

不错

3、紫丝砚(又名莒端)

《鲁砚初探》中记载:紫丝砚产于莒南县水库河底,系蛇纹岩之夹层,蕴藏量较少,开采不易。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砚,称“莒端”。石色多青黑,有灰绿、灰黄诸色掺杂其间,似蛇皮纹。以刀刮之有朱砂点成红色缕丝,着水变紫,以取名为紫丝石。石质细而坚,滴水不干,呵之生润,下墨细速,久用不乏。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资深专家张希禹、张鲁府的《谈鲁砚的开发及现状》一文中,对紫丝砚是这样描述的:紫丝砚——产于莒南县壮岗镇下峪子村,地层为元古界胶南群洙边组,岩性为绢云母千枚岩。其石多靛青色,石中含辰砂微粒,所以加水磨制时,便出现紫红色石沫,故称紫丝石。其石很早被人用以制砚,因石质极接近端石,曾被人们称为“莒端”。有一方用紫丝石刻制的传世古砚,砚铭曰:“此处便有紫丝石,何必远求端溪砚。”对紫丝石给予高度评价。

张希禹称“辰砂微粒”,石可先生称“朱砂点”,其实,“辰砂微粒”“朱砂点”是同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辰砂又被称作为朱砂,它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彩石。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就开始应用辰砂做颜料。紫丝砚与墨相互研磨,砚石中的辰砂色增强了墨色偏暖的倾向,丰富了墨色的层次,提升作品的品位。另外,紫丝砚中含有的朱砂,在民间有避邪消灾的说法,因此,很多民间艺人也喜欢用紫丝砚来研墨、作画、写对联。因此,紫丝砚是书画家追求的圣物。

此砚还有个特点:因石料不是平行于岩层取料,故而砚面石品类似松花的刷丝,且中间部分辰砂的含量很高,两边的含量相对低一点,这个我有点想不通,请懂岩石学的朋友指点。

上两图中红色部分是打磨时石沫的颜色,发红的部分说明辰砂的含量高。

4、砣叽砚(又名雪浪金星砚)

砣矶砚又称鼍矶砚、金星雪浪砚,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山东名砚。

鼍矶砚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抗战时期停产。佚名《砚品》:“宋时即以鼍矶石琢以为砚,色青黑,质坚细,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纹者最佳,极不易得。”明徐渭:“鼍石可与歙石乱真。”清高凤翰《砚史》:“北方砚材青州红丝,登州鼍矶而己。”清时,鼍矶砚为宫廷贡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鼍矶砚一方,为乾隆年间所制,色青间碧,中凝白,发墨佳,周围刻蟠螭五,覆手镌乾隆手书七言诗一首“:“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鼍矶石含有微量自然铜,如金屑撒石上,闪耀发光,即所谓金星。色青黑,略呈绀青、灰绿色,有明度不同雪浪纹,小如秋水微波,大如雪浪滚滚,着水似欲浮动,映日泛贝光,故名金星雪浪。

下图是砣叽砚和歙砚,大家先辨认区分下吧:

好了,我来解开谜底:

最上面左边的是砣矶砚,右边的是歙砚;下面两个,左边是砣矶砚,右边是歙砚。它们是不是很接近?

上图为80年代的山料砣叽砚。

上图为歙砚眉纹料。

上图为上图为新作的水料砣叽砚。

上图为歙砚鱼籽料。

大家发现了吗?它们的纹路还是有些相似的。放到阳光下,它们都有闪烁的金银星。

另外它们的原石也有些相似,即断口呈现参差不齐的层叠状,有点像压合的刨花板或者喂猪的豆饼。如下图:

这是砣矶石

歙石

歙石

砣矶石和歙石

上图中,左边是砣叽石料,右边是歙石石料。

再来看看它们的下发效果!

看,都是银星

都还不错!

(0)

相关推荐

  • 云形池金星歙砚

    一鉴斋藏砚里有一个专门的系列,砚形较为修长,砚体长宽比约为二比一.这类砚形,流行于南宋到明代时期.这类砚有两种造型,一种是抄手砚,一种平底砚.后者砚体相对薄一些,大多石质不错. 文中这方云形池歙砚,即 ...

  • 陈端友制砚艺术欣赏及其他《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展》下篇

    陈端友制砚艺术欣赏及其他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展>下篇 佳展回顾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展于壹伍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 ...

  • ​这篇写薛山的文章,竟然抄袭我考证薛山砚和紫金砚的文章!

    这篇写薛山的文章,竟然抄袭我考证薛山砚和紫金砚的文章!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今天,从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看到一篇文章,叫<琅琊搜古·走马薛南山>,作者是 "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 ...

  • 徐家汇藏书楼修缮后首展,解读“历史的底稿”

    说起报纸,那是以前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报刊杂志这些纸质媒体,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曾经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变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纸媒依然是一部分人的热 ...

  • 琅琊小祝老师的薛山砚(薛南山砚台)制作、原石收藏和相关文章以及其他网络评论欣赏

    琅琊小祝老师的薛山砚(薛南山砚台)制作.原石收藏和相关文章以及其他网络评论欣赏 汇编:老孟 说起鲁砚,各个品种,从图文至特色,介绍甚为详细,唯独薛南山砚,渐渐深寂,只徒有其名,未见详实.今对薛南山砚做 ...

  • 中国制砚鼻祖——易水砚

    东汉墓出土的石黛板古易砚 说易水砚是中国制砚的鼻祖一点也不夸张.它产于河北易县(古易州)易水河畔,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易县曾出土东汉时期的石黛板,被专家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易水砚. 清 老 ...

  • 砚事 | 十砚之约(二)

    一鉴斋嗜好砚,所收之砚每砚必试,然后依据研墨下.发墨水平来评价各砚之优劣.目前所收的老砚均是自己喜欢的,各有特点,近乎完美的砚打算请人铭文收藏.好友韩勇兄善篆刻和书法,于是相约选下发墨皆佳的良砚十方, ...

  • 砚事 | 十砚之约(一)

    一鉴斋嗜好砚,所收之砚每砚必试墨,依据研墨下.发墨来评论各砚之优劣.好友韩勇兄善篆刻和书法.于是相约,一鉴斋选下发墨皆佳的良砚十方,并命名,请韩勇兄帮忙铭文.此谓"十砚之约". 近 ...

  • 古砚,砚侧、砚背,拓本欣赏 ​​​

    古砚,砚侧、砚背,拓本欣赏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流程解析

    甘肃润玉洮砚艺术研究院:李江平 洮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料产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镇以西5公里的喇嘛崖洮河深水之底和水泉湾一带.自唐宋时期开始雕刻制作以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