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瑾 | 沙枣树
【往期回读】
沙枣树
教学楼的前后,都有桂花树的倩影。时值十月,桂花馥郁芬芳,阵阵飘进教室,钻进我的鼻翼,我十分受用。但还不够。下楼,走近,再走近,走到桂花树下。桂花细细巧巧,簇簇串串,如碎金点缀在绿叶丛中,煞是可爱!
赏着花,品着香,我不由地想起了美丽的新疆。那儿也有一种树,那树也有一种花,那花香至今令我魂牵梦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出生在。那里是茫茫的戈壁沙滩,气候干燥。土壤不仅贫瘠,而且高度的盐碱化,植物自是很难生存。每到春天,那儿不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而是黄沙漫天,一片荒凉,真的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沙枣树顽强地扎下了根。
我总觉得,沙枣树来此似乎专向沙尘挑战的,也是为护卫这片土地而来的。它耐碱,耐旱,耐贫瘠,它坚定,顽强,忠贞。风吹不倒它,沙埋不死它。默默地生长,默默地成林,成为戈壁滩上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而且,它不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不需要肥水的滋养,只要有阳光,就能在这里生根、展枝、发叶、开花。它迎风而立,傲雪抗寒,彰显着坚韧向上的力量,并坚定不移地履行着大自然赋予它的使命——绿化环境,防风固沙。
事实上,它没有杨柳的婀娜多姿,没有白杨的挺拔俊秀,没有香樟的四季常青。不起眼,甚至丑陋极了:褐色的树干粗糙扭曲,银灰的树叶毛绒斑驳,好似历尽千辛万苦的沧桑老人。然而,正是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超强的生命力毅然庇佑着这里的子民,也鞭策着子民勇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
当一阵阵浓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沁润着我们心脾的时候,我知道:沙枣树开花了。是的,在这狂风肆虐、盐碱戈壁的大漠中,沙枣树会努力绽开出微小的花瓣,薰香着茫茫大漠。
童年的我对花的认识,对花香的概念,就是从沙枣花开始的。那花在我眼里是最美的。远远望去,那一片沙枣树仿佛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绚丽极了。那麦粒般的花瓣,也美得恰到好处——含蓄低调。那芬芳百里的花香,嗅一口,能立刻沁人心扉。
沙枣花芬芳了我的童年。每当花开的时候,我都会高兴地把一串串沙枣花夹在书本里,把它当成带香味的书签,一直保存到来年沙枣花开。有时用沙枣的枝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我们走到哪里,花香就飘到哪里。有时折一束沙枣花插在瓶里,放在床头,那一小串沙枣花,令满屋生香。因为有了沙枣花,再单调的生活也有了色彩,再苦涩的生活也是香甜的。
到了冬季,沙枣树又慷慨地给予我们一树树的沙枣。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沙枣是我们的美味佳肴,摘沙枣是我们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那果味儿又脆又甜,如今思来,我欲满口生津。沙枣的核,还可以用来做工艺品卖个好价钱。又听说,沙枣的树皮、枝叶、花瓣和果实,均可以药用,治愈腹泻。即使枝叶干枯落地了,也要燃尽自己为我们取暖……
沙枣树扎根边陲,饱经风霜,却对大漠不离不弃,用绿色改变着大地,用花朵妆点着环境,用果实充实着人们的生活。这样的树,令人有一种莫名的崇敬。
大漠有可敬的沙枣树,也有一群沙枣树一般的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毅然从内陆奔赴新疆。他们,以及无数的兵团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用青春、用热血、用汗水谱写了一首雄壮豪迈的军垦战歌,硬是把一个茫茫无边的戈壁滩、漫天飞舞的黄沙、满是贫瘠荒凉的世界,改写成了白云悠悠、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好地方。如今,新疆绿树成荫,绿洲片片,新城座座,高楼幢幢。
沙枣树,兵团人,有着太多的相像之处:沙枣树防风固沙,兵团人屯垦戍边;沙枣树毫无索求,兵团人无私奉献;沙枣树纵使被人遗忘,仍吐着芬芳,兵团人即便默默无闻,仍无怨无悔。沙枣树和兵团人,一样的平常,又是一样的不平凡。
在这香气四溢的季节里,嗅着桂花香,我的思绪飞到了新疆。我真想重走大漠,去见一见沙枣树,见一见兵团人呀!
作者更多作品,请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