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迫症?父母如何帮助有强迫症的孩子?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念头和想法,或是有想要做出一些行为的冲动。例如:出门后忍不住一直想着自己到底有没有关灯?门窗有没有锁好?(挥之不去的念头)走到楼梯拐角,又忍不住跑回去检查电灯和门窗(行为的冲动)。
虽然这些想法和行为充满了焦虑,但对我们的生存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些想法和行为会帮助我们关好电灯、锁好门窗,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和损失。而我们的焦虑感在做完这些检查后就会下降、消失,然后我们会放下心来,继续去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有强迫症的人无法放心很久,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家检查电灯和门窗,即便几分钟前才检查过、即便这样不停反复地检查已经让他们赶不上班车或是重要的约会,他们还是必须去检查。
需要说明的是,有强迫的想法或行为并不代表自己有强迫症。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适度的“强迫”是对生存有益的,真正要到达所谓疾病的状态,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根据DSM-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五版)的诊断标准如下:
(1)出现强迫思考、强迫行为,或两者都有.
强迫思考:
①持续且反覆出现的一些想法、冲动或影像,在困扰的症状干扰时,有些时候个体的感受是侵入的、不想要的,并且对大部分个体造成明显的焦虑或痛苦。
②个体企图忽略或压抑这样的想法、冲动或影像,或试图以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行动来抵销。
强迫行为:
①重复的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检查)或心智活动(例如:计数、重复、默念),个体必须回应强迫思考或根据某些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来被迫做出这些动作。
②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者预防发生一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但是,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与其期望去抵消或预防的现实状况是不符合的,或显然是过度的。
(注:年幼儿童可能无法明白说明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的目的。)
(2)强迫思考或行为是费时的(例如:每天花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或引起显著苦恼,如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或其他重要生活功能减损。
简单来说,强迫症是重复、强迫并且带给个人困扰的想法或行为,并会对个人造成生活功能方面的损害。
就在前不久,我们工作室接触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患有强迫症的15岁女孩,小曦(化名)。
下面是关于小曦强迫症的一些情况:
小曦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有了不停清洗的习惯,她只知道当她完成了一系列的清洗动作之后,才会比较放心、舒服。如果不能从头到尾按顺序做完一套行为,或中间被打断,小曦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与担心,好像会有不好的事发生,会有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着自己去把它做完。
除了重复洗手和清洁环境之外,小曦平常房间里的东西摆放有一定顺序,家人不能乱动;在外面走路时,小曦也会小心翼翼、不要踩到她觉得会带来霉运的某块地砖。另外,小曦还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觉得说不出口的想法。例如,想到碎玻璃可能会掉进饭菜里,割破自己或家人的食道。
这些重复的行为跟念头,让小曦身边的人觉得受不了,总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她,就连小曦自己也痛苦万分。但重点是,她自己无法停止这些想法和行为。
造成强迫症的原因是?如何治疗?
和部分精神心理疾病一样,目前专家学者尚未找出一个单一确切的成因。一般学者同意强迫症是由基因遗传、血清素(一种神经讯号传导物质)浓度不平衡、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交织而成的精神心理疾病。通常症状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发展,但很多人直到成人之后才被诊断出来。
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是为大众所熟知,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另一种心理疗法——催眠疗法。
利用催眠疗法来治疗强迫症,这一治疗建议是由相关心理专家提出的。虽然透过催眠法患者看到的内容到底是主观或是客观没有人能回答,但是其对于现在状况的投射却是不容否定。据有关专家指出,催眠与梦其实都是潜意识的投射。虽然许多问题原本在意识层面就可以解决,但是当时因为压抑等种种原因没有圆满解决,于是它们会进入到潜意识,在潜意识中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导致疾病。
通过催眠法,治疗者能够找到影响患者不合理行为表现的关键所在,并在关键处帮助当事人改变,让患者将原有的不正确的自主判断、自主感觉、自主意识进行改变和扭转。这一过程为正确思维架构的创建提供了机会,所以也就能够为治愈强迫症创造机会。催眠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催眠疗法这种强迫症的治疗手段对一般的强迫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对反复检查型强迫症患者作用更是明显。如果在进行催眠疗愈的过程中配合药物的合理服用,效果更佳。
而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则是以血清素抑制剂(SRIs)为主要处方。通常如果病人对药物反应良好,也能配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话,一年之内强迫症状即可获得改善。
父母该怎样帮助有强迫症的孩子?

若是家里有强迫症的孩子,父母会经历到许多的压力与情绪,例如生气、无奈,也会很想快点矫正孩子的行为。当孩子感受到压力时,反而会使强迫症的症状更加严重。
因此,父母除了带孩子寻求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诊治之外,平常跟孩子的相处管教上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关于强迫症的知识

其实患有强迫症的人一般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或想法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不正常。让孩子知道有其他人跟他们一样有这种困扰,会让孩子松一口气。
父母也可以解释什么是强迫症给孩子知道。如果父母自己不清楚的话,就多多阅读或询问医生相关的知识,以准备好帮助孩子。
2.不要过度指出孩子的强迫行为

父母往往会急着想改善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在重复做一些动作就会急着指出来。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事,必须要隐藏起来,而不再跟父母说自己的状况。
此外,也不要叫孩子“不要想了”、“不要做了”或“别想这么多”……因为这不是简单能靠意志力控制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孩子听到后会感到挫折,或责怪自己为何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或行为。
3.外化强迫行为

强迫症的症状就只是“症状”,它不代表孩子这个“”。因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强迫症状外化,取个名字。例如,小曦可以跟父母一起把她强迫检查的行为取个名字叫做“找麻烦的坏蛋”。这对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特别有用,他们会觉得有问题的不是自己,而是强迫行为这个坏蛋,而父母跟孩子也变成站在同一边对抗共同敌人的队友,而不再对立指责孩子的行为。
4.不要成为孩子仪式行为的一部分

例如,小曦很怕自己没有将第二天上课要用的文具及书本放进书包里,睡前检查了十几二十遍都不敢放心去睡。这时,父母不要帮着她检查书包,给她保证东西都放进去了,而是可以跟孩子说:“找麻烦的坏蛋又在想办法控制指挥你了,我不会帮助他控制你的。”
5.陪伴有强迫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和精力

父母若能找到合适的医生与心理治疗师,搭配药物及心理治疗,再加上自我教育,在协助孩子康复方面必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父母也要适时地给自己纾解压力,找人聊聊天,忙里偷闲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充足的睡眠及均衡的营养,首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到孩子。

END

文字:咨询师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