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唐锦禄||踏遍皖山赏天柱(散文)

踏遍皖山赏天柱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笔者一行三人慕名来到天柱山。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潜山县境内西北部,主峰海拔1488.4米,因其峻拔高耸、状如剑入云霄、势如擎天之柱,故名"天柱山″。天柱山成为历史名山,不仅因其″峰雄、石奇、水秀、洞幽″,也与她被道、佛两教视为宝地有关。道家封天下名山洞府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被列为第14洞、57福地。此山又是佛教禅宗二祖、三祖、四祖传衣钵的地方,先后建起过山谷(三祖)寺、天柱寺、佛光寺等佛刹72座。
       天柱山名胜古迹众多。除著名的"潜阳十景″外,古乐府《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焦家畈、京剧鼻程长庚故居、现代章回小说作家张恨水故居和山谷流泉二百多幅名人石刻等也颇有名。历代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陆游等,都在天柱山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珍贵的人文景观。
       我们选择从天柱山最神奇之处″神秘谷"开始登山。神秘谷因其谷奇,并有许多神秘传说而得名。
       走进神秘谷,我们仿佛来到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神秘谷果然名不虚传,近百座宫洞全在迭石巧堆之中,游客再多,难见其人。谷内,洞上有洞;疑无路时便是路,看是道处却迷途;洞宽处容人无数,河底卵石清晰可见;洞低处人必匍行,一人当道全洞漆黑;阴森处凉气袭人,七弯八拐心忐忑;明亮时泉水叮咚,松吟鸟鸣。如此反复13个进出、54个洞穴,方才旋出谷顶。游人坐在谷顶的″黄鳝背″上,再回头俯视来时的神秘谷,只见奇石巧堆,苍松遍野,薄雾弥漫,都对自己刚才那番神奇经历欣喜不已。
       待我们心惊肉跳登及″百步云梯″,走出陡如斧吹的乌龙峡口,小心翼翼地迈过″三步两道桥",中午时分,才终于登上了天柱绝顶。此时,只见天柱峰全身″瘦″骨嶙峋,凭地拔起500多米,如天剑巍峨屹立在万山从中。难怪唐代大诗人李白赞美其″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白居易形容其″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纫锁云雷″。峰顶南面的崖壁上,题刻着两行大字,一行是清代都统李云麟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题的″孤立擎霄″,一行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张淦于1944年题的"中天一柱″。峰腰西南石壁上,还竖刻着国民党抗日将领张义纯题的″顶天立地″。游客观赏天柱峰时,无不对这万仞石壁上能有如此题刻而惊叹分分。
       天柱佛光是天柱山诸景中的一大奇观。在渡仙桥,我们有幸见过这样的一次奇景。当佛光出现时,游客面前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光环,圈圈相套,绚丽无比。身后的阳光将游客身影投射到前面的雾里,那层层″佛光”里还会出现游客自己的″立地成佛″的身影,″佛″动影动,"佛″静影止。身处其境的人无不为之惊奇陶醉。
       游览天柱山,犹如品位巧夺天工的稀世盆景,欣赏美妙如画的历史长卷。游客在旅游体察之余,油然而生″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的留恋心境。
     10月5日写于天柱山百善人家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