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新说】针刺“尺胃”穴治疗急性胃痛 30 例
这一期推送分类→【热文新说】
相信读者朋友们在经过几年的临床工作或求学受教后都对针灸有了或多或少不同以往的认识和感受。
小编整理了过去几年评论较多的推文,将这些关注度较高的热文再次发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热文新说,重在一个“说”字,大家看了推文有什么感想和理解,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畅所欲言,交流起来~
让针灸人的公众号热起来!
针刺“尺胃”穴治疗急性胃痛 30 例
男13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平均(38±10)岁;均为急性胃痛发作后24h内就诊。中医辨证属食滞胃肠型8例,寒邪犯胃型18例, 肝胃气滞型4例。符合西医“急性胃痉挛”诊断依据。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增高, 大便常规化验有或无阳性指征。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排除因急腹症、胃出血、心绞痛等引发者。
取穴:“尺胃”(位于右侧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腕横纹上6寸,孔最下1寸。见图 1)。
操作:嘱患者取坐位,医者先在“尺胃”穴及其周围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s,同时让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然后再用0.30mm×40mm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留针30min。针刺结束后即刻评定疗效。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 定。用一根长10cm的刻度尺,始端标记'0'表示'无痛' ,末端标记“10”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64±0.45)分,治疗后为(2.21±0.3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半个月,均未复发。
疗效评价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相关内容制定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计14例
好转:胃痛缓解,其他症状减轻,计13例
无效:症状无改善,计3例
有效率为90.0%,3例无效者均为肝胃气滞型
急性胃痛系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 受寒、情志不畅、劳累等因素,以致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本临床观察发现30例患者以实证居多,本法对寒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痛有良好的疗效。“尺胃”穴是高树中教授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胃痛的专穴,首见于《一针疗法》。《素问·脉要精微论》有云:“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尺肤诊法”是古人对前臂腕横纹至肘横纹段划分为6个区域,左右对称,分属于胸腹及相应的内部脏腑。“尺胃”穴正好对应胃部,可以治疗胃部疾患。从经脉角度来看,“尺胃”穴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 虽为奇穴,但定位却在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肺卫主表, 固护体表,既能防止寒邪入侵,又能祛除已入侵寒邪。《灵枢·经脉》记载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胃同调,体现了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则。应当注意的是操作前应在其定位周围找压痛点或条索状物,不能拘泥于定位。若无明显条索或压痛点时,也可按照定位针刺。针刺同时嘱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这也是取效的关键之一。
来源:胡怀珍,李国强,袁冉冉,王萌萌,王锐.针刺“尺胃”穴治疗急性胃痛30例[J].中国针灸,2017,37(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