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做人与处世,做人讲究外圆内方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开朗的,还是内向的?古板的,还是不羁的?果敢的,还是犹豫的?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就决定了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做人与处世,做人讲究外圆内方。
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球,那就失方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取相于钱,外圆内方,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 拉下脸,而当蒋以教育部长许愿企图将他诱入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回绝道:"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中庸"二字,用今天的话说,并不难理解。一个圆的中心是它的圆心;一个四边形的中心是对角线的交叉点,资料共享平台《做人与处世,做人讲究外圆内方》(https://www.unjs.com)。100里的路途,走到50里时,就是到了中点。但现实做事中,中庸要比这复杂多了。内容来自
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最和谐的做事从表现上看来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围棋手不紧不慢地下着子儿。平常与普通又常常是持中的结果,就像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越是中间区域概率就越大,事件就更平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认为,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如果你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则你的做事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