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要关注这四个行业里的2.8亿人

试想,2.8亿人的收入降下来的话,消费能上去吗?而疫情只要不结束,这四个行业就无法完全提振。

演讲: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整理:庄文静

责编:胸怀天下

近期,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共同举办的“新开局、新征程——2021年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中国的14亿人口中,有7.7亿人就业,其中2亿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还有5.7亿人在非农业部门工作。这5.7亿人里,在商业、餐饮、交通、居民服务业这四个行业中就有2.8亿人。而这2.8亿人的产值,占到了国内GDP的20%。

以下为祝宝良演讲精编:

当转型与疫情结合在一起,我们如何应对?

简单来说,目前影响国内经济形势的就是以下两件大事。

第一,疫情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我们对此可能还没了解透彻,以为疫情结束了,还是会按照原来的模式去运行。但事实上,疫情将影响我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影响到全球产业链的安全。 企业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二,国内的转型。 当转型与疫情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可以说,中下游企业的应对会更难。2020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始料未及,没料到大宗商品价格会暴涨这么多。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另一方面是一些国内短期政策的集中反应。

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只看到当下的利润变化,但在做宏观分析时,我们会从以下四个原则来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

第一个原则, 既看长期,又看短期。结合潜在经济增速,基于2019年计算两年的复合增长率,短期变化要看环比增长,其实就是要看利润率。

第二个原则, 既看宏观经济,又看微观经济。比如PMI、消费信心指数等。

第三个原则, 既看经济总量,又看经济结构。分析产业、需求、收入、区域等结构变化。

第四个原则, 既看国内经济,又看国际经济。比如观察美国经济和政策的外溢效应。

既然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目标,那么像短期限电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明年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分析过去的目的,还是为了看其对未来的影响。

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有何变化?

过去两年,从三大需求——消费、资本、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来看,增长速度并不是很高。

而今年,我国经济继续恢复,但产出缺口还尚未得到完全回补。

2021年GDP增速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18.3%,第二季度7.9%,上半年为12.7%。如果把5.8%作为潜在经济增速,可见我们的产出缺口尚未弥补。

2021年二季度经济恢复速度有所加快,一季度经济环比为0.4%,二季度环比1.3%;7-8月,受疫情和水灾影响,生产和需求两端都出现放缓现象。

再看 我国的工业现状,已经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2021年1-8月份,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6%,处于2015-2019年的最高水平, 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高位 。

但第三产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疫情对于零售、交通、住宿、餐饮、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等线下交易行业,都尚未完全恢复。同时,从服务业生产指数和三产增加值速度的差别来看,中小微企业也未能恢复。

要关注这四个行业里的2.8亿人

纵观国内,我国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偶尔会有零星的案例出现,但也能在短时期内有效控制。因此,内需继续在缓慢恢复,我们从投资、消费和出口来看一些数据:

首先,投资上总体来看,是继续恢复的状态。 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 2021年1-8月份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为4.2%。

第一,从房地产投资领域看,2020年同比增长7.0%。2021年1-8月份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7.7%。

另外, 像恒大这样的地产公司,与之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有五万余家之多,整个房地产占中国GDP的14%,仅此体量我们就要重视其带来的影响 。从2020年开始,房地产出台了 “三条红线”“两个集中”“两个上限” 相关政策。尽管有人认为该政策出台略显仓促,但“红线”是一定要设立的,否则会影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增速较为缓慢。2020年不包括电力投资同比增长0.7%,2021年1-8月份,同比增长2.9%,两年平均1.0% 。

第三,制造业的投资,自2020年8月开始“转正”。2021年1-8月份同比增长15.7%,两年平均3.1%,比较稳定。

其次,消费缓慢恢复。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方面,2020年同比下降3.9%。2021年1-8月份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3.9%。7、8月份两年平均增速减慢,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有零星疫情出现,一方面也受到水灾的影响。

中国的14亿人口中,有7.7亿人就业,其中2亿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还有5.7亿人在非农业部门工作。 这5.7亿人里,在商业、餐饮、交通、居民服务业这四个行业中就有2.8亿人。而这2.8亿人的产值,占到了国内GDP的20% ,同时,这部分就业者的收入都不高。而这2.8亿人里,有2.5亿人都在民营企业里工作,他们的收入受行业波动比较大,而消费能力也自然受到影响。

试想,2.8亿人的收入降下来的话,消费能上去吗?而疫情只要不结束,这四个行业就无法完全提振。

再次,出口明显好于预期。 按美元计算,2020年出口增长3.6%,进口下降1.1%,顺差增长26.9%。为什么会有这个成果?第一是防疫物资出口保持强势;第二是疫情使我国替代了其他国家的出口;第三是发达国家生产恢复相对滞后于需求恢复,拉动了我国出口增长。

综上所述, 可以说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房地产和出口在拉动 。

“双减”政策变相带来的就业压力

2020年,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肯定是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家政、物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就业在减少。

2020年12月份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全年平均5.6%,比上年高出0.5个百分点。

今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教育行业,7月份出台的“双减”政策,可以说也将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有952万人,但今年的失业压力就比较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校外培训产业的“蒸发”。我们的民营教育,包括幼儿园、民营小初高、民办高校、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者,大约有400万人。

据估计,约有260万人将从这些领域中流出。而且,往年新毕业的大学生中,有大约200万人都流向了教育行业。因此,这都使得今年的就业压力不小。

工业品价格上涨,将挤压制造业投资空间

第一,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稳定的物价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价稳定也有利于供求关系的平衡,有利于价值和价格的平衡,有利于社会安定。而物价的涨幅,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可以说,我国目前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不大。这是由于我国的供给端恢复,要快于需求端。比如生猪生产恢复,猪肉价格连续上涨19个月后,环比涨幅从2020年9月份开始下跌;工业品价格从2020年10月份开始回升,服务价格回落。

商品住宅价格在2020年上涨7.4%的基础上,2021年1月到8月上涨了6.7%。

综上,不难发现价格上涨表现为结构性和输入性的特征。

第二,工业品价格上涨。 近些年,我国工业做得很好,一方面也有赖于房地产的拉动。为什么会出现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原因: 全球流动性宽松,期货市场多头头寸扩大;主要国家短期需求大于供给,供给需求错配;企业通过扩大库存规避产业链断裂风险。

第三,价格上涨持续性不强。 全球实际供给并没有达到潜在增长水平。IMF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6%,两年平均为1.2%,低于3.3%的世界潜在水平。我国在今年第三、四季度,美国最早在明年上半年才基本能达到潜在经济水平,而其他国家到2023年才能实现。

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两大冲击下,全球低增长、低利率、低物价、高杠杆、高资产价格、高收入差距的状况难以改变。

货币政策可以对付通胀,各国会容忍物价一定幅度的上涨,因此物价上涨会维持一定的水平和时间。这就是 推绳子理论 ,意思是说如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准备金率等,市场立即会做出反应,利率将抬高,会马上导致诸如银行减少放贷等后果。而如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虽然降低,但这时如果市场信心不足,银行不会选择放贷而会继续观望。这就好比拉绳子会马上拉动货物,而反过来推绳子,货物并不会动。

第四,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短期影响。 比如,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上游大企业和原材料行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将受益。同时,这将会加剧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挤压制造业投资空间。

企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国际经济环境问题——中美战略博弈。 美国持续在人员、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安全等多个领域加快采取措施,以全方位围堵、遏制我国发展和快速追赶。这必然导致贸易保护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比如,涉及安全的产业回归本土,产业出现分散化、多元化和区域化特征。

另外,存在金融风险。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扩张容易退出难,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美国着力拉动就业,推出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和0.9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因此,美国通胀预期回升。 而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开始“薅”世界的“羊毛” ,也就是利用经济繁荣和衰退过程所创造出机会,以低于正常价格拥有他人的财产。

第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由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因此聚集性消费需求难以完全恢复;出口也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出现中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企业的经营。同时,需要关注减税降费、免减缓缴纳社保、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的推出。

第三,金融风险会有所暴露。 2020年,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25%,达到280%左右。而“减免缓”政策、“应延尽延”政策结束后,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暴露;另一方面,高排碳行业的产量进入平台期,政府隐性债务违约会增加 。

第四,房地产调控问题。近几年,房地产价格调控目标定为上涨不超过5%,下降幅度不高于15% ,并且强调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2020年8月,出台了“三条红线”政策——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高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同时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挡;2021年1月1日实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两个上限,2021年3月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这都是在不断规范房地产的商业秩序,贯彻“房住不炒”的战略方针。

第五,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和战略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走的主要技术路线,会在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节能技术、电气化、碳捕集和森林碳汇上面发力。

可以预测, 2021年经济会出现补偿性增长 。 2021年下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出口和房地产投资会回落,经济稳定恢复,并且主要靠消费、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拉动。预计2021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会在8.5%左右。

(本文根据演讲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