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瘫痪12年的美丽舞者(微博名:几木朵-;以下称朵朵)借助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重新行走的视频爆红网络,登上热搜。
09年,她意外受伤,导致终身瘫痪。那时,由于下半身无法发力,她只能通过固定膝盖,借助物理支撑完成双腿的伸直和弯曲,从而实现站立。如今,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让她重新实现了行走。
她在微博发文:“行走,是我久违了的感受,是我快忘记的感受。我似乎已经习惯轮椅,完全放弃行走的渴望,但当我站起来迈开步伐,上半身被下半身带动起来时,内心无法平静。”外骨骼机器人如何帮助患者实现行走?其依据的是怎样的康复治疗原理?对康养行业有何影响?为了解上述问题,动脉网采访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领先企业程天科技。事实上,与这位朵朵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柳叶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术后人群、慢病人群、残疾人群,共计约4.6亿人。而康复医疗作为四大医学之一,不仅能消除和减轻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例如,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使30%的患者恢复较轻的工作;而若不进行康复治疗,仅有6%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5%恢复较轻工作。但是,我国的康复医疗发展尚处于早期。首先,我国的康复人才与康复机构存在较大的缺口。资料显示,国内康复治疗师仅有11000人,而美国拥有20多万名康复治疗师;国内康复诊所数量较少,而美国大约有3-7万家。其次,传统的康复器械需要依赖康复治疗师的经验才能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而国内的康复治疗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借助传统康复器具保证康复效果。最后,传统康复器具缺乏量化评价指标,患者在使用后难以感受到康复效果,容易导致其失去信心,放弃康复治疗。幸运的是,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康复领域现有格局将被颠覆与重塑。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康复原理是通过运动重塑大脑神经,加强肌肉记忆,使患者恢复功能。以神经性退行疾病导致的偏瘫为例,患者根据自身运动意图,借助康复器具进行标准的运动动作,循环多次以刺激、重塑受损的神经,完成肢体肌肉记忆,最终达到恢复或部分恢复功能的状态。传统康复器具一般通过物理支撑与牵拉的方式帮助患者完成运动,对患者的关节等部位有一定损伤,且仅能进行被动训练,无法通过自主意图进行运动,从而难以刺激神经重塑。同时,患者使用传统康复器具,需要康复治疗师的辅助,并进行长期训练,才有机会完成标准动作,从此开启康复治疗。以临床上常用的矫形器为例,在患者使用过程中,矫形器由于限制了机体肌肉活动,易引起患者肌力、肌耐力与肌容积的下降;且其关节固定导致的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活动受限,易于引发患者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不足,最终造成患者挛缩。另外,矫形器的代偿功能对于患者而言较为僵硬,难以体验到主动迈步行走的感觉。而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康复器具,不仅能够保护患者的各关节部位安全稳定,还能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康复训练,提升康复效率和效果。例如,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作为穿戴设备,可根据运动力学表现,辅助人体完成标准运动动作。通过长期使用,可以加倍康复治疗效果。而且,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够替代长期依赖于人工的简单重复的康复任务,解放康复治疗师的同时保障康复训练的强度与精度。另外,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还有助于提供更为标准定制化的康复诊疗方案。例如,程天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外骨骼机器人就配备有多种训练模式,包括被动行走、主动行走和主被动结合模式等。主动行走模式还根据步幅、步速等步态指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训练模式,训练节奏也可以实时进行动态变化。行走模式以及康复训练方案有多种选择,可由康复治疗师制定高效科学的最佳康复路径。最后,程天科技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配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可有效监测和记录康复训练过程中人体运动学与生理学数据,并可通过可视化数据的方式为患者展示康复前后指标对比,为患者坚持康复治疗提供心理支撑。而丰富的指标与数据同时也能够为医生改进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国家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十分关注,正积极推动康复领域发展。2021年6月8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出:积极支持研发和创新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康复治疗设备等,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而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涉及了传感、控制、机械动力、人机交互、人体生物力学、临床医学、人体工程学、神经电生理等众多学科,是目前康复器具中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器械。随着政策的落地,外骨骼机器人将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康复。同时,国家还推动康复医疗资源下沉,鼓励民营力量建设康复领域。2021年6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推动康复医疗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衔接融合。而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凭借其优势与特性,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层与社区的康复服务发展。首先,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将康复治疗标准化,使基层及社区康复机构也能拥有较高的康复治疗水平,扩展医疗资源的有效覆盖。其次,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长时间执行简单重复性工作,大幅减少了康复治疗师的重复性工作,不仅提高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传统康复训练对护工的完全依赖。最后,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配套可以通过系列指标及时的展示使用者康复情况,提升使用者信心。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康复、进行康复,最终推动国内康复行业发展。据朵朵介绍,她最初(2009年)仅能通过站立床的物理支撑实现站立,而无法实现迈步行走。直到今年10月中旬,应程天科技的邀请,她在康复治疗师团队的帮助下在程天科技智能康复中心体验了行业最新一代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重拾了“行走梦”。2020年,程天科技自主研发的下肢外骨骼步行康复器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中枢神经病变患者(涵盖截瘫、偏瘫患者)带来全新选择。2021年3月,程天科技第二代悠行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再次获批上市,并带来了更优异的性能、更舒适的体验及更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大多数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产品,还处于临床试验及注册申报阶段,而程天科技自主研发制造的外骨骼系列产品在康复应用和康复行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程天科技的系列产品能够获批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也进一步认可了其外骨骼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资料显示,第二代悠行外骨骼机器人实现了全康复进程数字化,即可以记录、测评、评估每个用户的康复数据,并就关节活动度、腿部肌力等级、平衡度等级、肌张力等级、步幅、步速等做出评估判断,并能够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示用户康复活动后的具体情况。另外,第二代悠行外骨骼机器人还具备意图检测技术,患者穿戴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后,机器人可通过多传感器的有机融合,探测穿戴者的行动意图,辅助其进行标准步态训练。在临床上,第二代悠行外骨骼机器人也拥有更好的康复效果。据程天科技康复治疗师负责人秦梦雪介绍:“患者穿戴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后,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标准步态行走,并通过高效反复的训练,刺激患者的大脑神经和形成肌肉记忆,逐步恢复患者的腿部行走功能。而第二代悠行外骨骼机器人特有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精准判断使用者的行走意图,并做出步态响应,实现人与外骨骼的柔性力交互,配合主动、被动训练模式,将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以一位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为例,在使用第二代悠行外骨骼机器人之前,她行走时需要手杖辅助,行走以挪动为主,且步幅极小、步速极慢、行走动作十分僵硬。而通过第二代程天科技外骨骼机器人治疗一个疗程后,她的肌力恢复较快,肌张力变得更强,已经能够不依靠任何辅助器械实现独立行走。除了科技赋能,程天科技正通过尝试模式创新,推动康复医疗资源下沉。此前,有强烈康复需求的用户大多只能在国内三级医院的康复科进行治疗,鉴于整体康复资源和康复人才紧缺的情况,现阶段康养市场无法满足康复需求,基层医疗机构更无力承接。基于市场情况以及外骨骼机器人的安全有效性,程天科技正努力通过创新型“RaaS 康复即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骨骼康复解决方案。具体而言,程天科技结合我国的三级康复体系,将家庭、社区、民营机构统筹,实现康复治疗的科学“转诊”。借助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家庭、社区、二级康复专科医院等机构也可以拥有标准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拥有一致、重复的康复治疗目标,为患者提供分阶段、全周期的康复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将会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康复,梦圆“行走”!程天科技表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机器人的服务!”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