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备受关注的木塔,到底有怎样的奥妙?为何被称之为国宝?
文/王狰
应县木塔高67.31米,相当于现代20余层楼高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西北部,交通便捷,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木塔,也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应县木塔建造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座古老的木塔屹立在雁门关之北,看尽岁月沧桑,历经不同朝代战火的洗礼,它俯视着这方土地,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更迭。
应县木塔为著名的辽八座之一
应县木塔建造的时候这方土地属辽,所以它是契丹人建造的一座建筑。辽代建筑具有唐风是建筑界的共识,仅存的辽八座在古建界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应县木塔是八座辽构中仅有的一座塔。
那么,应县木塔到底有什么奥妙?为什么吸引着古建专家们的眼光?又从哪些特点可以看到辽代建筑具有唐风?
现存应县木塔坐落在寺庙的中轴线上,位于寺庙最中心的位置,塔后是明清重建的殿宇,保留了南北朝时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布局,是当时佛寺布局最典型的样式。塔呈八角形,是辽宋时期常见的塔的形状,一改唐及之前塔为方形的造型。
木塔高67.31米,相当于现代20余层楼房的高度,今天的20层高的楼房虽谈不上摩天大楼,但也算是高层建筑了,难以想象九百年前的古人是怎样用一根根木塔把它搭建起来的。
应县木塔为明五层、暗九层结构
从外面看,应县木塔为五层,第一层重檐,其余四层为单檐,共有六重屋檐,实际木塔为九层,还有四个暗层,四个暗层为各层的平座,每层平座上有向外挑出的走廊,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木塔看起来没有笨拙之感,反而显得雄壮华美,这是应县木塔设计精巧之一。
而通过测量,我们可以得知,整个木塔第一层到第四层,每层的高度是相等的——第一层的柱高等于二、三、四层柱子、斗拱、屋檐和平座的总高,而最后一层以攒尖顶和塔刹收尾,高度和造型与塔身完美结合,显得韵律感十足。通过测绘还惊人的发现整个木塔的高度(地面至刹顶)恰好等于中间层(即第三层)外围柱头组成的圆的周长,这不是巧合,而是古人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使得应县木塔虽体量巨大,但毫无笨拙之感反而看起来稳重且优美,它的美还体现在各层斗拱的设计,每层的斗拱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华拱与昂不同的组合而显得错落有致。
应县木塔各种斗拱:转角铺作
应县木塔各种斗拱:双杪双昂七铺作
应县木塔各种斗拱
应县木塔独特的直角华拱
应县木塔复杂的转角铺作
应县木塔各种斗拱:双杪五铺作
应县木塔明朝皇帝御匾
在看它的结构。应县木塔一改早期中小木塔以中心贯穿上下的木柱为支撑的结构,而采用了双层套筒式,即近似《营造法式》中所谓的“金厢斗底槽”的构造,这一作法与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极为相似,也与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作法相似,这是唐代建筑的重要特征。应县木塔每层均为两圈柱子,构成内柱环与外柱环,内槽为宽敞的空间,便于礼佛,外槽为通道,可以行走,这样的设计将早期塔的中心柱改为了内柱环,无疑是塔式建筑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成熟。
梁思成手绘应县木塔图 图源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应县木塔的建造方式就像是佛光寺东大殿的重复垒砌,在结构上每一层都是由框柱层、铺作层构成,屋顶和外槽均使用明栿与草栿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子插在下层柱头铺作中的“叉柱造”,而且每一层柱子均往里收半个柱径的距离,使得整座塔看起来层层内收,显得极为稳固。
每一层的暗层给下层的斗拱及上层的平座留出了空间,显得造型优美,而暗层内后世(金代)所加的互相勾连的梁架及斜撑又使得木塔更为稳固,这也是应县木塔千年不倒重要的原因。
但是,应县木塔毕竟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毕竟当时人的计算能力有限,现在的木塔已是伤痕累累,可以看到木塔有的栌斗已经被压扁,有的已深深的嵌入梁坊之内,特别是经过后世错误的维修以及战争的炮击,部分柱子已经严重倾斜,今天的木塔急需要进行全面的维修,奈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直至今日也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在此,再次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行动,不要一拖再拖,该承担责任就承担责任,不要怕修不好背骂名就一届一届拖下去,拖到哪天塌了,那,唉,也只能一声叹息吧,还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