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彻底改改了!这个在澳洲迫害着240万人的职场潜规则

共2856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 前言

  • 澳洲“工资剥削”职场文化的冰山一角

  • 商业结构、文化与执法:“不剥削你,我就亏了?”

  • 没有人想做当代的奴隶

  • 结语

前言
对于在澳大利亚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看起来触目惊心,却又难免令人感到是“意料之中”的职场现象:
工资剥削(Wage theft)。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但在这个国家,却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自己的工作上遭到了明目张胆的“抢劫”:
这有可能是被雇主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或克扣工资,也有可能是对方故意拒绝支付强制缴纳的那部分养老金。

1

澳洲“工资剥削”职场文化的冰山一角

在诸多发生着工资剥削的澳洲行业中,零售业与餐饮业无疑是出镜率最高的“犯罪现场”之一:
这其中有已经承认在过去的6年内、克扣员工工资高达2000万澳元的零售业巨头Coles;
欠薪900万澳元的Target;
克扣员工养老金400万澳元的Bunnings;
还有在过去十年内少付了近3亿澳元工资的Woolworth。
这其中也有克扣了员工780万澳元工资、曾在澳洲知名美食节目Masterchef上担任评审官的卡隆巴里斯(George Calombaris)的餐饮集团;
克扣了400万澳元工资、位于墨尔本的高端名厨餐厅“海斯顿的晚餐”(Dinner by Heston);
以及令店内员工每周超时无薪工作30小时的,贝内特(Shannon Bennett)名下的Vue de monde餐厅。
——当然,这些只不过是在澳洲的“工资剥削”默认职场文化中备受瞩目的冰山一角。业界知名公司尚且能发生如此令人咋舌的丑闻,更不必说那些并没有得到太多人们关注的中小公司,也常常难以从中幸免。
事实上,据澳洲行业养老金协会(Industry Super Australia)统计,在所有符合条件的澳洲工人里,有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240万人每年总共被雇主偷走36亿澳元的薪水
其中据澳大利亚税务局(ATO)估计,在2014-2015年,仅在养老金方面,在澳洲的工人们就被雇主们从口袋“偷”走了高达25亿澳元;
联邦公平工作监察专员对于工作场所的审计则表明,这种工资剥削现象在澳大利亚的过去十年来存在着明显上升迹象,其中最容易受到“剥削”的群体主要包括在澳洲的年轻人、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的人们,以及手持临时签证的人们。
在澳洲的华人留学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群体。
2019年,当乔纳森(Jonathan)第一次从中国满怀希望地到达悉尼后,他就焦急地开始寻找一份兼职工作。因为他需要这一笔资金,去支撑他完成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土木工程硕士课程与在悉尼的日常生活。
但他在悉尼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时薪只有12澳元。
“那是一家由一对中国夫妇开的小超市——他们告诉我,他们可以付我12澳元,他们说这是平均水平,”乔纳森回忆道,“我刚到悉尼,也没有其他信息来源。所以我真的相信了(这套说辞)。”
他最终没有接受这份时薪12澳元的工作——因为大约在同一时间,他又找到了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仍然还是华人老板:一家主动提出给他每小时14.50澳元报酬的中餐馆。
这一次,乔纳森欣然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但直到过去很久以后,他才知道,原来时薪14块半的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实际上这是违法的,几乎比19.49澳元/小时的澳大利亚国家法定最低工资还要低出整整5澳元。
但对于初次来澳、“人生地不熟”的乔纳森来说,发现他的薪水很低本来就够难了,而要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则是难上加难。
“和你的老板谈判你的工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你和老板已经达成了协议之后,然后你才意识到,实际上你的薪水太低了。”
乔纳森感慨道,在当地的亚洲餐馆里,克扣工资其实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而他说的话,实际上也颇带着点自我安慰的意味:
“所以当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时,我不会抱怨那么多,因为你知道的,至少我在工作。至少我从这里得到了钱。”
乔纳森描述的现象,在澳大利亚的某些餐厅或其他企业中真的存在吗?
或许读着这篇文章的你,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2

商业结构、文化与执法:“不剥削你,我就亏了?”

事实上,据统计表明,工资剥削更多地与某些类型的商业结构有关,尤其是那些特许经营、外包、不稳定的工作和零工经济。
因为对于大品牌来说,连锁加盟的模式其实也相当于一则“免责声明”——也就是说,我把品牌和供应链都打包提供给你(加盟商)了,在法律层面上当然也不存在什么直接的强制性义务了。
但问题却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商业结构的层面。
实际上,这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为人不齿的澳洲“职场潜规则”
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是,在澳大利亚的某些部门和公司,工资剥削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甚至可能成为了一种“必需品”。
在这样的职场文化背景下,有一些雇主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不剥削,我就亏了”的自我感觉;
而员工们却正如那个涉世未深的中国留学生乔纳森一样,不得不去接受低薪这个事实,因为这是被认为“不可避免”的。
据统计,超过四分之三的留学和背包客其实都知道自己的工资过低,但却做不了什么,因为他们曾经都以为那个坊间的传言或许是真的:
“在澳洲拿什么样的签证,就配拿什么水平的薪水。
这种暗黑的文化无疑是具有传染性的——这又进一步地体现在了对于相关行为的薄弱执法力度上:
有意思的是,员工偷公司的钱明明是刑事犯罪,但公司偷员工的钱却不算。而就算最后面临民事处罚,惩罚的力度也几乎称得上微乎及微——比如名厨卡隆巴里斯虽然被规定必须向他的雇员付清欠薪,但他面临的罚款却仅仅一笔不过20万澳元的“忏悔金”。
但这摊浑水,或许很快就要彻底泼翻天了。
澳大利亚司法部长波特(Christian Porter)于近日表示,他将最快在几周内便提出立法,将最严重的剥削工人和低薪案件定为刑事犯罪,这也意味着:
在不远的将来,仍然剥削着员工工资的雇主们,没准就会遇到牢狱之灾。

3

没有人想做当代的奴隶

只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想要彻底改变这个现象,除了看起来不日即将变得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之外,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执行支持:
这可能包括比如由公平劳动监察机构发起与企业及工会之间进行三方合作、为清洁行业创建的一个试点认证计划,也包括针对一些大型公司的反“现代奴隶制”条例——这也意味着,公司必须报告保证自己的供应链上,不存在任何被剥削的“奴隶”。
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最终可能还是要回到社区,回到我们与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上。
1834年8月1日,大英帝国下的所有奴隶全部解放,但仍然要为前主人工作至1838年作为适应期。
而在近两百年后的今天,在澳大利亚,一个以充满着财富与自由闻名的发达国家:
我们是否还能眼睁睁地看着仍然被资本家剥削压榨的“当代奴隶”而无动于衷?

END

二战后,德国牧师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为了让世人铭记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一血腥耻辱,在波士顿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铭刻着这样一段为人熟知的话: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参考来源:
Criminal penalties for corporate wage theft are appealing, but won’t fix the problem on their own
Shocking yet not surprising: wage theft has become a culturally accepted part of business
Chinese student speaks out about wage thef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