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怎么理解?

最近发现大家特别喜欢看一些俗语的内容,这可能是这些俗语既简单上口,又很有道理,所以深受大家喜欢。今天在很多朋友的安利下,又了解到一句俗语,即“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有些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有些人可能还不了解,那么我们再来讲一讲。

“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讲的是什么?

其实把这句话归为俗语,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是由现象归纳成的一句健康箴言。我们来一句一句的看,这句俗语的内涵。

不色者肾绝,绝这个字的意思是到极点的。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仿佛是在说,对美色不感兴趣的人,肾脏已经不健康了。但在我看来,这样理解有失偏颇。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脸部神情没有生机的人,肾脏已经很不健康了。

色,并非美色,而应该是面部神情,应该是察言观色中的解释。肾脏作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出现问题,一个人势必会变得了无生机,脸色暗淡没有血色。

不食者脾绝,也就是不想吃饭的人脾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状态。脾脏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五谷精微的运化。假如一天到晚都不想吃饭,说明身体已经无法正常的运化五谷精微,脾脏已经很虚弱了。

不言者气绝。气血作为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两者互相推动,气足则血足,血足则气盛。气不足,自然血不足,也就是气血不足。而一个连话都不想说的人,体质已经虚弱到极点,这符合气血不足的状态。一个气血不足的人,就是会感觉经常疲惫,气短懒得说话。

其实这句俗语中的肾脏虚、脾虚和气虚,并不是只有古人才有,当代人更甚。你想想,现在人的生活虽然说好了,但亚健康的情况比比皆是。接下来咱们来详细讲讲这常见的“三虚”,以及调理方法。

“三虚”相关症状以及调理方法

先来讲肾脏方面的虚,中医所指的是阴阳不足,虚分为两种,分别是肾阴虚、肾阳虚。

肾阴虚的主要表现为:乏,比如两腿无力、腰膝酸软等,还有就是容易生气,情绪会变得不受控制,以及还会出现频繁耳鸣、失眠、潮热、多汗。阴虚映射的是“热”,有点类似上火的症状。

肾阳虚则为“寒”,表现也有乏力,容易疲劳,另外还会有记忆力减退,嗜睡,关节酸痛,容易水肿,头发早白,面色黢黑或发白,女性容易长黄褐斑。

针对这二者的调理,在于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喝酒等,给肾脏一个自我调节的机会。另外再辅以饮食,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米、黑豆、黑蒜等。以及做好足部保暖,睡前经常泡脚和给足部做按摩,可以起到养肾之效。

再来说说脾虚。脾虚可以说比肾脏虚还常见,固有十人就九脾虚之说。脾虚的表现主要为体内湿气重,舌头胖大,牙齿两边有齿痕,舌苔厚重,有口气,身体容易浮肿,消化不良,经常吃不下去饭,大便稀溏,身体乏力。

针对脾虚的调理,则主要在于食补,以及情志的调节。脾脏有运化五谷精微之效,食补的重点在于均衡,即日常要合理饮食,饮食要多样化的搭配,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黄豆、芋头、小米、圆白菜等。思虑伤脾,因此脾虚的人要着重调节情绪,不能过喜、过悲、过抑郁、过度忧心等。另外,脾虚的人可以经常给自己捏一捏脊背,这是个很不错的强脾之法。

最后则是气虚了。气虚其实宽泛一点讲就是气血不足,主要表现为面色枯黄或发白,说话有气无力,体乏感明显,呼吸短促,一动就出汗、讲话声音小等。

针对气虚的调理主要在于补气,可以通过黄芪、茯苓等药材泡水喝,加之以运动,慢慢的气会变足。

总之,无论是哪种虚,都会对日常的身体状态产生影响,不利于身体的长久健康。因此当有了迹象时,最好及时调理,以免身体虚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