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舌尖》团队精良制作,看得我口水直流!

不是我们赋予食物文化,

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带文化,

人们的许多生活印记,

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答案。

——陈晓卿

文丨旧故麻袋

因为生在杭州,饮食习惯上偏鲜甜,难得碰上几道重口味的菜色,也统统望而却步,别说吃辣了,即便是红油汤底都不敢碰,所以一直都不敢往重庆、成都那边跑,因饮食习惯不同,享受不了当地地道美食,倒是往南,广州、福州这些地方比较适口。
但说起东莞美食,却是一无所知。好在人类最擅长记录和记忆,美食也不例外,我们有让全世界都垂涎三尺的《舌尖上的中国》;有用美食唤醒味觉的《风味人间》;有地道乡愁的《人生一串》、《早餐中国》、《寻味》系列······其中就有《寻味东莞》。
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将东莞美食作为城市名片,带领观众探访东莞的地道美味,寻找传奇鲜活的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的意义不止于果腹,更在于情感的连接、习俗的传承,而东莞的美味是东莞人生活的智慧。
认识东莞,就不得不提深刻在东莞血液里的制造业。东莞是中国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具有“世界工厂”的身份,相信大家都听过东莞“制造名城”的美誉。贸易的发展带动美食的发展,因其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融汇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可以说东莞是“岭南风味交汇地”也不为过。
常言道:中国美食讲究的是时令得当、适时而食。好食材都来自大地与时节的孕育,四季有时,韵律生息,春温夏凉,秋阴冬蕴。在《寻味东莞》的第一集“得天独厚”里,讲述的就是东莞人因循时节、顺应天时的美食逻辑。春夏秋冬,四食不同。
春天,是“鼠曲草”生长的季节,或许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但是不要紧,还有一个名字你比较熟悉,当地人又把它叫做“艾草”,总之只要记住这是一种值得尝鲜的野菜。
鼠曲草既能混合鸡蛋煎制,做成一道具有浓烈芳香的亲民小菜;也能和鲫鱼同煮,起到去腥提鲜的效果;还有一种复杂的做法,将鼠尾草和花生碎、芝麻、椰蓉等搅匀,做成“艾粄”的馅料。多种做法,各有特色。
夏天,东莞雨水丰沛,利于荔枝生长。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把荔枝当做水果的一种,但在东莞,荔枝也可以是一道道美食。
荔枝和切薄的鸡肉片、黄瓜片等组合,就成了“荔枝片皮鸡”。
荔枝和芦笋、核桃仁同炒,就成了“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除了做成菜肴,它还是不可多得的甜食必备,用荔枝做成的荔枝果冻,Q弹爽滑。
过了夏天,或许你会纳闷,东莞哪来的秋冬,别急,虽然没有温度上的秋冬,但季节的变迁还是有迹可寻。
当地人能够敏锐判断季节流转,昼夜之间,细微转变,就能有区分。东莞地处海水与淡水交汇的珠江入海口,所以在东莞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青蟹。但青蟹的肉质和风味,在不同季节各有千秋。
冬春季节,未成年的雌性青蟹,适宜做淡雅清甜的清蒸奄仔蟹。
夏秋季节,雌性青蟹已成年,最适宜做清蒸膏蟹。这是一年中青蟹最具风味的时节,橙黄色蟹膏更加致密紧实,黄油蟹通体呈现油润的金黄色,蒸好之后,金黄色汁液与蟹肉浑然一体,可以达到普通膏蟹的十几倍。
对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对于东莞当地人来说也是他们美食的节日,东莞有20多种粽子,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名字“林旁粽”,形态万千,造型“卖萌”,味道多样,寓意深远,有着百年历史,还是东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寻味东莞》纪录片共分为三集,分别是“得天独厚”、“山水相逢”、“欢宴流转”,从顺应天时、依山傍海和迁徙交融三个角度来展现东莞的美食风貌。从美食入手,讲述东莞人品味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
东莞有着山地、丘陵、水乡、海洋等多样的地貌,这为东莞带来了更丰富的味道,加上贸易往来的人流交会,让东莞的美食更具多样化。食物是载体,美食是分享,拍摄地方美食纪录片是记录这个城市的绝佳机会,也是带领其他人认识这座城市最好的机会。
巧的是,这次《寻味东莞》纪录片是东莞政府携手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拍摄制作。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商业行为而是政府行为。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特别熟,团队成员拍摄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算得上是国内顶尖的美食纪录片团队了。所以在纪录片的质量上,尽管放一百个心,精良的制作水准,深度与广度兼具的题材选择,满足你对美食的所有想象。
希望《寻味》系列多去寻找一些地方美食,让中国的美食记忆在时间的长河里延续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