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而第十三章 一诺千金
《学而》的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第二句,“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就是恭敬。是不是越恭敬越好呢?当然不是,恭要近于礼,也就是说恭敬要和礼相结合,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要分角色、分场合。如果不管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分场合一味的恭敬客气,那就容易成为低三下四,不但丧失了自己的自尊,别人也会看不起你,也会给你自己带来一定的耻辱。
第三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如果从字面解释的话,就是原因,或者因循。亲,可以理解为关系亲密,或者亲人。这句话比较难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古人抄录的时候出现了错讹。但从字面上,大概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如果我们依靠一个人,或者依靠一个事物,依靠他了之后,依然还能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样做也就是一个典型的范本。当然,这样解释呢,也有点说不通。
第二种解释:因可以解释为婚姻的姻。结为婚姻后,不能不管双方的父母,可以当做是一家人。我们现在讲婚姻,是一个词,但是在古代婚和姻是两个词。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子娶老婆叫做婚,女子嫁老公叫做姻。古代有一个词叫做“姻亲”,作为“因不失其亲”的一个注解: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然后依然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样也可以仍然当作是一家人。
第三种解释:因可以解释为因袭、沿袭。因袭什么呢?紧接上一句的“恭”。可以这样翻译说:当一个人在表面上做到恭敬恭敬,仍然能让别人内心感到这个人很亲切,把他当成自己人,那么这样的人也是值得学习的啊。
总而言之吧,这句话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以上三种解释,仅供参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