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女哭着喊着不让走,苏轼写下一词《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让人赞叹其人品却又想入非非

苏轼的人生叫作流浪,流离辗转,寂寞以帆,孤独为舟,而能够填平他心中那片愁之海的,唯有佳人与明月。虽然我们在他的笔下看到了光明磊落,从他的高歌里听到了豁达洒脱,从他的衣袖间嗅到了清风高节,但苏轼更多的慰藉却来自女人。

诗酒茶、趁年华,有王弗、王润之相伴;黄琮琥、死怀璧,有朝云死随。除却这些留下名字的,还有更多无名佳人从苏轼的夜空划过了璀璨,她们都给予了这位失意之人莫大的安慰,也因此催生出了美丽的作品。

苏轼为歌女舞妾写下了不少诗词名作,他不仅给自己雇佣的歌女创作,就连别人的歌女也照写不误!那句经典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苏轼赞美好友王巩的侍妾的。

当然,除了苏轼情至深处自动留情之外,这些歌女也会想方设法地主动讨词,因为一旦讨得了一首好作品,那么原本籍籍无名的歌女或许就能翻身做头魁,而她们的出场费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换句话说,歌女遇上苏轼,就相当于遇上了贵人。

所以,在苏轼多次被贬四处漂泊途中,每逢友人宴或每到饮酒处,就会有慕名而来的佳人献殷勤,但并非所有歌女都是如此。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就在苏州遇上了一位别样风情的女子,她的行为让他很受感动。

宋朝规定,地方官每三年即调任,熙宁七年刚好是苏轼杭州任满之时,朝廷将其调任密州,而由杭州至密州,苏州是必经之地。不过,苏轼对苏州早已轻车熟路,因为在一年之间,他这是第三次过苏州了。

苏州太守王海设宴为苏轼接风,其间自然少不了美人歌舞助兴。可是,席间有个歌女却不唱不跳,反而哭得梨花带雨,不要苏轼离开苏州,不想他只是自己生命的一个过客。苏轼倒是对这种场面司空见惯:呦呵,不就是讨词嘛,表演很到位,后台加鸡腿吧。于是随便写了首《阮郎归》送给她了事。

留住几天后,苏轼即将启程前往密州。是日,太守长亭送别,苏轼却惊然发现,那日哭泣的歌女早已等待在了那里,痴痴地守望。苏轼这才明白,女子目的并非为索词,而是真心倾慕自己,意在挽留,他深受感动,遂又起笔写下一词,赠予歌女。

《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唯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上篇里,苏轼以自身境遇作则,来赞美歌女的品德。他说,自己已经白发满头,憔悴不已,重回京都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而今旧日亲朋了无一字,只有你还殷勤为我送行。

这里的'旧交新贵音书绝'有深意,因为这时的苏轼正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招致怨恨,无人再愿与之亲近,以防被收拾。

下片里,苏轼开始与歌女话离情。离亭之上,词人将去,而歌女还未开口就已起呜咽之音,令人倍感悲伤,谁料此时乍起的风雨却更让这份悲伤加深。苏轼建议: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让眼泪洒满衣襟,下次见面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思念的凭证。

苏轼这下片真是让人赞叹他的人品,却又令人想入非非。一方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投怀送抱的歌女,苏轼完全可以聊以缠绵或者带她走,但他没有趁人之危,而选择了做正人君子,正道之处,令人叹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