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前日本对世界的了解竟然是清朝这个人写的一本书
爱去日本旅行的朋友常会对那些各具特色的小城流连忘返,神社、温泉、小鹿、美食、天守阁和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关西地区以东的城镇,喜欢主打的历史人物以战国武将为主;中国地区、九州、四国主打的是明治维新人物。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关东、中部、关西分别是战国三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主战场。再往东,数风流人物有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真田幸村、伊达政宗等。当德川率领的东军打赢了关原合战时,西部大名们的结局自然就不那么妙了。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名言在日本历史也得到充分验证,明治维新推翻德川幕府的骨干力量——萨长联盟正是关原合战的战败方——岛津(萨摩藩)、毛利(长州藩)。甚至大名鼎鼎的坂本龙马也是战国失意者明知秀满(光秀的女婿)的后代。这也难怪关西以西地区喜欢用明治大咖们来代言了。
一黑船来航
明治维新这段历史要从1853年美国人佩里叩关开始,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长官佩里率领四艘军舰从贺浦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并对主权国家日本的内海进行测量。护卫舰密西西比号上搭载的配克桑炮有效射程6千米,而此时江户城就在他的有效射程内。相对美国,当时日本最大的船——千石船,甚至没有大炮之类的武器。在悬殊的军力压力下,幕府于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1857年美国以英国在大清的所作所为为胁迫,由美国总领事哈里斯和幕府官员井上清直、岩濑忠震进行了商定新的条约草案,草案经过了13轮的商议,于第二年达成一致,这是日本不平等条约的开始。
为什么称之为不平等条约呢?其内容包含片面最惠国条款、本应属于日本的关税自主权没有得到承认、领事裁判权即,美国领事可以在日本领土根据美国法律审理美国人的刑事民事案件。在多年以后,日本在知悉国际发后,才知道自己被贴上“半开化国家”的标签。但条约签订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并且最终升级为幕末日本政治和社会混乱的导火索。作为幕府代表的全权委员井上清直、岩濑忠震向幕府提出上奏书,幕府立即批准了奏疏,并转呈朝廷,虽然前任关白兼内览鹰司政通和现任关白九条尚忠的批准异常的顺利,但在此条款却被孝明天皇拒绝。在近代的朝廷、公家社会中,关白拥有比天皇更大的权利,那年鹰司政通68岁,天皇只有26岁。天皇的态度是,准许签约将导致混乱,因此不能同意。在近代的天皇当中孝明天皇是一个异类,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常常反驳和自己不同的意见。
当时的日本幕府和大清朝面对美英的侵略,有多点异同。两国都处于农耕经济,平民的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均奉行锁国政策,对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一无所知。两国社会均等级分明,但日本除了有平民和武士之分,不仅大名分尾张、纪伊、水户的御三家(姓德川将军家同族),亲藩(德川家康后的德川子弟成为大名者),谱代(三河到关原侍奉德川家康的重臣后代册封的大名)及外样(关原后臣服德川氏的大名,不乏战败投降缩减封地的大名)、服侍大名的武士也分上士和下士。因为等级分明激化阶级矛盾,但在冲突中,下士阶级也激活一批青年才俊,正是这批求知欲极强,敢想敢做的青年人,推进萨长同盟、大政奉还等大多数大名不可能去想的事情,代表人物有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坂本龙马。相对日本,清朝在和英国战前被鸦片荼毒已久,且在鸦片战争后又爆发了太平天国的内战,导致国力一再衰退,看到太平天国的内战对清朝巨大的破坏,日本在维新过程中虽然多方分歧极大,但吸取了清国的教训,始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而日本国体相异大清的中央集权,权利非常分散,有天皇、有关白、有幕府、有大名,虽然不利于内部统治,但同样不利于外来势力的控制。且国内也兴起了类似清朝的洋务运动,如胜麟太郎开设了海军传习所,除了学习海军技能还学习科学技术和外语,坂本龙马就是胜麟太郎传习所的学员。魏源的《海国图志》也在日本有志青年之间被传阅。
1858年随着大清国和英、法、俄、美签署的“天津条约”。帝国主义的海外扩张加速,注定“日美亲善条约’不会因天皇的拒绝而被搁置。于是美国军舰密西西比号于6月13日再次驶入下田港,美国总领事哈里斯向井上清直,岩濑忠震传达了《天津条约》,并给予日本如下忠告,大致意思以英军来袭为要挟,为避免更大损失,敦促日本早日和美国签署签约,届时也可在美日条约下和英国斡旋,避免更大损失。当然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来不是由一个因素所能趋使的。在幕府方因为彦根藩主井伊直弼出任大老,在他的独断下越过了天皇敕许的前提下,于1858年7月29日(安政5年6月19日)午后,由井上清直,岩濑忠震和哈里斯在波哈坦号上签署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但这次“未经敕许”的行为也可以看到井伊的手腕除了铁腕之外还略显鲁莽,下一章节会以他为主要线索,介绍他从出任大老到安政大狱,最后被暗杀的樱田门外之变。
安政大狱
被称为德川四天王的井伊直政在关原合战后被封为近江国18万石大名。由于他不喜欢石田三成的居城佐和山城,建造彦根城,成为初代彦根藩主。而本章重点介绍的井伊直弼是彦根藩第15代藩主。
由于是非常时期,幕府需要从十万石以上的谱代大名中选举大老,大老的地位高于老中,作为幕府的最高官职辅佐将军。候选人是彦根藩主井伊直弼和前水户藩主德川齐昭。两者风格相似,都有着强韧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实干风格。但政见却截然相反:井伊直弼主张开国,前强国再攘夷;但德川齐昭却是强烈反对开国,主张强硬的攘夷论。
作为谱代首席藩主井伊直弼以幕府王牌身份正式登场时,迅速解决了两个问题,其一是上文提到过,不顾反对意见,未经敕许授权签署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其二是敲定了病弱将军德川家定的候选人。因将军德川家定素来体弱,需要在两位将军世子候选人间决定一位为继任者。11岁的和歌山藩主德川庆福;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第七子,已过继给一桥家养子20岁的庆喜。井伊直弼的意见坚定了将军家定选取庆福的决心,从而开始对以德川齐昭为首的一桥派的打压和随之而来的反抗。这里提下一桥派的三位重量级人物:越前藩主松平庆永,幕末四贤候之一在大政奉还、王政复古作为公武合体派的中心人物。曾接受坂本龙马的游说资助胜麟太郎的海军传习所;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将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从普通的小姓提拔为亲信扈从,参与到尊王攘夷的运动中来。土佐藩主山内丰信(容堂),幕末四贤候之一,虽然坂本龙马不为他所用,脱藩而去,但不计前嫌,接受了龙马的大政奉还,和后藤象二郎共同向幕府最后一代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将政权和平移交天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接下来先要介绍随之而来的安政大狱。
《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的六月二十四日,德川齐昭和水户藩主德川庆笃,名古屋藩主德川庆恕,突然登临江户,当面斥责大老井伊直弼主导的条约签订是违敕之罪,逼迫他辞职,另立松平永庆为大老。当然这些指责也好、逼宫也好,都是为了德川齐昭将儿子德川庆喜立为将军世子最后一搏。但政治斗争往往是极具残酷和戏剧的,第二天幕府正式公布将军世子为和歌山藩主德川庆福。七月六日将军德川家定逝世。
同日大老下达了对德川齐昭处以谨慎(即禁闭),德川庆恕和松平庆永处以谨慎和隐居。同时大老井伊直弼加速了荷兰、俄国、英国、法国陆续签订了与日美通商条约一致的通商协议,井伊直弼的举动激怒了孝明天皇。八月八日天皇将弹劾大老井伊直弼的昭书下达给在京都的水户藩士,并下令要求各藩转达诏书。但这个行为和井伊直弼的违敕行为一样违反了约定。因为天皇的昭书未经正式手续下达,同样也是被幕府明令禁止的。幕府要求水户藩士上交诏书,却迎来了激烈的抵抗。于是血腥的安政大狱拉开了帷幕:获重罪的有命令切腹的水户藩家老安岛带刀、被斩首的水户藩奥笔头茅根伊予之助、水户藩京都留守居鹈饲吉左卫门、三条家家臣饭泉喜内、长州藩士吉田松阴、越前藩士桥本左内、儒者赖三树三郎和水户藩京都留守居助理鹈饲幸吉。另公家的家臣15人公家13人遭到处罚,连前关白鹰司政通也被处于谨慎。虽然一桥派的大名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已于七月十六日在鹿儿岛逝世,他的近侍西乡隆盛被逼得在锦水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藩厅谎称西乡隆盛已经死亡,并为他改名菊池源吾,这才让日后的明治三杰之一躲过了幕府的追捕。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1860年三月三日樱田门外之变。大老一行前往江户,路过樱田门,水户浪士伪装成拦轿喊冤拔刀砍向护卫队的彦根藩士,埋伏在一边的水户藩士以短枪击伤井伊直弼,两队藩士相互拔刀混战,混战中水户藩士还是砍下了大老的首级。这次暗杀的策划除了饱受冤屈的水户藩,还有貌似远离政治中心的萨摩忠诚组,其领袖就是大久保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