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蝉 ,飘飘成仙!

蝉,也叫知了。在演化变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泥土之中,等脱壳变成蝉后,飞到树上,饮露鸣唱,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的高洁极为赞赏,这也是人们喜欢以蝉的形状作成饰品的缘故之一。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含玉,放置于死者口中,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已有蝉形饰品出现了,玉蝉也大约是那个时候诞生的。就其用途来讲,玉蝉有三种类型:一种为佩蝉,佩带身上装饰和避邪;一种为冠蝉,缀于帽子上作饰物;还有一种为含蝉,是专放置死者口中的随葬品。它们的区别是:蝉的头部有对钻成“∨”形象鼻孔的为佩蝉;蝉的腹部两侧打成通孔的为冠蝉;而蝉体无孔的通常为含蝉。人们认为蝉在秋凉之时从树上钻入土中,等春暖花开之时,再从土中钻出爬上树,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因此死者口含玉蝉寓意为由蝉引路而获得重生。

玉蟬,汉代 , 白玉质,玉质温润,有玻璃光泽

文化期、商周玉蝉

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简单的阴线刻象征身体部位。

玉蝉,良渚文化,长2.2厘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器呈浅黄色,以凹凸的弧线刻划出眼、翼,线条流畅,对称和谐。皆面平整,留有割痕,钻有一对小隧孔。

玉蝉,商代晚期,长3.3厘米,最大厚1.3厘米,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1974年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13号探方出土。表面黄色,内为灰白色,质粗。俯视相,伏状。蝉头与体比例适当,两大眼外凸,双翼掩合,尖尾。口部有一穿孔,孔对钻倾斜,已残。

玉蝉,商代晚期,长1.9厘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白色,透明,圆雕。俯视相,呈三角形,双目突起,用阴线勾勒出头和两翼。嘴有一孔,可佩戴。同墓**出土两蝉,略有区别。

玉蝉,商代晚期,长3.1厘米,宽1-4厘米,厚0.65厘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1991年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代遗址4号墓出土。青灰色,嘴尖突出,两侧圆眼微鼓,颈部刻两道平行线居中刻三角纹并以直线延伸分出双翼,两翼并拢。以直线分出腹背两面。腹部前端两侧刻圆角三角纹,之间以V形纹相连,腹间至尾有五道弧形纹。刻纹间涂有朱彩。形象较逼真,为装饰品。

秦汉玉蝉

线条简练,以直线为多,琢磨平整,锋芒锐利,刀法粗犷有力,故有“汉八刀”之称。其后历代所制玉蝉,与之相差甚远。除了刀法、包浆之外,玉蝉的头部形态也是鉴别其具体制作时间的依据,如:平头玉蝉大多为西汉早中期所制,圆头玉蝉大多为西汉中晚期所制,而眼珠突出廓外的玉蝉大多为西汉晚期制品。此后历代玉蝉也都有其不同的代表性形制和特征。

玉蝉,秦,长4.8厘米,宽2.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藏,1983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池头村墓葬出土。玉白色,禅体略呈椭圆形,仅刻出头部、背部及腹部。背部凸起,双眼位于头部两侧,两眼间饰锯齿纹,以阴刻细线勾勒双翼。雕刻简单而形象,颇为生动。

玉蟬,西代 , 青黄玉质

南北朝玉蝉

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

宋代仿古风气盛行, 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

明代玉蝉

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艉明的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阴线刻得很密。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腹部的皮纹从颈部开始,而前几个时代玉蝉的皮纹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

清代玉蝉

也有圆身蝉和片状蝉。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开始造假,民国时更为盛行。

玉蟬,汉代 , 青玉质

古人特别注重玉蝉的分别,讲究“以生为佩,以死为含”。古代玉蝉按用途分为唅蝉、佩蝉、冠蝉三种。唅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佩蝉则是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以便于佩戴;冠蝉就是镶嵌在帽子上的饰物,也无穿眼。

汉代之前,中国已开始流行“厚葬”,人们认为在棺椁里放上玉器,就能防止灵魂出窍,并以此借蝉的羽化来比喻人能重生。当时,达官贵人死后,入葬时大多手握玉猪,身穿金缕玉衣,口中含着玉蝉。这便是唅蝉的来历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了玉蝉更多的含义。

于是,一些人把玉蝉镶嵌起来,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或将镶嵌的 玉蝉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来为自己祈福增寿带来运气,这便是“佩蝉”。另外,权贵们还将玉蝉装饰于头冠之上,成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冠蝉”因此得名。

玉蟬,西汉 ,和田白玉

现如今,玉蝉的美好寓意依然为人们所钟爱,关于蝉的玉器镶嵌广受欢迎。玉蝉手把件或挂件非常普遍,尤其以蝉为题材制作的吊坠最为流行。与许多藏友一样,我喜欢玉蝉作品工整大气、画面动静相生的感觉,欣赏把玩起来,总是别具韵味。

玉蟬,西代 , 白玉质

初唐虞世南的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认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由于蝉身居高树之上,而并不是凭藉秋风,巧喻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诗句绝美,更是让玉蝉在吉祥寓意之外,又多了几分儒雅之感。

玉蟬,西代 , 青白玉质

美玉本就惹人怜爱,雕成玉蝉则常有画龙点睛之妙。玉蝉中,既有玉的温润,也有蝉的清高,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愈发凸显典雅高贵,真可谓是“美玉成蝉声自远”——美玉在手,我仿佛听见蝉声鸣起,似在呼唤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

玉蟬,西代 , 青白玉质

玉蝉, 汉代,玉质青色

玉蝉, 汉代,玉质青白色

玉蝉, 汉代,玉质白中泛黄

玉琀蝉, 汉代,玉质青色

玉琀蝉, 汉代,玉质青白色

玉琀蝉, 汉代,玉质青白色

玉琀蝉,西汉,玉质淡黄绿色

玉琀蝉, 汉代,玉质白色

玉琀蝉, 汉代,玉质白色

玉質,一側有褐斑。蟬形,蟬上刻線俐落是所謂「漢八刀」風格的刻法,頂有一穿。漢代時,此類玉蟬常作為「琀」,含於死人嘴內。此類器原存清宮時,常與數件文物,合儲於一蒔繪清盒內。最長6公分 寬3.1公分。

青玉,有褐斑。全器呈蟬形,器身簡練刻劃出蟬形,頂有一穿,原於清宮時收藏於一雕漆盒內。最長5.7公分 寬3.1公分。

玉質,交雜土泌斑。全器呈蟬形,造型簡化,頂有一穿。長6.2公分 厚0.7公分。

青玉,玉色灰白有赭斑。全器為一立雕蟬,中央厚而邊緣薄,琢有首、頸、翅、腹等,線條簡單但生動,背後有象鼻穿,還有一貫穿首尾之通心孔,作為帽上之飾,此類蟬飾即稱作貂蟬。附木座。全高6.55公分 寬3.4公分 厚0.9公分。

玉蝉,西汉,长4.4厘米,宽2.7厘米,厚0.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1951-1952年湖南省长沙市伍家岭汉墓出土。 玉白色,有褐斑。体扁平,正面呈弧形略凸起,琢刻呈蝉形。前面两侧有外凸双目,后面为蝉身和双翼。背面齐平,刻有线纹。雕琢简朴,磨制光滑。

玉蝉,西汉,长6.2厘米,宽3.1厘米,厚0.95厘米,河南省商丘博物馆藏,1978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保安山汉墓出土。玉青白色,光洁明亮。通体扁长,两眼突出。刀法简洁,形象逼真。

玉蝉,西汉后期,长4.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7号墓出土。 羊脂白玉,滑润光亮。体宽扁,头部双目外凸,尾和双翅呈三角形峰尖。正反两面均以阴线刻饰。简朴生动,形象逼真。

玉蝉,东汉,长6.4厘米,宽3.3厘米,河北省博物馆藏,1959年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北庄汉墓出土。玉白色,细腻光洁,晶莹无暇。呈扁平状蝉形,中心稍厚,双目外凸,以宽阴线分别琢刻出头、胸、腹。背及双翅。造型典雅简朴,形象逼真。

玉蝉,六朝,长6.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1956年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六朝墓出土。玉青白色,有白色浸蚀斑,质温润。雕刻成蝉形,头部双目外鼓,尾和翅尖呈三角形。正面以阴线刻出首和双翅,反面以数道直线刻出腹和尾部。线条刚劲简朴,系汉八刀风格之延续。

玉蝉,东晋,长6.3厘米,宽3.1厘米,南京市博物馆藏,江苏省南京市**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玉青白色,蝉身中间厚,两边薄,用阴线刻画出蝉的头、身和翅。尾和翅尖呈三角形峰尖,下腹刻有七道横线。纹饰简朴,形象逼真。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玉蝉

哈弗博物馆馆藏

哈弗博物馆馆藏

哈弗博物馆馆藏

玉蟬,西汉

玉蟬,西汉

玉蟬,西汉

玉蟬,西汉

玉蟬,西汉

玉蟬,西汉

玉蟬,西汉

总之,鉴定和评估古玉,既需要细微观察,也要全面分析;既要抓住微观,更要把握本质和整体的真实性,切忌以偏概全,放大或忽略局部。只有排除每一个细微处假的可能性,进而归纳、演绎和推理,最大限度地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思考和判断,才能获得最大的真实性。

学习古玉鉴定

不求人

(0)

相关推荐

  • 唯美的古代玉鹅

    宋徽宗 赵佶(传)红蓼白鹅 台北故宫藏(原) 商代 玉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代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宋代 玉鹅 台北故宫 宋至金 玉鹅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至元 玉鹅 台 ...

  • 古玉动态美学 ——绞丝环

    战国 玉绞丝纹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绞丝纹又称绳纹.绦纹.扭丝纹,因其纹线阴阳相间,形如扭曲的束丝而得名. 绞丝玉环 春秋时期  2008年安徴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境一号墓出土,蚌埠市博物馆藏. 春秋晚 ...

  • 古代玉蝉

    商代 绿松石蝉 江西博物馆藏 蝉,也叫知了.在演化变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泥土之中,等脱壳变成蝉后,飞到树上,饮露鸣唱,可谓出污泥而不染.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蝉蜕于浊秽,以浮游 ...

  • 100件古代玉蝉欣赏

    商代 绿松石蝉 江西博物馆藏 蝉,也叫知了.在演化变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泥土之中,等脱壳变成蝉后,飞到树上,饮露鸣唱,可谓出污泥而不染.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蝉蜕于浊秽,以浮游 ...

  • 古代玉蝉 ,意义非凡!

    惟德悦享 第684期 蝉,也叫知了.在演化变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泥土之中,等脱壳变成蝉后,飞到树上,饮露鸣唱,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

  • 古代皇帝和将军死后,百名童子被做成木乃伊陪葬,还是别妄想成仙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统治者,是国家的所有者,是富贵和权利的象征.一个帝王的出生,往往没有多少惊天动地.但是一个帝王的葬礼,绝对是豪华和惊天动地的.在帝王的陵墓中,经常藏着绝世无双的宝物,那些陵墓的豪华 ...

  • 古代人们升天成仙的美丽传说

    文章主题:神话传说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17 18:25:42 古人认为,有道之人可以成仙,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登仙升天的 --萧史弄玉,乘龙驾凤双双升天 从前,有个叫萧史的 ...

  • 美玉成蝉声自远(古玉蝉赏析)

    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含玉,放置于死者口中,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 玉蝉有三种类型:一种为佩蝉,佩带身上装饰和避邪:一种为冠蝉,缀于帽子上作饰物:还有一种为含蝉,是专放置死者口 ...

  • 羽化登仙 | 汉代玉蝉研究

    汉代是我国古代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受<礼经>影响,玉器在汉代社会的礼制活动.丧葬习俗.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达到了巅峰,在理论方面逐步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玉德学说.汉代玉器与玉文化是我国公元 ...

  • 煮鬼成仙

    常德府有个叫雷玉双的书生,他家比较富裕,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 雷父早些年,一直在外经商.在雷玉双18岁那年,觉得银子花不完了,就回老家享福.他在县里买了豪华大宅,一口气娶了四房小妾. 雷玉双看不惯他父 ...

  • 立鱼峰,刘三姐传歌成仙的地方

    柳州市立鱼峰景区位于柳州市柳江南岸,由鱼峰山.马鞍山两山之间的小龙潭组成,占地面积278公顷,是以刘三姐山歌文化为主,集自然山水.历史.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在柳州当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