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台蘑飘香
五台山的五座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而台顶却平展广阔,一望无际,各有奇观:东台的日出,南台的花草,西台的望月,中台的云石,北台的“千年冰”。
说起东台观日出,确实壮观,不过你得赶上好天气。看日出一定要在盛夏的黎明前,夜幕开始慢慢退去,面向东方,夜空就像缓缓拉开垂挂在天地之间的黑色大幕,开始看到很远很远地方,就像不断变幻隐约出现的一条泛白的虚线,不断轻轻的用彩墨渲染,把轻如薄纱虚无缥缈那条白线加宽变大,又像淡粉的雾霭,瞬间又改画成一幅多彩的国画,直到天地分开,突然在彩云的拥簇下,太阳跃出云海,露出那红红的脸颊,顿时天高地阔,风紧云淡,远眺群山起伏,尽收眼底;近观苍松翠柏,满眼青绿,这是一年最好的季节。当然,要想看日出,你得天亮前起床,戴上皮帽子,棉手套,穿上老羊皮的军大衣,在登上足有三斤重毛皮大头鞋这些装备才行,当然,也就是在这三个月,五台山的农民会趁难得的雨后好天气,进山采些五台山特有的山珍——台蘑,储存到冬天改善伙食。 或者换点钱来补贴家用。
台蘑,顾名思义,就是五台山地区的野生蘑菇,网上说了好多了,什么是蘑菇中的极品,因其生长于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而盛名,主要有:南台的黑香蕈、北台的白银盘、中台的虎皮蘑、西台的鸡爪蘑和水皮蘑、东台的秋露白,被称之为六大名蘑。五台山生长出的蘑菇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经常食用台蘑能够降低胆固醇,防治肾脏病、肝硬化,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之功效。
清初康熙皇帝数度朝台,总以一食台蘑为快,后来就成了历代皇家之贡品。
五台山东台之夏
五台山的蘑菇种类繁多,据历史记载,这中条山和五台山上各有一珍,即中条山的猴头菇和五台山的银盘蘑,可谓是“南菇北蘑”,珍味双馨。
东台后山,夏天那三个月,也挺美的。
在每年的6到9月份,东台的丛林里星星点点,遍地都是白花花的蘑菇,人们专捡那种有一个浅浅灰白色大大的扁平伞帽的蘑菇,可能就是常说的东台名蘑“秋露白”蘑菇了。伞帽下面是一格一格像车轮的辐条,茎不高,有的直径有5、6厘米,这就不能叫采蘑菇了,只能叫捡蘑菇,时间不大就能捡了两麻袋,别看两麻袋,晒干了也没有多少。
松林中的蘑菇
在东台顶上,采一般的蘑菇,就像到我们家的菜园里摘菜一样方便。只要天一放晴就有当地的农民进山去采蘑菇,今天我要说的台蘑,可不是这种蘑菇,而是就藏在台顶一望无际草丛中,找这种蘑菇,可是一项技术活,光有劲没用,关键是要知道蘑菇长到哪,理论好说,蘑菇就是生长在“蘑菇圈”里,具体啥叫蘑菇圈就算给你讲半天,你也弄不明白,实际上我也说不清楚,好像有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思,我也不是瞎说,这“蘑菇圈”也不是我杜撰的,相传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五台山一带炎热干旱,寸草不生,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为了改变这里的气候,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了歇龙石,五台山变成了一座清凉山。此后东海龙王之女白灵公主背着龙王,私自也来此布施甘露,遍撒物种,使清凉山万物萌生,百畜繁衍,成了一个天然牧场。龙王发现后,大为恼怒,令火神捉拿公主,烧尽万物。为护性灵,遂化作滔滔甘露,撒遍五台山,打败了凶恶的火神,当然白灵公主白灵公主也回不来东海了。自此以后,这一带便开始长出一个个雨伞似的白色环带,它是由一朵朵鲜嫩而肥大的蘑菇连接而成蘑菇圈,采不尽,挖不完,成了五台山的一大奇观。这个传说,是对善的歌颂,是对“此物只应天上有”的优质台蘑的赞美。“邀白灵女,化蘑菇圈”的传说,可不是我编的,都传了几百年了,我不过是接着往下传罢了。
东台顶比较平坦,盛夏时节,绿草茵茵,这个茵字我查过康熙字典,意思就是古代车上的垫子,席子之类的意思,把茵茵用来形容东台顶的绿草太贴切了,那的草都是矮矮的,有的就是贴地皮长的,可挺厚实,远远望去,那就是一片深绿的地毯,“茵茵”我体会就是两层垫子了,脚踩上去,都带弹性,比两层都厚,可惜又不能写成“绿草茵茵茵茵”的不成个体统。外行的还真找不出那个虚无缥缈的蘑菇圈在哪那些老东台们,站在高处,左瞧瞧,右望望,从不同角度顺着阳光观察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场上颜色的细微差异,他们眼睛毒的很,就像雷达的微波光速一样,在茫茫的夜空中一寸一寸的扫描,把那些星星点点的洒落在绒布般草毯上特别嫩绿嫩绿的一堆一堆的草丛显示在荧光屏上,再把那些杂乱无章的草丛,在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围成大大小小有空隙的圆圈,就是所谓的蘑菇圈,你看有多玄吧,这时那些老农们会先挑选较大的或嫩绿草丛较多的蘑菇圈里找蘑菇,他们先从茂盛的草丛中翻起,拨开草叶,用手掌轻轻抚平表土,如果运气好,就会发现有些地方会有微微突起的小点,出现一个个淡灰色的肉嘟嘟的台蘑的伞帽,这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拔,要用随身带的小铲,在靠近伞帽5厘米的地方下铲,起码要插入土中10厘米再翘起,在这不叫采蘑菇了,只能叫挖蘑菇,一般台蘑的长度不会大于10厘米,轻轻剥掉泥土,一只完整的台蘑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它纺锤型的根茎占全长的五分之四,下粗上细,颜色瓷白,淡灰色的伞帽像一个毡帽头,紧紧的箍在蘑菇茎的顶端,特不协调,还有点滑稽可笑,你绝不会想到还有这样形状的蘑菇,这还是鲜的呢,真正晾干了更难看,就剩下那个大大的蘑菇茎了,伞帽几乎小的可以忽略,只要发现第一只蘑菇,就证明你发现真正的蘑菇圈了,好戏也就刚刚开头,顺着蘑菇圈外沿的鲜草丛一路找下去,会大有斩获,要不咋叫蘑菇圈呢。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东台特有的蘑菇,晒干后的台蘑。
这种台蘑香的很,谁屋里有台蘑都保不住秘密,离老远就能闻到,那种香气里带有一种浓浓的海鲜味,当地民谣说的好,“一家喝汤,十家闻香”就是这个意思。当地一般都是蘑菇炖肉,老百姓平时没吃过什么好的,能吃上豆腐就算不错了,有句戏言,豆腐是命,见了肉命都不要了,我们说肉是命,见了台蘑肉都不想吃了。
台蘑还是鲜的好吃,菜还没上来,隔了几道门,台蘑特有的香味就蹿过来了,一盆热腾腾的蘑菇炖肉,嫩白色的台蘑拥簇着几坨鲜红的五花肉,山西特有的麻油在灯光下闪烁着一层油润的光泽,肉香中透出一股浓浓的海鲜味,夹起一根台蘑入口滑滑的,咬一口很有韧劲弹牙,嚼一下一股海虾的鲜味在舌尖扩散,让你久久的不舍下咽,齿尖留香良久,回味悠长,就像炫音绕梁三日一样,真有一种“此味只有天上有、人间能尝几回香”的感慨。那蘑菇汤更是鲜,正像当地老乡说的那样:吃蘑菇不如喝汤、喝汤不如闻香。当然,比起喝汤和闻香,我还是喜欢吃台蘑,我知道,这句话只是对那些吃不上台蘑的人的一种“阿Q”式的安慰罢了。
干的台蘑吃前要用温水发,老乡们卖的泥土较多,我们自己采的比较干净,但是洗台蘑的第一遍水,把泥土滤掉后,要留用,那洗过台蘑的水都是鲜的,泡发后的台蘑也不会膨胀很多,味道和口感就没法和鲜蘑媲美了,我吃过各地出产的蘑菇不少,台蘑的味道是独特的,也是最好吃的,当然是我的一孔之见。
当地的老乡能采到我说的这种台蘑也不容易,你想啊,台蘑一般都生长在海拔近3000米的东台顶上,山下离这最近的山庄也有20多里,要赶上好天气,穿上棉衣,还要在11点前爬到山上,体力消耗很大,山上空气稀薄,缺氧,下午三点就得下山,即使能采到台蘑,那也实属幸运,拿回家中,当然也舍不得吃,要用针和线一个一个的穿起来挂到屋檐下晾晒,一斤鲜蘑最多也就晒成3两干,大大小小的货架上都有蘑菇卖,只要当地产的蘑菇都叫台蘑,鱼龙混杂,价格不一。
当然真正的台蘑价格不菲,五台山饭店有一道名菜叫“台蘑炖山鸡”,偶食者在互联网上大呼,四百元一盘,太贵了。哈,你吃的这道菜的食材,要真是在东台顶上采的那种蘑菇和已经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的野山鸡肉,400元一盘的“台蘑炖山鸡”,那还真不算“贵”。
八十年代,五台山还有小贩“正儿八经”地卖台蘑。
想要购买的朋友们,只需要关注“五台山灵峰山庄土特产”微信公众号,点击“特产商城”就可以找到下单啦,此外还可以在“特产商城”的个人中心找到“代言人中心”注册后所有的商品就可生成专属推广海报进行分享,好友通过你的分享下单,你还可获得额外奖励哦,快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