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平(安徽省)
抓周,已成惯例。在物质丰富生活小康的今天,抓周,做为庆生的一大亮点,倍受推崇。抓周是积习,古已有之,亦无论贵贱。抓周是憧憬未来的一种形式,是对明天寄托希望的一种慰藉。添人进口,阖家欢乐;盈周志庆,理所应当。一平红绫或一方花布,摆上称心物件,吉时一到,小主人端坐其间,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有说以最先抓到的为准,有说以把玩时间最长的为算,不管怎样,抓周仪式到此结束。其实,也只是人们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们最应抓住的是时间、是机遇,是我们已经拥有的美好生活。接下来就是唱祝福歌,切生日蛋糕,亲友们抓住这难得的大团圆机会,嘘寒问暖,道短说长。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是的,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击风搏雨的风帆,几时才能驶进温暖的港湾,享受天伦,拥抱团圆。今非昔比,当年我们给小孩抓周的物件比较简单:书、笔、算盘、硬币、尺子、鸡蛋等。现在可不得了,网上应有尽有,十件、二十件…无穷无尽,花样也层出不穷,什么听诊器、鼠标、口红、念珠…,以后不知道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登上抓周的舞台,我们拭目以待。我私下认为,抓周以自家操办为宜,为欢乐奔走,因喜庆忙碌,不亦快哉。当然,专业团队的操作更华贵时尚,或许这也是物质丰富、生活提高、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吧。更有甚者,抓周的证书精美别致,鲜艳夺目。萌志清欢,笑掏少年神采奕;霞光瑞丽,绮开庭玉阜康程。金秋八月,桂子天香。孙儿正装登场,开始抓周表演:先抓一枚钥匙,继尔拿起一面小鼓,甩手后抓到一把小勺,仔细把玩,耐人寻味,仪态清纯,随与串钱互动,饶有兴趣。有《忆江南*勺子》为证“勺儿好,美味任君调。愿得酸甜香辣味,倾情汤饯酱羹醪。生活亦逍遥。勺儿好,析理万机还执着,统筹八方不辞劳。兀自赋风骚。”家庭庆生,自得其乐,旨在团圆喜庆祝福奋进。正如诗中所述“人生一岁贺盈周,晨有曙晖农有秋。露水滋苗犹怕溺,阳光转葵不知愁。娇儿蹒跚红沿梦,稚气氤氲朗润楼。青鸟殷勤宜奋勇,如歌岁月竞风流。”现在的幼儿生活优越,服务上乘,独自享受父母的呵护,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养育之情凌驾于培育之上,成为一种现象、一种症结,引起社会关注,激起人性的共鸣。新一代的教育和成长,首先是每个家庭要负起责任,爱而不溺,宠而不娇,惯而有度。明天的美好是建立在我们今天的付出和科学培养之上。秉持初心,从头抓起,才不失抓周的良苦用心。恰似一阕《沁园春》“日月升沉,寒暑往来,雨露静嘉。话天香时节,三秋桂子;开新季候,十月梅花。北国苍茫,辽东欢喜,朗润温馨若饮霞。时光媚,抖婴姿憨态,笑魇银牙。人生几度繁华。播多少辛勤蕊绽葩。庆明珠五色,妍蚩皆美;稚龄一岁,瑾瑜匿瑕。牛奶心情,摇篮事业,效织断机教有加。朝晖绚,踏渤风碧浪,淠水金沙。”人同此心,心同此境。抓周开启了生命庆典的征程,也拉开了人类祝寿文化的序幕。人们习惯性地把四十岁以前叫过生日,四十岁以后称作祝寿。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例外,在我的老家,几乎无人过寿,至多给婴幼儿隔三差五地过个生日。奶奶活到九十岁,好像也没祝过寿,其间有人提议为奶奶祝寿,终未成真。因为老辈传下来的说法:阳间高寿的人,是阴间掌管生死薄的判官忘记了这个名字,故不宜过度张扬,以免惊动失职的判官纠错抓人,索性将错就错,乐得清闲安逸、健康长寿。多么善良的理由啊,我想或许是由于早先贫穷和忙碌的原因,寿星们不愿铺张,不愿让本就十分拮据的生活,再凭添一笔过寿的开支,而寻下的一个朴素的藉口。年复一年,浅移默化,代代相传,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一个美丽的假想,还真没听说有谁去打破过。俗话说:孝顺孝顺,不仅要孝敬,更重要的是顺从。既然老人不愿过寿,做为后辈只得顺其自然,也乐得将这个善良的谎言,顺势传播下去。扯远了,还是回到抓周主题吧。抓周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育子》载:至来岁得周,小儿之盛礼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小儿一周。(各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亦即抓周耳。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录》对抓周记载犹多。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周岁抓到脂粉银环,其父贾政怒斥“将来是酒色之徒耳。”,未免太过较真。抓周本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兴旺的祝愿,是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成龙成凤的生命期许。从低处讲是一款家庭游戏,从高处说是一种育儿追求。无论高低,无论古今,天伦之乐,人伦之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浇灌着生命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习俗和风情,滋养着生生不息的祝寿情节和民族文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诚不虚也。
作者简介
姚尚平,现供职于安徽省寿县张李乡财政中心所。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财政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联赋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楹联报》、《中国财经报》、《安徽日报》、《皖西日报》、《淮南日报》、《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财政文学》、《红叶》等报刊,出版诗集《淠河诗语》。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