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纵横:复兴中医是继续发展中医院还是扶持中医馆?如何发展中医馆?
王世保:
运城市盐湖区一位副区长的奶奶89岁时,得了一种病,不吃不喝近1个月,几个医院都诊断她是“多脏腑功能衰竭”,让赶快准备后事。先生一把脉,竟说没事,开了几味很不值钱的药材和水果,居然救活了她,一直活到95岁。现在先生一边从事诊务工作,一边向群众宣传普及中医学知识,他说,中医绝不能按西医的方式办医院。要是那样,一是会极大地限制医生的功能;二是极不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他说他在中医院就曾经差点“死过去”,现在离开医院了,他又复活了。
——节选自阎钧天著《五运六气推算与应用》附记“条山先生从医记”,文中的先生即为阎钧天先生。
王世保:
中医人只有从中医院走出来,才能得到解放。
何足道:
中医药只能开诊所堂馆小作坊,成本低投入少不养吃闲饭者。
入仙飘海各显神通。
王世保:
是的。
何足道:
只需断奶,放开中医诊所,
立马关门大吉。
何足道:
中医院有本事的,敢开诊所、能开诊所,会立马下海。
王世保:
中医院先是效仿西医院而建,并在1950年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而遍地开花。随着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医院与中医不相适应的矛盾关系也逐渐显露出来。中医院本就是中医西化的产物,它已经完成了过渡使命,应该由不同规模的中医馆全面替代。
王世保:
中医院现在不仅不能推动中医发展,还成为了中医发展的障碍,成为了西化和消灭中医的阵地。
陈国权:
中医院是效仿西医院的产物
何足道:
先是公私合营,集合收拢中医个体诊所。
八十年代振兴中医增扩,九十年代弱化中医特色,迅即拨款进设备(收回扣)进西医,彻底西化。
王世保:
@何足道 何老更了解中医院的历史。
陈国权:
何老经历见证过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王世保:
为何说中医院现在成为了西化或者消灭中医的阵地?中医院西化中医的第一步就是“住院医师规培制度”,进入中医院的中医生首先就要去进行西医临床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几年下来之后,原来在学校还有一些中医理论思维功底的都会被彻底西化;接着,为了实现医院的创收,必须让患者进行西医的仪器设备检查,对患者或者用西医手段治疗,或者按照西医治病的理论思维去辨病开药,疗效低,不良反应大。
何足道:
和联合诊所一样,开始中医院还是中医当家,以中为主,老中医坐镇。后来不客气,院长直接换短期送培的西学中或嘎拉西医。
中医退居一隅,遭排挤受尽窝囊气。
何足道:
某市中医学会请西医给中医上急救课。
何足道:
把中西急救会诊完全连术带人,挤出急救阵地和市场。
王世保:
回过头去看,中医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荒诞的事情。
王世保:
这都是文化自卑和笃信科学主义意识形态所致。
陈国权:
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变化。
陈国权:
多数人看不清事情本质。
王世保:
所以需要强化中医发生发展史的研究和教育,唤醒中医共同体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陈国权:
这个账,一定要算清楚它,不然还是会继续糊涂下去的。
陈国权:
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王世保:
以前为了扶持中医院,中医馆的开办是受到医政管理部门以调配区域资源的名义限制着的,这就等于堵着中医馆发展的路,让中医院发展。经过众多有志之士的呼吁和努力,《中医药法》放开了中医馆开办的限制,这就推动了中医馆发展。随着那些有着真本事的医家和中医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医馆,中医院就进入了被市场淘汰的逆向进程。未来的中医院要么破产,要么转化成为西医院或者中西医联合医院,它将寿终正寝。
王世保:
西化拯救不了中医院,只会加快它的淘汰进程。
何足道:
俺师傅是副院长,院长吴烈夫是外科一把刀。
二人难兄难弟,对坐应诊,给农村基层百姓看病,同病相怜,互相切磋,互相请会诊。
院内中医科和西医各科关系融冾。八十年代互相尊重,共同服务病友。
我的一点混饭吃的本事和底气(胆量)就是那时随师去各科会诊得来,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一一课堂上老师讲大黄不超10克,辛不过钱,十八反十九畏……我手边常用的即二甘散
一一甘草甘遂。等量打粉灌胶囊。药店不许点一一倒行逆施。
医为药帅,药为医用。
陈家功:
遵守《宪法》精神,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实施中医药与西医药分业管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健康卫生事业“双轨制”,重新建立一套独立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以尊重、符合中医药自身特征为原则,具体包括:① 建立中医药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② 建立师承教育为主体的中医药教育模式,重启中医药自学考试教育。③ 恢复重建中医药固有的服务模式,如中医馆、中医堂,以中医大夫个人为核心的服务模式,解构以机构为主体的“医院”服务模式。④建立中医与中药一体化管理机制。⑤以儒道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必修内容。⑥文言语言文字学,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必修内容。⑦ 启动修订《中医药法》法律程序,删除不符合“守正创新”的条文。⑧普及中医药观念常识,倡导自己是维护健康第一责任人中医学理念,促进全民参与健康自助、互助、求助自觉性。
王世保:
一旦中医院被淘汰,中医馆在全国各地全面发展,中医在现代的发展就会进入崭新的进程。中医馆的兴起将会倒逼医政管理部门修正原来为了扶持西化的中医院而制定的违背中医发展规律的相关法规政策。
王世保:
比如可以废除近些年强加在中医毕业生头上的西医住院规陪制度。
陈家功:
中医药现代问题是文化层面的问题,涉及多系统、多层次,任何局部的、单一的、个体的行为都不足以解决中医药现代问题。中医药唯一的、现实的出路,必须从管理体制机制、教育内容模式、服务方式方法等加以系统性解决。
何足道:
中医馆是“放开民营资本”办医,不是放开中医办医。老夫证照齐全申请一一沒指标。
急功近利,资本唯利是图,绑架中医,又是小婆子养的,不能自主经营(计划经济摸式又无政府补贴,亏本经营。有几家盈利?如何维持正常营运?这哪是办中医?
王世保:
现在的伪中医形态系统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假山,放开一个口子就可以让它轰然倒塌。
何足道:
所言极是。
王世保:
中医馆的放开就是这个伪中医形态系统倒塌的开始。
何足道:
崔部长早已提出,必须由中医管理(服务)中医。
不是西医、西学中、中医叛逆。
何足道:
注意:中医堂馆大多数是捞到第一桶金的药行老板投资开办的。
惨淡经营。
能收回成本的不多,盈利者更少。
何足道:
不是凭术凭效吃饭,
而仍是卖(销)药,聘请老中医当药品推销员。
苑嗣文:
@足道 深刻
王世保:
@足道 中医天然抗拒资本,资本也无法控制中医。所以那些企图通过资本来开办中医馆的基本没有不失败的。中医馆必须从内生,就是由那些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家自己开办或者联合开办,否则建一座漂亮的花架子,请几个神仙站站台,只会血本无归。
王世保:
前两天参观了一家在郑州办的比较大的中医馆,外观装修的富丽堂皇,里面就像博物馆,将中医文化展示的一览无遗,可是来就诊的人寥寥无几,这种中医馆忘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所以再充足的资本,估计也支撑不了多久。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固然重要,但吸引患者的最根本因素还是疗效。
王世保:
现在的中医馆就是庙多真和尚太少,与其请那些“名医”“大师”站台,不如招聘一些刚毕业的有真本事的中医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在不断地打拼过程中提高疗效,用疗效与西医院去争夺患者。
王世保:
这些所谓的“名医”“大师”,都是政府认定的,他们大多徒有虚名,而且多点走动,既不能为医馆带来客源,还会增加医馆运营成本。这样的“名医”“大师”满堂的中医馆岂有不败之理?
陈国权:
@王世保 这样的医馆,现在好多,弄得很高大上的,而且特别贵,感觉很不接地气。
王世保:
@陈国权 违背了中医药发展规律,只能昙花一现,这是中医馆走向健康发展必经的曲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