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65):唐军只有一个班,对方上来一个排,这仗怎么打?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7)
唐军通过前一阶段作战,初步打开局面。这时,'仁愿乃奏请益兵’,按刘仁轨的计划向中央提出增援。
为什么前面更困难的时候不提,现在局面好转了才提?
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找领导办事,什么情况容易办成?
首先麻烦事、困难的事不容易办成,这种事最好别找领导,找了也没用。道理很简单:领导意味着责任,他最不缺的就是麻烦,他缺的是解决麻烦的人。
哪种事最有希望?临门一脚的事。
一个事,底下层面能做的已经做完,各种努力和铺垫也已经到位,就缺领导最后的出面和拍板,这种事找他,比较容易成。
打仗的情况也差不多。
战场上同时几支部队,有的进攻得手、有的陷入僵持、有的正在挨打,人人觉得自己是最紧急的那个,都打电话要求增兵,这时指挥官听谁的?正确答案,是向进攻得手的方向增兵。
支援打败仗的,顶多守住阵脚;增强打得好的,可能就要了敌人老命。战争永远是牺牲一部分人换取最终胜利的游戏,你不想当牺牲品很简单——打胜仗给指挥员希望就行了。
这就是刘仁轨强调:打了胜仗再找皇上搬救兵,背后最根本的逻辑。
果然,刘仁愿的报告上去,'诏发淄、青、莱、海之兵七千人以赴熊津。’眼看百济这口夹生饭有吃下去的可能,李治下令:再从山东半岛征调七千兵,渡海增援。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福信专权,与百济王丰浸相猜忌。福信称疾,卧于窟室,欲俟丰问疾而杀之。丰知之,帅亲信袭杀福信,遣使诣高丽、倭国乞师以拒唐兵。’
刘仁轨的神预测成了现实:扶余丰和福信搞窝里斗,最终以福信被杀而收场。
内斗是很耗元气的。当年李密干掉翟让,为后来的失败埋下隐患。扶余丰面临的情况更糟:福信是百济抵抗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他自己不过福信从国外请回来充门面的,现在反而把福信给杀了,第一,人心浮动吧;第二,大敌当前丧失主将。这种损失,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扶余丰想到唯一的办法:请求外援。
他到高句丽要援助希望不大,人家自己都焦头烂额,哪有功夫管他。倒是日本(倭国)他从前在那里做质子,人头比较熟,而且日本长期以来对东亚大陆野心勃勃,双方可以说一拍即合。
中国和日本的首次交锋,将因此而在半岛上演。
李治下诏增兵在龙朔二年(662年)七月,部队真正就位在一年之后。这次领队的是禁军将领孙仁师,给他加'熊津道行军总管’、也就是熊津战役总指挥的头衔,刘仁轨也给他一个'熊津道行军长史’、也就是战役参谋长的头衔;再加上驻百济最高长官'熊津都督’刘仁愿,这个'三仁’组合构成了战役最高指挥班子。
这个组合里,刘仁轨虽然职务最低,功劳却最大。
第一,他主导制定了作战计划。
唐军兵力有限,打击目标的选择就很重要。当时大家普遍意见是先打一个叫加林的地方,因为'加林城水陆之冲’,属于咽喉要地。刘仁轨反对,说加林城防坚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强攻或者围困都不合算,不如直捣敌人巢穴周留城,那里是对方首领聚集的大本营,拿下它,其它地方不战自降。唐军后来照着刘仁轨这个方案行动。
第二,他指挥了决定性的白江口海战。
白江即现今韩国锦江,唐军大本营熊津和前面讲的加林、周留都位于白江沿岸,其中熊津在上游,加林居中,周留在下游靠近入海口。唐军的作战方案是水陆并进,略过加林直攻周留。陆路兵团由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领,水路兵团(含辎重粮船)由刘仁轨及原百济国太子扶余隆率领。
柏杨 《白话资治通鉴》
百济方面,日本派出数万人(前前后后有四万多人)及战船千艘(新罗史记载)前来支援,这也算下血本了。
龙朔三年九月八日,日本舰队和刘仁轨的水军,在一个叫白江口的地方迎面相碰,这也是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交锋。
交锋的结果:日本完败。
对这场遭遇战,中日双方史书均有记载,中国简而日本繁,但基本情况是一致的。这场会战第一规模不小。双方有数次战斗,唐书记载'四战皆捷’,《日本书纪》记载初战不利后,次日再战;第二无论装备技术还是战场指挥,唐军都表现出压倒性优势。
决战基本情况:日方战船一拥而上,唐军则拉开阵形左右包抄,之后发动火攻,大量歼灭敌船('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日方全线溃败。
海战不比陆战,船本身是一种复杂装备,且不象步兵或骑兵那样调度灵活,对水文气象、战场判断、船只协同指挥等等要求更高,总之是个复杂的技术活。而越是技术活,越能体现出综合国力的差距。
日本史书总结教训:'日本诸将与百济王不观气象,而相谓之曰:我等争先,彼应自退……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一是说轻敌,二是说不注意气象和进攻队形,总之技术、战术、指挥均一塌糊涂。
唐军只有一百七十余艘战船,日军千艘船只(少说也在四百艘以上)竟然被包围而动弹不得。好比唐军只有一个班,对方上来一个排。唐军说那怎么办?只好包围起来打歼灭战了。双方实力差距就这么明显。
另外不知什么原因,日本史没谈到火攻,是不是赴水死比遇火死光彩一点?火攻是很有讲究的,白江口在锦江入海口,水面宽阔水流复杂,如果没有对洋流、风向的精细把握,首先那个'左右夹船绕战’,也就是两翼包抄的战术机动不可能实现;其次,更不敢贸然发动火攻,不然赤壁之战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借东风?所有这些细节都说明:跟对手比起来,唐军是一支技术成熟、训练有素,专业化很强的部队。
白江口海战大胜,百济已失掉最大的希望。但实际上,这里并不是唐军计划中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