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存在感的东晋皇帝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半结束长年分裂,最后一统天下的王朝。四个是秦朝结束战国时代,一统天下;西晋结束三国时代,统一天下;隋朝结束十六国东晋南北朝,再次统一天下;元朝,灭结束了唐朝灭亡后,各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立的状况,灭亡金南宋西夏等等政权,塑造了空前统一的王朝;半次是北宋,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统一了中原,但是对于和他分庭抗礼的契丹辽和西夏始终束手无策,无法达到秦隋那样的大一统,故此只能算半次。
在这五个个统一的政权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就是西晋,他统一后没有向秦隋那样留下影响中国千年的制度,也没有像北宋那样长久,仅仅存在了几十年就灭亡,而且他还开启更大的乱世分裂时代。
在西晋灭亡后,中原北方陷入了长期的混乱,而南方则在西晋皇族和世家大族的联合下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东晋王朝。
东晋王朝偏安一隅,虽然长达一百多年,但是相比西晋,他更加没有存在感。西晋皇族出身的司马睿为了能够建立新的政权,不得不选择和南北方世家大族合作,代价就是交出权力,自己成为精神领袖,因此东晋虽然历经了十一位皇帝,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确实默默无闻,就连西晋都留下了白痴皇帝司马衷的大名,而东晋的皇帝却不为人所知,甚至于一提起东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手握大权的大臣,王导、王敦、桓温等等,从来没有人说皇帝如何如何。
1、悲愤的囚徒开国皇帝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估计是历史上最默默无闻,最窝囊的开国皇帝了。他出身西晋皇族,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不过他这一支并不是当皇帝那一支。
司马懿一生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司马师司马昭还有司马炎司马衷那一支,至于其他支脉则相对不太出名。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大封皇族为诸侯王,于是册封自己的三叔司马伷为琅琊王。作为皇帝的亲叔叔司马伷在西晋显赫一时,但是他死后,琅琊王一脉逐渐衰落,远离了权力中枢。
琅琊王爵位经过两次传承,最终传给了孙子司马睿,这个时候的西晋王朝已经进入了“八王之乱”时代,司马氏诸侯王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开始了大厮杀,中原一片混乱。此时的司马睿已经沦落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小诸侯王了,他根本没有实力参加到争夺权力的战争之中,不过为了自保,他选择投靠了自己的远亲,出身司马懿弟弟一脉的东海王司马越。
这位司马越就是八王之乱最后的惨胜者,由于司马睿选择对了人,所以得以在那场混战中保住性命,但是司马睿还是担心。因为他看出了司马越虽然胜利,但是他并没有成功,中原此刻已经大乱,如果在留在这里迟早会死于非命因此他急于离开。
司马睿是琅琊王,封地为琅琊,这里有一家世家大族,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借着这个便利司马睿同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导成了至交。
王导是个聪明人,他同司马睿一样感到天下大乱,必须离开战乱不断的北方,否则宗族难保。因此他看中了相对平静的南方,之前的东吴故地。
王导因此极力劝说司马睿利用他和司马越关系亲密的的机会让自己前往镇守建邺(就是之前的吴国都城建业,西晋灭吴后改名建邺)。
这番建议正中急于脱身的司马睿下怀,于是他赶紧联系了司马越。
此刻的司马越焦头烂额,他已经知道北方的形势自己无法平定,因此也在给自己找后路,对于平静的东吴故地他也很看好,毕竟保不了全国,弄个半壁江山也不错,而这块地他绝不能交给外人,司马睿是自己的亲信,完全信得过,因此他同意司马睿前往建邺。
不过司马睿前往建邺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堂堂诸侯王都不如一个普通人。原来东吴地区的世家大族几乎掌握着本地的政治经济各种权力,因此谁也不把北方来的默默无闻的琅琊王司马睿放在眼里,司马睿甚至都不如王导王敦有名望。
司马睿十分着急,因为这样一来自己根本无法掌握江东,后果极为严重。王导等人也很着急,如果司马睿无法在江东树立权威,那么他们这些北方的世家大族也将无法在江东立足,于是当务之急就是马上帮助司马睿树立权威。
经过一番计划,王导故意导演了一出好戏,他们在江东几乎人人都要参与的上巳节这一天,安排司马睿出行。这一天司马睿尽展王者风范,而王导和王敦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的跟随在司马睿身边。
这一场面马上让江东百姓吃了一惊,尤其是世家大族,他们看到王导和王敦这样的人物都对司马睿这样恭敬,一下子就认为司马睿不是一般人,从内心中臣服了,乖乖的跪伏在路旁,随后经过王导的拉拢,司马睿开始招揽江东世家大族中的领军人物成为自己的手下,从而在江东立足成功。
司马睿在江东忙乎的时候,北方大乱,匈奴攻破了西晋的洛阳长安,两位西晋皇帝都被抓走。于是司马睿在王导的支持下,在建康(就是建邺,因为避讳皇帝司马邺,改名建康)称晋王,第二年传来司马邺被杀的消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司马睿被推举为皇帝。
举行登基大典那一天,坐在宝座之上,接受朝臣跪拜,司马睿兴奋异常,他从一个远支诸侯王居然成了晋朝的皇帝,这真是不可思议,突然他看到了王导,他更加高兴,要是没有王导自己早就不知道死在哪里了,还能有今天成为皇帝。
司马睿是个感恩的人,他要报答王导,于是他将王导拉了起来,让王导和他一起做到御座之上,接受万民朝拜,虽然最后王导拒绝了,但是司马睿的这个举动标志着他将自己手中的皇帝大权完全让给了世家大族。从此多个世家大族相继掌权,司马皇帝成为了一个傀儡。
琅琊王氏是东晋掌权最久,权力最大的世家大族。司马睿当上皇帝,王导成为丞相,王敦掌握大军,驻守荆州。朝廷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王家子弟或者和王家有联系的人,并且王家先后出了八个皇后,这样一来琅琊王氏一文一武,一里一外,从中央到地方,从朝廷到内宫完全架空了司马皇帝,正式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而且王还排在马前,可见王家权势之大。
司马睿虽然感激王导,但是他对王家掌权也开始不满,毕竟他是皇帝,怎么甘心当一个汉献帝?因此他开始设法向王家夺权。
司马睿的举动引起了王氏的警觉,他们不能容忍有人夺走他手中的权力,因此驻守荆州的王敦马上起兵造反,在王导的里应外合下攻入了建康。
面对这种情况司马睿只能投降自保。“欲得我处,当早言!何至害民如此!”面对气焰嚣张的王敦,司马睿也只能这么说。随后司马睿表示“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当归琅琊以避贤路。”不过王敦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王敦大权在握“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岳牧皆出其门”自此司马睿彻底丢掉了全部权力成为了傀儡,他从此被软禁在宫中。
面对这种情况,司马睿心中十分郁闷,对于王家人他也从感恩变成了气愤,最终得了重病,悄无声息的死去了,终年四十七岁,在位仅仅六年。
不过司马睿死后还背上了出生不明的黑锅,本来在司马懿时代就流传着“牛继马后”的谶语,但是对于这条谶语是什么意思,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是牛氏将取代司马氏拥有天下,但是这一幕却始终没有实现。
司马睿死后,突然传出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的王妃夏侯氏和王府里的小吏牛金私通,这才有的司马睿的传说,也就是说牛家暗地里已经取代了司马氏。
对于这个传言,没人能证实是真的,也无法反驳是假的,总之司马睿这个私生子的名声一背就是上千年。从当时的形势看,这个传言极有可能是王敦等人散布的,就是为了否定司马睿西晋皇族的身份,为王家合法登上帝位做准备,毕竟司马睿都不是司马家人,王家取而代之也就合法了。
2、英年早逝的司马绍
晋明帝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其母荀氏是燕国人,这里靠近边境,因此荀氏极有可能具有鲜卑人血统,这一点在司马绍身上很明显,据说司马绍长得和鲜卑人很像,胡须发黄,故此当时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黄须鲜卑奴”,不过司马绍为人很聪明,十分孝顺,并且有勇有谋,善于安抚他人,因此招揽了很多人才,司马睿十分喜爱这个儿子,在登上皇帝宝座后仅仅十天,就立司马绍为皇太子,明确他继承人的地位。
不过王敦对于司马绍很不满意,原因就是司马绍太有才能,有威望,因此一直想除掉司马绍。
王敦叛乱后,整个朝野都被王敦控制,司马绍虽然有意反抗,但是被下属劝阻,于是和父亲一起当了俘虏。
王敦此时篡夺皇位时机还不成熟,于是留下了司马睿当傀儡,但是对司马绍,他并不想留下,于是决定废掉他。
王敦认为自己控制了朝野,废掉司马绍易如反掌,于是召开朝会要合法废掉司马绍。
在大殿上,王敦恐吓大臣温峤表示“皇太子以何德称”想借温峤之口废掉司马绍。
结果温峤并不惧怕王敦,他表示“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温峤说完,王敦无言以对,大臣们也纷纷表示反对王敦废太子,王敦迫于无奈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司马睿含恨而终后,司马绍登上了皇位,王敦并不把司马绍放眼里于是离开建康回到荆州遥控朝廷。
司马绍知道王敦迟早要篡位,他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趁王敦不在建康的机会,一方面大力奖赏王敦,对王敦有求必应,一方面暗地里开始整顿军务,做反抗的准备。
而此时王敦得知了司马绍的准备后,不能在等待了,于是造反,大军杀向建康。面对王敦大军,司马绍毫不惊慌,甚至于亲自出城单骑前往王敦大营查看敌情,由于他外貌特殊,很快被发现,不过他却巧妙的逃了出来,并且得知了王敦病重的消息,于是趁王敦病死,他任命王导为大都督率军平定叛乱,迫使王导为了保住宗族只能硬着头皮挥刀杀向自己的宗族。
由于王敦已经死了,造反大军很快就被平定。司马绍就这样以弱胜强,平息了不可一世的王敦。不过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这场叛乱背后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力量是不可能彻底铲除世家大族的,因此他选择不扩大惩罚,饶过了大部分人,使得东晋朝廷迅速稳定下来。
司马绍对于王导还是很尊敬的,在平定王敦叛乱后,信心满满的他招来王导询问司马家是如何取得天下的,想以此重新开始,中兴天下。
没想到王导将司马懿等人的事迹说了一遍后,司马绍听了十分吃惊,他没想到自己祖先居然用这种卑鄙手段取得的天下,于是心中雄心壮志一下子化为无有,他哭这对王导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死心的司马绍一下子病倒了,很快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于是做了四年皇帝后带着遗憾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七岁,司马绍是东晋唯一曾经掌握政权的皇帝。
3、舅舅的傀儡司马衍
晋成帝司马衍是司马绍的长子,司马绍病死的时候才五岁。这样的幼君自然无法治理国家,于是他的母亲司马绍的皇后庾文君开始掌权,三朝老臣王导虽然名义上是最高辅政者,但是他位高权不重,庾文君并不信任他,而是重用自己的兄弟庾亮,于是庾氏家族开始上台。
司马衍继承了父亲司马绍聪明的基因,但是他却因为年幼,终身都是舅舅的傀儡,而且这位舅舅庾亮并不是一个经天纬地的栋梁之才,反而是个眼高于顶的人,他一心收敛权力,却不知道如何收,不听人劝,一意孤行,最终酿成了叛乱。
咸和二年,庾亮要调苏峻到建康,这位苏峻是地方军阀,他知道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只有死路一条。而朝廷大臣都认为苏峻虽然是朝廷隐患,但是本身并没有造反的迹象,如果调他来建康,只能逼反他,以目前朝廷的实力不是苏峻的对手。不过庾亮却铁了心,只想除掉苏峻压根不考虑其他事。最终苏峻造反了,很快兵临建康城下。面对造反大军,庾亮慌了,直接将妹妹太后和皇帝外甥扔了自己逃命去了。
苏峻十分痛恨庾亮,在控制建康后,将司马衍和庾太后软禁在一间仓库里,天天大骂,故意当着皇帝的面殴打百官,虽然司马衍表面没有表现出害怕,但是这次叛乱给了他内心沉重打击,最终造成了他的早逝。
苏峻叛乱后来平定后,始作俑者庾亮耀武扬威的回到了满目疮痍的建康,他知道是自己惹起了这场叛乱,为了找回面子,他大开杀戒,并为此杀了和他有私仇的南顿王司马宗。这个司马宗对司马衍非常好,他被杀了后,司马衍没有看到司马宗于是问庾亮说白头公去哪了?(白头公是司马衍对司马宗的称呼)庾亮表示司马宗谋反被处死了,司马衍知道司马宗绝不可能造反,这一定是庾亮公报私仇,于是气愤的说“舅舅说谁是贼就杀了,如果有人说舅舅是贼,怎么办?”弄得庾亮以对。后来他的小舅舅庾怿有样学样也要杀大臣,结果被发现。司马衍对舅舅家忍无可忍愤怒的说:“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这是司马衍对舅舅一家最严重的声讨,为了防止牵连家族庾怿选择自杀。
司马衍表达了对舅舅们不满,如果假以时间,东晋或许会出现庾氏一族被诛灭的新闻,可惜上天没有给东晋这个机会,当了一辈子舅舅傀儡的司马衍很快病死,享年二十二岁。
4、舅舅的傀儡2.0版本司马岳
晋康帝司马岳是司马绍和庾文君的次子,司马衍的弟弟。司马衍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已经有儿子了,按规定皇位自然应该由司马衍的儿子继承,但是舅舅庾冰等人却害怕司马衍的儿子继位,自己就不在是皇帝的舅舅无法掌权,因此在司马衍病重的时候就一再宣传国有外敌,应立长君,司马岳是最合适的人选。最后司马衍以国家为重,同意传位给弟弟。
司马衍去世后,司马岳继承帝位,庾冰等人得以国舅身份继续掌权。不过司马岳居然继承了父亲的早逝基因,在位三年后,就病死了。
5、无为而治的皇帝司马聃
晋穆帝司马聃是司马岳的长子。司马衍去世后,弟弟司马岳继位,结果司马岳在位三年就死了,按理说伺候的皇帝应该还给司马衍一系。不过司马岳却不想还,而是立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聃为皇太子,但是此时的司马聃仅仅两岁,故此司马聃的母亲褚蒜子临朝,而庾冰等大臣接连去世,故此会稽王司马昱开始参与朝政。皇帝的名字名叫聃,而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老子就名叫聃,司马聃居然巧合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所有朝政都和他没有关系,人们也不记得有这么个皇帝。
司马聃时期是东晋王朝在武功上最为耀眼的时代,因为这个时候东晋王朝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发展,在平定了几次叛乱后,终于有实力北伐了,但是数次北伐全都无功而返直到桓温横空出世。
永和这个年号在中国如雷贯耳,几乎人人都知道,之所以这个年号这么有名就是因为王羲之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开头那句“永和九年”。除了《兰亭集序》,最著名的就是桓温北伐了。
在《兰亭集序》写完一年后,桓温开始了他的北伐,打败前秦,消灭成汉夺回成都,最后收复旧都洛阳,一时间东晋版图达到了顶点。
不过这一切都和司马聃无关,任何国家大政方针都和他没有关系,这一切都是大臣干的,没人记住这个皇帝。
升平五年,司马聃去世,享年十九岁,成为东晋第三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6、我要成仙的皇帝司马丕
晋哀帝司马丕是司马衍的长子,对于这个儿子司马衍十分喜欢,特意给他取字千龄,就是希望他长寿,但是他却违背了父亲的希望,对于权力没有丝毫兴趣反而喜欢求贤问道,最后中毒而死。
司马衍死的时候,司马丕年幼,掌权的庾冰等人害怕司马丕上台,他们关系疏远无法掌权,因此撺掇司马衍改立弟弟司马岳为帝,故此司马丕被叔叔封为琅琊王。
叔叔司马岳后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司马聃,故此司马丕丧失了皇位继承权,作为前皇帝之子,司马丕的身份特殊,为了自保,他压力倍大,于是开始喜欢上道家求仙之术,认为只有得到成仙才能摆脱烦恼,于是这成了他唯一的爱好。
在父亲死后二十年,晋穆帝司马聃死了,因为无子,故此司马丕作为关系最近的亲属成为新的皇帝。
司马丕当上皇帝后,面对满朝老臣,他实在无法夺权也不想夺取,甘心当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朝政全都交给大臣们去办,自己每天就是效仿道家,断谷炼丹以此求长生,早日成仙,但是没想到由于长期接触有毒物质,最后居然中毒而死,年仅二十五岁。
7、背黑锅被废的司马奕
司马奕是司马衍的次子,司马丕的弟弟,也是东晋第一位废帝,而且是无辜被废的。
司马衍死后,叔叔司马岳继位,他被封为东海王,司马丕即位后,改封他为琅琊王。因为司马丕中毒而死,没有后嗣,故此司马奕继承了皇帝之位。
司马奕即位后,当年的大将桓温成为了朝廷权臣,司马奕完全就是个傀儡。桓温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皇帝,因此他不断的北伐就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以便自己取代东晋。
桓温此时已经年老,急于在死前篡位,为此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但是大败而回,这使得桓温之前的威望一落千丈。
为了重新树立权威,桓温急于找到一条最快的方法,最后他决定效仿伊尹霍光通过废立君主达到自己的目的。
桓温于是诬陷司马奕身体不行,他的儿子都是嫔妃与外人所生,给司马奕强行按上一个罪名,然后废掉了他。
对于桓温的举动,所有人都不敢反抗,司马奕就这样被废为东海王,后来又再次降为海西公,为了防止被杀,司马奕每天以酒为生,浑浑噩噩,甚至不生孩子,就是避免被桓温杀死。而桓温也知道司马奕没有野心,最后放了司马奕一条生路,最终司马奕病死,享年四十五岁。
8、赶鸭子上架的司马昱
司马昱在东晋是个特殊的皇帝,他并不是司马奕等人的晚辈,他虽然是东晋后期的帝王,但是他是和司马绍一辈的人,他的父亲就是开国皇帝司马睿,哥哥就是司马绍,除此之外所有东晋皇帝都是他的晚辈,他历经七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同时他又是东晋继位年龄最大的帝王,继位的时候已经五十三岁,同时又是在位最短的帝王,只在位八个多月。
晋简文帝是司马睿幼子,因为这个关系,司马睿十分喜欢他,不过当皇帝就没有希望了,因此司马睿早早地就封他为琅琊王,把自己曾经的爵位给他。
不过司马绍一系的帝王并不放心他,毕竟他曾经是司马睿爱子,而且被封为琅琊王这个皇帝当初的爵位,这等于对外宣布他是第二皇位继承人,为此在他八岁的时候就被改封为会稽王,逐出继承人行列。
司马昱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因此成年后早早地远离政坛,对外表现出清心寡欲,崇尚玄学。晋穆帝登基后,因为朝廷重臣接连去世,故此司马昱得到了重用,成为朝廷重臣。
司马昱执掌朝政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桓温,使得东晋版图达到了顶点,但是他没有看出桓温的野心。因此当桓温不断迈向权力顶峰的时候,他已经无能为力。
太和六年,桓温为了重塑权威,故意废掉了司马奕,此时的他已经无人能够遏制了,但是直接登基条件不成熟,他这个人好面子,于是决定立一位皇帝,然后禅位给自己,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
桓温最终看中了司马昱,这个人威望大,是宗室里的老人,立他对自己有利,能够平息众人的怨气,而且这个人已经五十多岁,时日无多,故此好控制,于是司马昱作为过渡皇帝被迫登上了皇位。
司马昱万万没想到自己倍加信任的桓温居然是个图谋皇位的奸臣,而且是自己培养的断送祖宗基业的奸臣,一想到自己要亲手将皇位交给这个人自己是又后悔又愤怒,最终他一气之下病倒了,因为年纪大了很亏就进入弥留,最后在大臣的坚持下,他下旨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算是彻底断送了桓温合法登基的路,作为傀儡最后抗争了一把。
9、因为戏言被杀的司马曜
晋孝武帝司马曜是司马昱的第六子,他的母亲出身很低,只是王府里面的一个使唤丫头,因为五个儿子夭折,司马昱急于求子,在算命先生的卦中认为这个丫头能生贵子,故此才生下司马曜。
司马昱被桓温立为皇帝后,因为是傀儡,不敢立太子,故此仅封司马曜为会稽王,等到司马昱死前为了对抗桓温,才被立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司马曜继位的时候才十一岁,因此他从继位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掌握朝政,最开始是桓温执掌朝政,桓温死后,嫂子褚蒜子临朝,接着谢安执政,最后让兄弟司马道子执政,他在幕后无为而治,从而成为东晋威望最高的皇帝。
而使得司马曜威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淝水之战的胜利,尽管这场战争不是他指挥的但是他却受到了众人的信任。
不过就是这样威望空前高涨有可能会成为东晋第一个直接掌权的皇帝,却死的可笑。
司马曜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嫔妃张贵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和张贵人喝酒。喝得多了,司马曜决定和张贵人开玩笑,表示张贵人已经年近三十,年老色衰他准备寻找新的嫔妃,说完哈哈大笑去睡觉了。但是张贵人却多心了,他认为皇帝说的是真的,毕竟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为了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张贵人决定先下手,于是拿来被子将司马曜捂死,就这样司马曜成为了少有的因为开玩笑被杀的皇帝,而且是被自己妃子活活捂死的,当时他才三十五岁。
10、白痴皇帝司马德宗
晋安帝司马德宗是司马曜的长子,这个人是中国皇帝里面的一朵奇葩,因为他是个白痴。
西晋有一位流传千古的白痴皇帝晋惠帝,不过和他相比,司马德宗更胜一筹。因为晋惠帝虽然傻,但是生活能自理,至少还能分辨人,能识字。而司马德宗就是完全痴呆,据记载他“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辫也。”从生到死没有说过一句话,连冷热都不知道,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但是就这样的人却当了二十多年皇帝。
太元十一年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太元二十一年司马曜被杀后继承了皇位,因为他是个白痴,所以大权完全落入了朝廷大臣手中,各地官员也自行其是,整个东晋王朝面临着灭亡。
司马德宗在位期间是十分混乱的,先后发生数次叛乱,最后又兴起孙恩造反,对东晋王朝来了一次致命打击,而就在孙恩造反中,刘裕脱颖而出。
孙恩造反使得镇守荆州的桓温之子桓玄有了可趁之机,他像其父一样有着皇帝梦想,因此借此机会杀死掌权的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廷大权,随后自立为帝,建立楚国,司马德宗被废为平固王。
桓玄的自立激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最终使得刘裕成为东晋的权臣,他起兵打败桓玄,而司马德宗就像棋子一般被人抢来抢去,最后平定桓玄后被送回建康。
此时的刘裕已经成为东晋实力派,他南征北战,建立无数功劳,同桓温一样他也有野心取代东晋,但是他确认为时机不成熟,此时民间传闻“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就是司马曜的字,也就是说司马曜之后东晋最少有两个皇帝,那次他选择等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自己不能登录,司马德宗无病无灾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等到下一个皇帝上来更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自己已经快六十了,所剩时间不多不能再等了。于是在刘裕的授意下,司马德宗在宫中被活活勒死,从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时年三十七岁。
11、亡国之君司马德文
晋恭帝司马德文是司马曜次子,司马德宗之弟,他最初被封为琅琊王,和哥哥司马德宗相比司马德文自小聪慧,不过因为排行第二,故此无缘皇位,不过按照东晋传统他也成为朝廷重臣,但是在桓玄等权臣当朝的情况下,他这个重臣更多是名义上的。
桓玄篡位后,司马德文也被废,随着哥哥被囚禁在浔阳,后来刘裕打败桓玄,司马德宗复位,他也得以恢复琅琊王。
不过这个时候赶走了桓玄却来了一个刘裕,东晋已经难逃灭亡的命运了。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野心,但是他知道刘裕不敢乱来,于是为了保护哥哥,他寸步不离哥哥左右使得刘裕始终无法动手。
最后刘裕趁着司马德文生病才杀死司马德宗,为了符合民间“昌明之后有二帝”的说法,司马德文被立为皇帝。
司马德文十分清楚自己就是个傀儡皇帝,并且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禅位给刘裕,让他名正言顺当皇帝,因此当刘裕要求让位时,他没有任何反抗,十分痛快的认可了,只希望自己能够像之前的曹奂刘禅那样安度余生,至此东晋王朝灭亡。
刘裕依照惯例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保留皇帝待遇仿佛第二个汉献帝一样,但是刘裕始终不放心司马德文,最后决定杀掉司马德文以绝后患。
刘裕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司马德文的两个大舅哥褚秀之、褚淡之。他们两个因为妹妹褚皇后成天和司马德文在一起无法下手。于是愤怒的刘裕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张伟。
张伟不想残害故主于是自杀,最后刘裕只能派褚淡之骗出褚皇后,然后派人去杀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早知道有这一天,表现的很从容,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哭喊饶命,而是拒绝喝毒酒,任由来人用被子捂死自己,就如同父亲当年死法一样,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时年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