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文化之尴尬
据说全中国有两个地方的人最喜欢夸自己的家乡,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山西。山东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山西是“人说山西好风光”。
对于这一点,作为一个山西人,其实是有点心酸的。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喜欢显摆什么,一个人越穷,就越喜欢把仅有的块儿八毛钱故意露一半在破烂的裤兜外,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才好,吃碗白面条也喜欢蹲大门外,让左邻右舍都看得到,这碗面才咥得香。地如其人,都是一个道理。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到底有什么好风光呢?地肥水美五谷香?别逗了,真要比土比地比山比水,山西只有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土的份儿,论长相谁细谁糙谁丑谁俊,大家心里都有数。
说这个,不是说山西不能夸不值得夸,而是说夸的着力点不对。山西真正值得夸的不在自然风光,而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
山西整体位于黄土高原,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为石质山地,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吕梁间,就是这块贫瘠的黄土地,风起时,尘土飞扬,黄沙漫天。“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惟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当靠天不足以续命时,就有了“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的独特历史回音。
真要说自然环境,山西反而是全国数得上的落后户。由于庞大的煤炭储量,山西最大的贡献是能源基地,是全国的“锅炉房”。谁家的锅炉房窗明几净?谁家待客又会把客人请到锅炉房?黑金二字,留给大多数山西人的仍然是黑而非金。贾樟柯制片2006年上映的纯孝义方言电影《赖小子》,全程拍摄于山西孝义这个小县城,正是2002至2012年煤炭黄金十年的缩影。电影里漫天的灰尘、拥堵的的拉煤卡车、凹凸不平的路面、弥漫的煤灰味儿,正如同这里沉闷压抑的文化。
而历数国家发展战略,从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崛起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基本都没山西什么事,至今顶着“家里有矿”的名头,为周边兄弟省份的发展默默埋头苦干。在四川读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南方室友曾很认真地问我“山西是不是遍地煤矿啊”,我说是啊是啊,我们农村冬天烧炕烧暖气,都不带买煤的,随便到房前屋后拿铁锹掘一铲子,直接扔炉子里就行,很多人竟然信以为真,而我言语调侃的背后,满满都是除山西人外无人能懂的酸涩与苦笑。
至于谈到人,除了“煤老板”,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词更能代表全国人民心中对山西人的第一印象,而“煤老板”三个字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并不是什么光彩的称号,更多与暴发户、没文化、低素质等贬义词语密不可分。
然而却有语云,四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只因看的不是山青青,不是海蓝蓝,而是这片古老黄土地上的文明滥觞。
人类的繁衍生息,最主要的条件是水源。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后延伸至恒河流域。而中国的华夏文明,则起源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稍早一些,因此黄河被称为母亲河。
山西地虽贫瘠,但在文明肇始,却因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当仁不让的华夏发祥地。黄河在中华大地千回百转流经九省,唯山西两面环河,其西南均以河为界。在滚滚黄河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灌溉滋润下,在离黄河拐角不远的河东地区,终于最早萌发了中华文明的种子。考古证明,4000多年前的陶寺遗址,即为尧都。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吕氏春秋·览部》)
史称“桐叶封弟”。
周成王年幼时,将桐叶剪成玉圭的样子,戏称要封一块大大的国土给弟弟叔虞。周公得知后,以天子无戏言,封叔虞至唐地。因此国号为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迁国都于晋水之畔,改国号为晋。
晋国初封地并不大,在黄河、汾河东部,曲沃、新绛一带,方圆百里(如图)。晋武公时开始积极扩张领土,先灭荀后灭董、贾和杨。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西接秦境,北边翟,东至河内。后晋景公又经略北方,扩土无疆。
我们来看看山西的地理位置。其外围多为广袤平地,向东翻过太行是河北平原,向西渡过黄河可达八百里秦川,向北翻越恒山山脉是一日千里的广袤大草原,向南渡过黄河则是更加无险可守的华中平原。在这表里山河的地势拱卫下,出而攻可图诸侯,退而守亦可保平安。《左传》中子犯论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表里山河什么意思?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外有黄河,内有东太行、西吕梁、北恒山五台、南太岳中条。柳宗元在《晋问》中有言“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明末顾祖禹更是一言道破:“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而纵观历史,黄帝尧舜禹均建都山西,再到有晋以来,更是“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而晋分三家以后,仍能在战国七雄中有其三。
山西封闭的地理条件同时也导致了山西包括山西人的保守,阻碍了与外界的沟通。时至今日,山西很多地方仍沿用古老的语言,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消亡的入声,在山西方言中仍然存在。山西的封闭不仅体现在与外界的沟通上,甚至山西内部几大盆地之间的交流都相对困难。举个例子,同为吕梁人,我作为东部平川的孝义人,就很难听懂吕梁西部山区的方言,反倒是与同一盆地的晋中介休、平遥人口头沟通相对容易一些。
山西的整体地形从地图上看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南北长而东西窄,我们从南至北取三个点看:晋南的临汾为尧舜舞台,文明从此生发;晋北的大同是北魏皇都,承载叠加着数十个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在此互相冲击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晋中的太原是李唐龙城,从此走出的李家王朝,带领中国走向了盛世辉煌。在中华文明肇始、融合、成熟的不同阶段,山西都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辉煌属于过去,当时代的脚步将战马硝烟带入历史深处,刀弓入鞘,数千年历史埋入故纸,山西的身影日渐模糊,唯留一座座摩天石刻和深宅大院诉说着千年往事。有朋友曾跟我说,来山西旅游,值得看的除了石窟就是大院,此话虽稍显极端,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心之语往往会稳准狠揭露无情的现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表里山河为山西带来辉煌历史的同时,在文明发展至工业时代后,封闭的地理模块再加上黑大粗的煤炭重工业和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困局,也为山西带来了双重诅咒,山西的没落由此而来,造成了巨大且罕见的盛衰落差。
但在山西整体落后的脚步中,却有一个小小的县城横空出世,以孤独的身影呈一骑绝尘之势,在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狂飙不止,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全国百强,成为山西省唯一入围的县域经济体,并且斩获了一系列名头:中国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宜居城市……
就是笔者的家乡吕梁孝义市。
谈到吕梁,绕不过去的印象首先是贫穷与落后,除此外吕梁的名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部小说和一首歌,小说是《吕梁英雄传》,歌是前面提过的《人说山西好风光》。
孝义市位于吕梁东南角,从行政隶属上讲属吕梁管辖,但从地形上看,与相邻的汾阳、介休、平遥等平川县市同属于省会太原所处的晋中盆地。所以前面我们讲,孝义方言更接近于晋中一带方言。
与一骑绝尘的经济发展相比,孝义的文化却显得异常疲软,与其经济地位并不匹配。这就出现了一种很诡异的现象,与山西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但近代发展滞后的整体情况刚好相反,屁股变成了头。
拔剑四顾,远的不说,光比近的,拼底蕴,拼现状,都是一片心茫然。
先说汾阳,汾阳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其置县史中,大半以上为州府郡治所,辖内杏花村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杏花酒文化源远流长,汾阳市区还保留有两处历史文化街区,明清风貌尚存。并因其数百年来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形成了原汾州城“五座连城”的罕见奇观。同时境内有峪道河遗址、杏花村遗址、北垣底遗址、段家庄遗址、任家堡遗巩村遗址等诸多古文化遗址。汾阳贾家庄的贾街,凭借古色古香的特色,其商业价值也已逐渐显现,尤其吸引孝义人。我本人去过几次,简直就是为孝义人开的,抬头都是惯熟人,耳边全是孝义话,左看是孝义人的脸,右看是孝义人的腚。
再看介休,介休的历史底蕴极为深厚,其名得自“介子推休于此”。《吕氏春秋》载“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晋文公逃亡过程中,介子推割股奉君,晋文公返国后大赏随臣,唯遗介子推,与母隐居绵山。介子推与老母退隐后,文公遍寻不获,打听得介子推隐入绵山,遂放火烧山,欲逼之出山。也不知是介子推誓死不从,还是背着老母没跑赢山火,反正是没出来。时至今日,介休绵山的寒食节文化仍吸引游人络绎不绝。
再说平遥,这个更不需要多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歙县古城并称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文旅底蕴即便放眼全省全国,也是响当当的招牌。
与兄弟们相比,孝义的文化底蕴简直可以寒酸二字形容。其置县虽早,但历史上数度或并于介休,或归于汾州,并无可值得大书特书之处。至于其他典籍,除了《水浒传》中曾提过一句李逵提斧领军杀向孝义,让我这个孝义人激动不已之外,仿佛再难觅其踪迹。涉及孝义的诗文,除赵瞻、赵昌言、韩邦奇、谷高、张冕等或原籍孝义或曾为孝义地方官之人外,余者寥寥,艺术成就也无大的出彩之处。至于近现代,能拿得出手的地方文化名人,唯马烽、冯济川等人,但彼人自身学术成就本就苦不甚高,在孝义一巴掌大的地方,当然是天花板的存在,放眼神州赤地、历史长河纵横论之,则不免有沧海一粟之叹,蜉蝣天地之慨。
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孝义经济的发展,孝义人似乎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短板。从官方到民间,做了不少文化方面的工作。例如整理地方史志,编写一些孝义地方文化丛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木偶戏、皮腔、碗碗腔等。不可否认,这些工作对孝义的文化传承及复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客观公允地讲,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我们这些努力,影响和作用实在有限。
拿皮影和木偶来说,包括由皮影衍生出的皮腔和碗碗腔,当然都是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民间艺术,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过去没有电影、电视等娱乐形式的年代,也曾是非常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但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儿哩个儿三大件。就连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瑰宝京剧都遭遇了如此的尴尬,何况处于夹缝中的小地方剧种?在如今娱乐生活形式多样的年代,皮影木偶以及碗碗腔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香飘不过百里,诚如斯言。
再看孝义人引以为荣的古建文化,言辄中阳楼、三皇庙。以中阳楼为例,曾听过一个段子,讲汾阳人与孝义人互相攀比,汾阳人说汾阳的文峰塔离天二尺八,孝义人说孝义的中阳楼,盖在天上头。这个段子大概率是孝义人编的,细品满满的阿Q味道。
那么中阳楼到底多高呢?楼高23.14米,换成现代建筑,普通居民楼,不到十层。就是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建筑,“盖在天上头”的说法孝义人口口相传,津津乐道,你品,你细品。
与人说山西好风光一脉相承。
甚而至于,引经据典,生拉硬拽,只要稍微与孝义挂钩的历史荣耀,便统统拿来主义,牵强附会。例如有人以孝义存在魏文侯早期活动轨迹的理由,便“考证”出孝义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可笑。
由此可见其文化遭遇的窘境。一句话,面子上自大,骨子里自卑。
不管是皮影木偶,皮腔碗碗腔,还是中阳楼三皇庙,其更大的价值,似乎仅仅体现于挽回一个地方日益丢失的文化颜面。
写到这里,很多孝义本地读者都会感觉脸皮发热,甚至于拍案而起,何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堂堂大孝义有这么不堪?
稍安勿躁,堂堂大孝义还真不大。孝义全市面积945.8平方公里,勉强算全国之万分之一。
但论文化的影响及贡献,实不及中华璀璨文化之万分之一。
那么,孝义文化的出路在何方?
第一,认清接受并尊重事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得见的钱是这样,看不见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这样。底蕴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没有必要去生拉硬扯,更没有必要去造。立国不过二百余年的美国,并无深厚绵长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的只是二百年的历史,但放眼全世界,并无人敢真正看不起美国。人家也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并不是越老越好。祖宗留下的东西,什么没有?大浪淘沙,留下的不一定全是金子,再说,是金子也总会花光的。《兰亭序》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儿子看我,和我看我爸爸,道理差不多。接受并尊重这种平淡,轻装上路,未尝不是另一种洒脱。
第二,树立“大文化”格局。
首先,什么是文化。横数中外,纵观历史,很多名人对文化给出过定义,至少有百十来种定义。各有各的说法,让人听得也是一头雾水。百度上对文化的定义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个定义其实很笼统,很糊弄人。网络上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出自于梁晓声: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个概念也很模糊和抽象。
在《易经》的《系辞》里有一句话,叫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哲学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古人管他叫作道。我们每天日常使用的一些道理、一些常识,接触的一些物态甚至有些日用而不知的普遍的道理,中国古人管它叫作器。而道与器之间的东西,或者说架设道与器之间的桥梁,我认为就是文化的最准确的定义。所以引发出来中国古人有这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既要丰富你对道的理解和认识,还要磨砺你对器的掌握和驾驭。这就是文化,这两样做到了,你就是一个文化人。一个文化人,不能整天琢磨碗碗腔是我家的,皮影也是我家的。碗碗腔最早是人家陕西的,不是你家的。
对一个地域来讲也一样,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格局。我们不要囿于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眼光不要囿于945.8平方公里的方寸之间。前面讲过,远的不说,近的汾阳、平遥、介休,都各有可取之处,走出去请进来,这是文化的改革开放。强大的溢出效应,够用了。眼光如果再放远一点,整个山西的甚至全国的文化底蕴,就是我的,爸比的就是我的,脸皮厚一点。当然你不能厚到说我这里就是魏国的国都,这个不行。
第三,不要着急。
文化强人,文化强家,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大到文化强国,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需要强的范围越大,你需要的时间越长,需要付出的精力越大,一个人读十年二十年书,可能就变成了文化人,一个家要成为书香世家,那就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一个市要成为文化强市,更需要一代代有识之士的前赴后继持续发力。不要着急,给自己一点时间。已经有人在尝试,例如孝义位于西关世纪城的子鸣书院,大众路的闻道书社,包括李庆荣先生组织的每周举行一次公益读书活动的市读书协会,都已经在做这件事。自己做不了富二代,那就拼命赚钱,让自己的儿子做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