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旧事



清明旧事

作者 陶冶

低垂的天幕飘着纷纷的细雨,这是润通天、地、人的清明之雨,只是不见那遥指的牧童,更不见酒家所在的杏花村落,只有还没春耕的黄土田垄和泥泞的乡间土路,垄头、辙间的枯草低垂着湿漉漉的头像是在哭泣。

  一挂牛车缓缓地行进在萧条寂静的乡野,这是我们兄弟为母亲迁坟的车。

  都说是“穷搬家,富挪坟”,而我们这却是无奈之举,妈妈原来的墓地那要建砖厂,不得不惊动长眠的母亲将骨灰迁走。将母亲安葬在这片土地上是母亲生前的心愿,这是母亲的故里,一条蒲河曲曲弯弯在村外流过,蒲河之水养育了这方土地,养育了这方人,养育了母亲。母亲葬在这里是灵魂归乡,回家了。

  满脸沧桑干瘦的表哥坐在牛车里跨檐上吆喝着拉车的青牛,通人气的青牛悲情的迈着方步,迎着天空散落的细细雨滴稳稳的前行。哥哥捧着母亲的骨灰坐在牛车中间,弟弟打着表哥做的简易红幡坐在外跨檐上,我坐在车尾撒着红色的纸钱。撒出去的纸钱在细雨微风中飘摇,随之沉沉的落下,落在了垄间、挂在枯草上,落在车辙里,浸在积水中,积水将纸钱的红色弥漫于水中,弥漫着我的追忆......。

  那是已近不惑之年的母亲,年三十的晚上跪在灶王的神像前,白皙的脸上布满了虔诚,嘴里叨咕着心里的祝愿。母亲是在为我们祈祷着健康平安。

  母亲没念过书,是扫盲班学的文化。母亲睿智、好记忆,那是正月里母亲闲下来时我们围坐在她周围,让她讲杨家将、呼家将,我们便听入了迷,当讲到忠良受害平冤昭雪,母亲就会提示我们做人要忠厚善良。

  那是闹饥荒的年月里,人们都无法填饱肚皮,父亲、母亲从外地弄回了黑泥(千年、万年沉积碳化的植被落叶,有称做草炭的),母亲便妙手生花,将白面与黑褐色的泥制成了型色如葱花缸炉(黑白相间的酥点心)一样的美食。

  母亲的确有一双做美食的巧手,她烙的馅饼皮薄不黏、不筋,馅大适度、不腻,恐怕如今那驰名的海城馅饼也超不过母亲的手艺。

  小时候胆大、淘气的我让母亲多操了不少心,是在文革停课阶段,一群无书可读的孩子有种挑战的心里,望着一根二十多米高的烟囱叫嚣着谁敢爬上去?当然是我!我顺着爬梯很快就爬上了烟囱尖,我向下望着仰脸向上的伙伴们真是一览众山小嘿,大有珠峰登顶之感,像似实现了世界上的最伟大的壮举。左右环顾眺望,看到了母亲在院里生火做饭,与此同时母亲也发现了我,我心里说声坏了便握紧爬梯往下撤。母亲很快赶到了烟囱下面,略带鼓励的说,“抓紧了,小心,别急,慢慢下,儿子真勇敢!”我心里有了底,母亲在夸我呢。当我双脚落在地上还没来得及转身,已被母亲揪住了胳臂,笤帚疙瘩已重重的落在了屁股上。

  母亲心地善良,与人相处以诚相待,她常说“宁愿心受苦,不让脸受热”。特别是在下乡那会,母亲多病的身上长着颗菩萨的心,以至那里的乡亲们几十年后还念着母亲的好。

  孙姓乡亲家小女儿发烧,久病成医的母亲整夜去照料,直到孩子退烧方肯离开。

  一天夜里郭姓乡亲媳妇临盆找不到接生婆,请母亲去助产,天亮了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记得是初夏时节,爬在篱笆上的豆角藤已绽开了紫色的花,结婚几年无孩的李姓乡亲来我家像母亲哭诉,媳妇被大队(村上)的诊所所长诊断肚子里长个血瘤,需吃他的中药化掉。母亲让他把媳妇叫来,经母亲诊断是怀孕了,让她去公社(乡)卫生院化验,结果与母亲的诊断相同,确是怀孕了,后来生了个千金,对母亲千恩万谢。

  表哥一声“驭­——”将我从凌乱的追忆中唤醒,牛车停下来了,停在了蒲河的转弯处,几十棵高大的杨树如侍者垂首矗立,河湾如张开的双臂在拥迎着母亲,河水在轻轻的低吟,像是在说安息吧,蒲河的女儿。

  我们在河滩的坡地上为母亲的新居奠基,这是表哥早就选好的墓址。墓穴用红砖铺地、镶四壁,放入母亲的骨灰,红砖封顶,几捧黄土培起新坟,一挂鞭炮告知天地,一叠纸钱焚于坟前以慰母亲在天之灵,顿首涕零再谢养育之恩。虽说阴阳相隔,却永远隔不开血乳交融的亲情,思念的泪,缅怀的情,情悲、泪洒雨纷纷,谁能不断魂?

  登上坡顶,再回首瞻仰母亲的新居,幽静中有些孤寂,不远处有一荒冢相伴,蒲河水如玉带半环着这片吉地,几十棵蓄势待发的枯杨招唤着春风、春雨,像永久的卫士坚守着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在那枯萎芜杂的蒿草脚下,已悄悄的泛起了新绿,给妈妈的新居平添些生机。清风梳理着对岸的柳,枝条上的叶蕾已悄然萌动,传递着春的信息。

  青牛低沉地“哞——哞——叫了几声,拉着我们闷闷的踏上归途。

  善良慈祥的母亲聪慧勤劳,五十五岁就离我们而去,像是只为哺育我们这七个儿女而来到世间,辛劳耗尽心血,坎坷打灭了她未来的梦。我常想,假如,没有那场史无前例的我们就不会背井离乡去那偏远的乡下,不是在那种困境下就不会让母亲身体那样透支,也就不会导致母亲多病缠身一病不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没有等到我们走出低谷,未曾得到我们的一丝回报,只将爱留给了我们,留在了世间,却化作清风一缕匆匆的飘然而去。

  清明的雨,苍天的泪,淅淅沥沥,悲切凄楚。我的泪,凄怆感伤。

  遥望渐行渐远的衰草枯杨,凄清孤幽袭上心头,泪眼模糊,心中默念起那曲《虚花悟》“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我们走了,那里独留下了母亲......。

2013年4月6日



散文、小说,摄影,佳作链接。有情趣、有味道、有思想、有理性,读了、看了方知道。

(0)

相关推荐

  • 《诗文时报》李登祥:儿时亮灯(散文)

    儿时亮灯 李登祥(贵州) 过完年,不知不觉又到初八了.再过几天,又到了亮灯.说起亮灯,我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每当这个时候,看着一对儿女的高兴劲儿,恍若把我带回到儿时,重现那时亮灯的情景. 那时亮灯是有 ...

  • 又见桃花开 | 楚客

    戴上耳机听更嗨! 几场春雨过后,小溪边.田梗上.山坡头,桃花几乎一夜之间全都盛开了, 粉红的桃花开得灿烂如霞,如少女的脸庞,纯净甜美.轻风徐来,嫩绿的花枝随风摇曳,小巧玲珑的花朵,骄傲地沐浴在暖暖的阳 ...

  • 坟飘(纸钱)

    ​坟飘(坟飘) 方言. 上坟时挂在坟头的一种纸钱.   ▶ 沙汀 <淘金记>十四: "一天上午, 寡妇去买丝线, 手上拿了几帖坟飘, 因为过几天就是冬至节了."

  • 拍案惊奇:上坟(作者 韩召环)

    (一) 影院里,爱情片<老井>初次上映,场场满座,我在放映室值机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任务. 回到家后倒头就睡,母亲进来了,嘴里嘟囔着,快过年了也不去给你姥姥上坟烧点纸钱,我看她是打小白疼你 ...

  • 民间故事:商人去上坟,纸钱却只烧了一半,道士:这是好事

    宋朝淳熙年间,池州有个年轻人,名唤傅洪雪.傅家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日子过得十分清苦.老傅头希望傅红雪能子承父业,当个安分守己的农民,娶妻生子.怎料傅洪雪从小就是个顽皮鬼,不愿跟着父亲干农活,每天都会偷偷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捷报飞来当纸钱 ——忆我的父亲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捷报飞来当纸钱     江西  谢瑞山  2021年6月26日,我的父亲和母亲同时收到了一份特别又珍贵的" ...

  • 李福信《清明旧事》| 主播大雪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李福信作品,主编黄幼中 一         过几天就是清明了.         小时候,常听母亲讲,惊蛰动雷后,春分就快到了,春分 ...

  • 这15米罕见山水画巨作震撼画坛,壮观无比,堪比《清明上河图》!

    关山月 (1912-2000)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大师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山村跃进图> 纸本设色 31×1526 cm 1958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这幅长达15米的巨作 <山村跃 ...

  • 翡翠版《清明上河图》价值10亿,实属震撼

    大家好,我是轩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北宋时期汴京两岸的自然风光以及繁荣景象.这幅画的篇幅极大,却长而不冗,繁而不杂. 而这样的一幅经典名画,运用在 ...

  • 【原创】内蒙古|王丽丽:《乡村旧事》

    原创作者:王丽丽|内蒙古赤峰市 <乡村旧事> 偶接到学校通知,写写假期收获,心中一片惘然,写什么呢?既没有出去旅游,也没有完整的把一本书读完,<城南旧事>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莫 ...

  • 杜牧的这首《清明》古诗居然还有英文版?特别适合今天来读一读!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妇孺皆知的<清明>居然还有英文版???抓紧来看看!吴伟雄译 It drizzles thic ...

  • 《钗头凤》 清明树

    钗头凤    清明树 作者  马希玲 清明树,东风舞,小楼佳丽梧桐雨.尘劳困,肝肠寸,念亲何在,莫留空恨.闷!闷!闷! 愁无主,伤春赋,几经离索凄单苦.人憔损,谁来问?光阴流水,上苍垂悯.忍!忍!忍! ...

  • 大型泥塑《清明上河图》,震撼!实在震撼!

    清明上河图泥塑园,位于唐山丰润区的常庄乡,是一座以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大型泥塑艺术园林. 泥塑园于2007年筹建,由秦仕平带领汇聚全国各地的泥塑专家和泥塑工作者,历经整整四年的时 ...

  • 清明上河图复活:充满阴谋和杀局,824个人物竟有名有姓!太有趣了

    山水画师傅山水画指南今天 https://mp.weixin.qq.com/s/M65X4m9NsjRxm0RXG6sK6g 全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瞬间把你带到古代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g ...

  • 两首有关清明的七绝,杜牧和张继的对决,高下立判

    诗歌创作贵在含蓄和形象,诗人不言喜怒哀乐,却借助描写景物,融入深衷曲意.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特定的意境.但有意境的诗歌,并不全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因为意境有高下之分,新旧之别.比如历史上有很多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