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山西人,把中国最传统的榫卯做成了国潮玩具

此时的杭州城早已是深秋,天空又蓝又清澈,悠扬得像一支歌。温暖的空气湿漉漉的,仍带着一丝未消的暄气,和道路两旁的桂香混作一团,争抢着沁入人们的口鼻心里。

只是在每一个桂花蒸的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撞进佛光寺东大殿模型的门窗,看着时光沿着一扇又一扇小格子影影幢幢游走,刘文辉就忍不住感念1937年夏天那个注定不寻常的午后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行人跋山涉水,一路起伏颠簸,终于在山西省五台县的深山里见到了佛光寺。“当时夕阳西下,映得整个庭院都放出光芒。远看山景美极了,这是我从事古建筑调查以来最快乐的一天!”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考察佛光寺

梁思成当年考察佛光寺所作的测绘稿

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梁思成在笔记中兴奋地写道:“瞻仰大殿,咨嗟惊喜”。

屡屡回望这段历史,刘文辉总是心有戚戚,尤其是与眼前这座1∶40比例完整还原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模型对视时,他总忍不住感慨,制作古建筑艺术微缩模型任重而道远。

刘文辉团队新作,佛光寺五彩遍装唐风大殿模型

“这是我们致敬古代工匠和建筑艺术的'语言’,我相信梁思成先生一定想过这个事情,只是当时他不具备这些条件,到了咱们这个年代,条件已经完备了,我总觉得自己是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带动社会,把古建筑发扬光大。”

生在山西,自小便受着晋文化的浸润,刘文辉的骨子里是诗情画意的,而又因其自小在绘画上颇见天赋,大学便以艺术生的身份报考了山水画专业。“那四年其实非常开心,我可以自由画画,可以学艺术。”他对自己的毕业后的规划仍旧是要从事艺术工作。

然而自2007年被派往越南管理工地项目以后,刘文辉的生活便逐渐失控了,“每天都是扬尘、机器、工人,特别压抑”,生活的轨迹与他当初的设想已然偏航了太多。

谈及这段经历,刘文辉用“内心无助”来形容自己,“有时候坐在公交车上,面对一群人,眼泪会刷刷刷地往下流。”工作上的表现不可谓不出众,薪酬待遇也算得上是丰厚,但内心深处的无所凭依之感却一日重似一日地折磨着他

就像《心灵捕手》里的那个天才少年威尔,找寻不到人生方向时,心灵就像糊了一层油污,是无法与广阔的世界产生连接与共鸣的,终究是要捕捉点什么,另搏一番天地。

坚持到2012年,刘文辉回国的念头再也压制不住,他迫切地想要回归到艺术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我就觉得我不想做了,它不是我真正热爱的,我心系绘画与设计,我觉得还是应该做一点最热爱的事情,这样我的心里会比较好受一点。”

随即他便递交辞呈并快速完成离职交接,办理签证,回国。

杭州晚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文辉

那一年,他33岁。可是再从头出发哪有那么容易?刘文辉踌躇满志,但也未尝不是迷茫的。

他开过画室、办过培训、创过书屋、画过山水、还做过手工,短短的一行字仿佛可以透视回国后3年多时间里他的转行经历,但隐藏在每个节点罅隙间的故事是——异国他乡的流离,使他倍加珍视故土的力量,他深信,若是能有什么能带他走出泥淖,那一定会是传统文化。

彼时的他可能还未曾设想,最终还是回国那年冬天只一面之缘的斗拱,会令他的人生轨迹全然改变。年关将至,天气异常寒冷,只是刚刚回到故土的刘文辉浑然不觉,他四处走走瞧瞧,重新打量着这片土地,试图寻找一丝仍旧续存的熟悉。

直到走进一家私人博物馆,看见一架古建筑微观模型,那一刻,他内心猛然升腾起一股温暖——或许是来自晋文化的浸润,又或许是来自梁思成先生的启发,此刻的刘文辉似乎感受到了古建筑的召唤。

但当时的刘文辉心思未定,因此并未着急下决定,兜兜转转一直到了2015年底,这才下了决心,并成立了杭州晚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古建筑艺术微缩模型的制作以及传统文化木艺品的设计与研发等为主营业务。

只是,从2012年与古建模型初次遇见再到2015年全心全意研发,3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在刘文辉还在投子问路的时候,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吃到了互联网红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文化展现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各方资本迅速涌进赛道,“国潮”快速席卷社会各个领域。一时间,各种文创产品或文化衍生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消费市场上。

仅以刘文辉所在的杭州为例,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359.51亿元,占GDP比重16.3%;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607.30亿元,占GDP比重17.5%;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232.14亿元,占GDP比重22.2%;到了2018年上半年,文创产业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身处澎湃的浪潮,刘文辉并未被骨子里的热爱冲昏头脑,凭借对手工艺行业的高度洞察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他清晰地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想传承工艺,培育大众对古建筑的关注,就必须借助一个辐射范围足够大的推手——如果古建筑的材质是木头,那为什么不试试用积木的形式进行衍生呢?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建筑多采用榫卯式的拼接方式,尤其是斗拱,作为一种承重结构,以层层的弓形结构为拱,以拱与拱之间的垫肩方木为斗,就如同儿童玩具积木一样,单靠拼接组合,便能衍生出无限的门道与乐趣来。

在刘文辉看来,如果用玩具的形式开发斗拱,再慢慢做大,直至做到能让整座建筑都能拆分组合,这就甚至有可能让古建活在人们的掌心上

刘文辉团队还原的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刘文辉决定先从榫卯和斗拱做起,“我要让斗拱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要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古建筑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会造房子。我希望古建筑文化能落入凡间。”

很多年前,梁思成认为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而今,刘文辉试图把古建筑捧到人们的掌心里,于是与团队一同再次踏上了前人的征途,查资料、做调查、钻测绘、做研讨,一次又一次夜以继日的苦心钻研这才成功将这一座座古建筑复刻了出来。

五台山佛光寺、宁波保国寺、武义延福寺、温州廊桥,以及宁海境内的全木结构古戏台......每一座都有历史,每一座都曾在温润的光阴里留下过一段不可磨灭的故事。

此时,它们的微观模型,大到整座古建,小到一座斗拱,就静静立在刘文辉的公司里,与满目的书籍一同诉说着古今交织的两段记忆。

山西省高平市显圣观三清殿模型,以1:10比例构筑

只是,就位于建筑之上的斗拱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效用,其次是美观。但作为积木玩具,可玩性亦即斗拱模型零件之间拆解与组合的灵巧性,也是刘文辉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

因此,如何在保持既定结构的同时,让其更具美感,并不断延伸机关设置、增加动手的趣味,成为刘文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七年前做的斗拱积木,还有很多零件没法拆开,还存在很多缺陷。”刘文辉反思第一代斗拱时总结称。可拆解零件越多,模型的把玩性就越强,也就意味着研发的技术越成熟。

可拆解零件越多,玩具越好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文辉都困于此处,似乎在斗拱与积木玩具之间隔了一道看不见的门。

直到后来,他在老家考察古建筑时向老工匠们讨教,这才猛然惊醒:研发不过是“术”,古建筑建造之法才是“道”,想要做出好玩具,首先要造得了好房子。

会造房子的人,才会做斗拱玩具

会造房子的人,才会做斗拱玩具

那就把建筑行业的老工匠们诚心请来吧,并许以高价,“由他们来带路,我们年轻的这一代人才会知道怎么去做,然后才是我们发挥我们所长。”

保光寺模型仍在制作

工匠老师傅们的到来无疑使得刘文辉如虎添翼,但若说制胜法门,那还要属刘文辉颠覆了以往传统手工艺制作模式的工业标准化生产线。

刘文辉认为,若是想让人人都认识斗拱,就必须让人人都玩得起斗拱。这也就意味着,要向安迪·沃霍尔那样,善于借助工业文明的力量来推广艺术与美。老手艺也是同样的道理,与其说贵在“手”,不如说贵在“艺”。

老手艺的复兴要巧用工业手段

那么,这个时代就要用这个时代的法子解决问题,“手”也要相应地变换为“机器之手”,“手工艺行业存在的问题就在于产业化程度不高,所以我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建立工厂、改造设备,不断更新工业流水线的标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机器生产出来的榫卯零件

2016年5月,刘文辉开始以中国美术学院为圆点,向外围辐射寻找工厂选址,“那时候国美还是一片荒地,周围什么都没有,每天都是顶着大太阳,一个村一个村地找,找村里面闲置的教室、厂房和农舍,一天下来要徒步十几二十公里,就这么找了一个多月。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按照刘文辉最初的设想,这间工厂并不需要多大,100或200平大小,再买上7、8台机器就可以运转起来。但因既无相关理论支持,又缺少可参考的前人经验,对于如何才能将手工艺转化为“公式”输入到生产机器里面,刘文辉始终不得章法。

手法娴熟的老工匠

这时候,老工匠们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手”只是个工具,借助老工匠的经验智慧、借助他们的“手”去调适机器,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谈话的当天,工厂正有条不稳地进行着生产,厂里50多位工人各任其职,挑木材、产部件、打磨、抛光、组榫卯......经过固定的几道工序,一套套斗拱玩具就可以顺利出场了。厂长张海亮介绍,经过几次迭代,机器的误差已经控制在3%以内,人工部分不太可控,但经过专业培训,出错率已经越来越低。

“机器之手”的背后仍然是人手

刘文辉不久前购入的机器也顺利进场了,一位老师傅正带着几位年轻人调试,而在另一间厂房,则是一座即将竣工的保光寺模型,一位老师傅正在对房顶进行最后的完善。

“这位师傅以前是个木匠,在乡下很多人上门请他帮忙建房子的,手艺特别好。”张海亮略带自豪地介绍道,“大门上的铆钉都是我们一个个按上去的,还有屋檐上的猫头、房顶的脊兽也都是我们亲手刻出来的。”

模型均以某座古建筑,按一定比例制成

万事俱备,刘文辉大刀阔斧,在开发古建筑模型方面愈发奋勇,资金不足,那就卖房卖车,砸钱建工厂、买设备;研发技术不够成熟,那就招兵买马,不惜花重金聘请人才。

“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很自豪地跟我们的合作伙伴、跟我们的客户讲,全中国你都找不到第二家有这样规模的专门做斗拱的公司了。”刘文辉自豪地说。

刘文辉性子温和腼腆,平时话语不多,但面对爱到了骨子里的古建筑,他总有说不完的情话,“遇到榫卯是我的幸福”很难说,这种使命感是不是天生使然,但唯一确定的一点是,刘文辉确定自己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刘文辉在练习时所画的斗拱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梁思成先生曾怀着满腔赤诚前后奔走,到了今天,这句话也被刘文辉视作珍宝。

2018年,刘文辉火了,斗拱也火了,从中国美术学院火到了整个杭州城,火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我一直在强调我们是初创,现在只是在古建筑里刚刚入门而已”。

层层叠叠的交错,一如刘文辉与古建筑的奇妙缘分

刘文辉立志要从榫卯出发,到斗拱,最后到古建,唯有复刻了整座古建筑、让古建筑能切切实实活在人们的手里心里,方才算得上圆满。这由小到大的进阶恰如他的人生轨迹:一辈子就是要为这层层交叠的宏伟和雄浑而活——犹如一路朝圣

(0)

相关推荐

  • 王震华|当代鲁班,传承中国榫卯智慧

    王震华:榫卯匠人 他工程师出身,年经时经常参观古建筑展,发现国内大部分的烫样模型都是加胶水或整体雕刻,没有完完全全应用榫卯结构.他想解开这个"结",传承榫卯理念,让榫卯文化在华夏大 ...

  • 一榫一卯,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积木

    榫卯积木丨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榫卯积木,区别于普通积木,既是传承古代榫卯工艺的精髓 ...

  • 榫卯:一榫一卯,木头间的天荒地老

    文/红豆豆包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程凤台重金从国外请来了一个洋人设计师辛博士,想要为他加固留仙洞.没想到辛博士却亲自来道歉,原来经过他勘测计算后,他发现自己做不来. 因为他无法解决留仙 ...

  • 风景文创|木渎风物记推出榫卯体验啦!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很多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都是采用榫卯结构建造而成,例如‍佛光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晋祠圣母殿.永乐宫三 ...

  • 火爆全网的《唐宫夜宴》,将传统文化变身唯美“国潮”!

    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自播出后便立刻在网上疯传,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各台春晚节目中最大的黑马.截至今天,<唐宫夜宴>单个视频在微博的观看量累计超1000多万次, ...

  • 中国广告占领欧洲杯赛场,国潮吹遍西方?

    中国品牌打入西方的故事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涌现,这是所有国人都很喜闻乐见的事. 几天前,如火如荼的欧洲杯终于落下了帷幕,意大利点球打败英格兰捧杯的结果虽然给这场足球盛宴画下了句号,但中国品牌在这 ...

  • 魔性!中国八大方言之“晋语”!说山西话的不全是山西人

    出门在外,大家有没有因为方言.口音而产生一些小误会呢?今天,小编就用亲身经历和各位说说方言惹的好笑事儿! 小编我,正经的山西太原人,在河北保定旅游时,一开口便被当地的大爷误以为是内蒙呼和浩特人,可是, ...

  • 中国醋都易主,山西人,你酸了吗?

    点击蓝字 '方位地理学' 关注我们 山西人爱吃醋是出了名的,咱们山西人素有"老醯儿"之称.醋在山西人的吃食方面无处不在,吃面食放醋.吃饺子蘸醋.炒菜加醋,有时就连吃大米都有人放醋. ...

  • 中国男人传统的四大首饰都有啥?

    在古代琢玉工具并不发达的时候 琢玉人是如何制作精美的玉雕的呢? 不管是脖子上戴108颗的念珠还是手腕上的橄榄核,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文玩,戴这些的都没什么文化!其实您看不惯也不必指指点点,这些珠子手串儿 ...

  • 河南人的祖先是山西人,山西人的祖先又是来自哪里?

    中国古代省份迁来迁去,这一个省份的人口比较少了,就从人口充足的省份迁过去.今天居住在中原的河南人,大部分祖先都是从明朝迁过去的山西人.其实山西人和河南人的渊源跨越了几千年,不仅仅是明朝迁移的关系. 很 ...

  • 叶澜 | 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

    ▲▲▲  叶澜,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兼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 ...

  • 中国电影:“国潮”带热传统文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2 04:31 [文艺观潮] 作者:范颖,系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亚影视研究中心副教授:林俊彤,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硕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 ...

  • 100张中国经典传统花纹样式,美呆了!

    中华传统纹样,是民族的基因,和灿烂的文化瑰宝.这些符号承载的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历史,今天为诸位整理100张华夏经典纹样.这些花纹如果能应用到石材拼花或者雕刻上,是不是美呆了呢? 一.传统纹样经典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