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州,伊犁全国唯一

编辑

NO.229,凯风自南/文

曾经以伊犁为中心的新疆西北草原地带(包括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大片伊犁河下游区域)被俄国人鲸吞殆尽,伊犁城周边仅仅保留了半个伊犁河谷的狭小地带,从一个曾经拥有充足战略缓冲的内亚核心城市变成了危在旦夕的边疆之地 

编辑

校/捕风者 画/脸壳 图/地缘谷

巍巍天山,大美新疆。对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浩瀚无垠的沙漠与星星点点的绿洲,还有伴着驼铃绵延行进的丝绸之路商队。事实上,在天山之北,却有着一个许多人不曾见过的新疆,那里有着绵延千里的辽阔草原,时而点缀着片片树林,上万匹骏马在雪山之下奔驰而过。这里便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全中国唯一个副省级自治州,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直辖11个县级行政区,同时管辖两个地区的独特地区。

编辑

区划独特的伊犁州

编辑

不一样的伊犁河谷

今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主要辖境为伊犁河河谷。伊犁河河流域处在新疆天山山脉西部,天山山脉从南北东三面将其包围,西面则深入中亚境内。伊犁河谷正处于南北天山之间,北接天山支脉博罗科努山,南连天山山脉中脉,地势西宽而东窄,从东向西呈喇叭状分布。

发源于天山腾格里峰的伊犁河从山脉之间穿流而过,在上游形成了水草丰沛的伊犁河谷,随后一路向西奔流,最终注入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一带。

编辑

腾格里峰的数条河流蜿蜒而下,给内陆带来干净新鲜的水源

编辑

由伊犁河谷向东,便可以顺天山山脉北麓走巴里坤湖(伊吾县)进入玉门关,或者经由轮台山道穿越天山进入南疆盆地,向西则可以绕过冰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由伊犁河下游南下进入河中(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一带)。以此来看,这块通衢之地是内亚地区天赐的交通地理枢纽。

编辑

除此之外,由于伊犁河谷地的喇叭口地形,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可以从地中海一路吹入,并在山地抬升下形成地形雨,带来丰沛的降水,从而在内陆亚洲形成了一片难以复制的水草丰茂之地,也就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绝佳的契机,这里不仅有着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盛景,更繁育着连汉武帝都为之惊叹的骏马(乌孙天马)。

虽然远,但水汽确实能够抵达

编辑

新疆春季牧场

曾经的新疆首府

汉唐时代,中原王朝曾经以都护府的形式将新疆之地纳入中央政府的羁縻管辖之下。然而,由于中央王朝在西域控制力的盛衰盈竭无常,即使有耿恭、班定远孤胆远征的传奇故事,亦或是苏定方、高仙芝大唐雄师的强大武力加持,汉唐两朝在西域的统治依旧兴废无常。

彼时的新疆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最为重要的便是其地缘交通价值,因而作为丝绸之路主干道且人口密集的塔里木盆地北缘便毫无疑问是中原王朝控御西域的命脉所在。因此,汉唐两朝在西域的军政中心一直维持在塔里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龟兹附近(即今天的库车市)。

然而,当盛唐在安史之乱的狼藉中没落后,吐蕃一度攻入长安城,唐朝河西、陇右之地尽丧。孤守西域的唐朝军队最终也在坚守半个世纪后全军覆没。在随后漫长的近千年中(8-18世纪),中原王朝都未能在新疆建立有效的统治。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编辑

不过,在长期的战乱纷争中,北疆地区的战略地位随着游牧民族从漠北地带的不断涌入而不断增强,开始成为了主导新疆发展的核心区域。

辽金易代之际(公元11世纪),自幽云十六州一路西进的契丹人耶律大石混一西域,创建西辽帝国,并在当年的碎叶城旧址(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八剌沙衮建立了新的都城——虎思斡耳朵。该地处在天山以北,是由伊犁河与楚河构成了丰美草原地带,也是新疆西北的膏腴之地。

今日托克马克市虎思斡耳朵的少数遗址

编辑

这里既方便作为外来民族的游牧契丹人牧马放羊休养生息,也方便遥制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绿洲城邦,更方便向西拓展进入河中地区,可以说是一个进退自如的宝地。这次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标志着以控扼传统丝路商业贸易交通为主要目的的中原管理模式,开始向以北统南的草原模式进行转移,伊犁河谷这片北疆沃土逐渐走出了舞台的边角。

编辑

草原模式还是农牧商贸模式这片宝地都非常合适

编辑

契丹人退场之后,从东方席卷而来的蒙古人征服了天山南北。作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同样延续了契丹人的“北疆战略”。

不过,由于当时的中亚地区已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领地,察合台并不需要对中亚地区继续保持军事压力,因而便选择将自己的兀鲁斯(封民)与军队向伊犁河上游移动,长期驻扎在阿里麻里与亦力把里(分别在今天伊犁州境内霍城县与伊犁市),从而尽可能完整地享受到伊犁河谷的丰美水草与优越交通位置。从此时开始,伊犁河谷便正始成为了草原民族控制天山南北的政治中心。

明末准噶尔蒙古崛起之后,陆续征服了西蒙古各部与天山南部的察合台汗国后裔,再次形成了以天山北麓统领天山以南的管理模式。

编辑
编辑

在经历康雍乾三朝的百年大战之后,清政府终于在公元18世纪中叶趁准噶尔内乱进入天山北麓,彻底摧毁准噶尔汗国,随后向南翻越天山平定南疆,收复天山南路。至此,中原王朝在时隔近千年后终于再次将新疆纳入垂直管辖范畴。

平定准噶尔汗国

编辑

在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历史伟业之后,清政府为了收服北方蒙古准噶尔部众,同时也为了安定南方的各部,清王朝依旧选择在天山北麓保留军事力量的管理模式,一来向西可以稳定伊犁河流域的大量游牧部落,二来则可以对天山以南形成快速反应。

编辑

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长官,同时从东北抽调亲信部族以及大量中原人屯田进入北疆,在伊犁周边形成了稳固的农牧军政基地,在伊犁设置惠远城(同时设立伊犁九城防御体系)。自此,伊犁在新疆的中心地位长期得到认可。

伊犁将军辖地

编辑

危机之后的北疆锁钥

伊犁河谷虽然丰美富饶,但当沙俄侵略者自西西伯利亚与哈萨克草原蜂拥而至时,作为北疆门户的伊犁河谷却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地缘战略危机。

编辑

编辑

公元1871年,在阿古柏政权为乱天山南北时刻,沙俄火上浇油,直接出兵占领伊犁,意图将整个伊犁河谷收入囊中。尽管后来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并依靠外交途径将伊犁收回(1881年),但是很明显,成为边境地区的伊犁再也不能以省会自居了。

左宗棠致信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

如果乌鲁木齐城克复,“我威维扬”.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

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即不遽索

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

编辑

光绪十年(1884),左宗棠奏请设立新疆省,由陕甘总督管辖,行政中心由伊犁移至位于天山中段的迪化城(今乌鲁木齐)。至此,伊犁的新疆首府地位宣告终结,但这并不意味伊犁不再重要,相反,此时的伊犁更担负起了史无前例的历史使命。

首府内移

编辑

由于西北部大片领土的丧失,伊犁成为了直面西北强邻的锁钥之地,其在军事防御方面的战略地位重要性不降反增。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依旧主管伊塔(伊犁与塔尔巴哈台)军政。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伊犁为核心的伊塔道设立,下设伊犁府、塔城直隶厅(塔尔巴哈台)和精河直隶厅(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今日伊犁的伊犁将军府邸

编辑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伊犁丧失了省府地位,但依旧在西北边疆独当一面,有着“次省会级”的行政军事地位。

民国时期,阿尔泰地区从科布多析置而出,纳入北疆管辖。此时的北疆,伊犁府、塔城与阿尔泰三地从西南向东北斜向排列。编辑

不同于拥有天山、帕米尔高原等自然屏障的南疆地区,这三地与西面的俄属中亚可谓山水相连,双方的军政力量在伊犁河、额敏河及额尔齐斯河河谷之间几乎毫无阻隔可言。因此,如果想要切实保证新疆的安宁稳定,便必须将这三个关键命门之地纳入统一的行政管理之中。只有如此,中央政府才能保证统一调度边境资源,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出最快的应急反应。

额尔齐斯河河谷不远处就是伊犁,地形平坦,无险可守

编辑

于是,建国后的1950年,新中国政府便立即在三地分别成立伊犁区和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四年之后,又以伊犁、塔城、阿勒泰3个专区(伊犁专区后改为伊犁州直辖)为基础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驻今伊宁市。此后的数十年间,伊犁自治州屡经改制,但是由伊犁州统领三地的基本模式则延续至今(也就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副省级自治州)。

来此的也掀起了开发建设的热潮

编辑

今天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不再仅仅是地缘战略博弈的军政要地,更是恢弘陆上丝绸之路荣光的商贸重镇。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辖的第三个县级市)。这个处在伊犁河谷中哈分界线一侧的黄金口岸,今日已经成为了今日新疆口岸之首,是新疆最大的陆路与铁路综合性口岸。

编辑

气派的西部口岸

编辑

作为中国西部最为重要的门户城市,这里拥有包括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内全套陆上运输体系,承担了中国西部与中亚乃至欧洲最大的人口与货物流量,是祖国西部边疆无与伦比的交通枢纽中心,更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锁钥之窗。

霍尔果斯铁路口岸2019年进出境集装箱大幅增长

编辑

跨越险峻的果子沟的,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决心

编辑

曾经的伊犁,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治理天山南北的需要,一度顺利坐上了新疆的头把交椅。而在国土沦陷之时,伊犁虽然丧失了曾经的首府地位,却因为其独特的边疆战略地位而成为守卫北疆西部边境线的要地,进而成为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副省级自治州,合情合理。

此外,提一下霍尔果斯的趣事。这里具有税收优惠的自由贸易区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注册,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巨大诱惑让国内大量影视娱乐公司在此注册,从而让这里成为了所谓的“避税天堂”,也被戏称中国的“霍莱坞”。

参考资料

中国新疆通史 . 田卫疆 伊第利斯 · 阿不都热苏勒

新唐书 . 元史 . 清史稿

中亚通史 . 王治来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