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陪读吗?请听听刘校的见解

【广祥语】

当下,家长陪读情况愈演愈烈。这个可以理解,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陪读——这个让父母既欢喜又烦忧的词语里面,不知道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多少心血、多少辛酸、多少期望、多少爱和关怀。如果再给这个本已颇受争议的词贴上一个“中国式”的标签,那么,“中国式陪读”在“中国式”流行的当下,又给中国的教育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既然选择了陪读,我们都希望达到最大化的效果,真正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学业大进步。陪读也有学问也有技巧,不是坐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一定能学好。对此,刘立忠校长有独到的见解,我们一起来倾听吧。

你会陪读吗
江苏省丁沟中学  刘立忠

各位家长朋友,孩子上了高一,你可能跟大多数家长一样,选择了陪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是主动为了儿女尽做家长的责任,还是跟着其他家长一样对孩子不放心,“陪读”这种现象已是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尤其在我们这个地区)。我在这里不想讨论陪读的对与错,分析陪读的利与弊,只是希望更多的家长要认真思考一下:怎么从高一开始就能陪出好效果?因为陪读也有无限学问,不能简单地认为陪读无非就是烧烧饭,洗洗衣服,早上叫叫早,中午喊起身。

陪生活,洗好衣服烧好饭,仅仅如此的话,开始可能还不会觉得,可我们家长会越来越感觉到陪读不是一件容易的。每天一日三餐吃什么,一天跟一天还要不一样,变出花样来,这就难倒了不少家长,到了菜场,转了一圈,经常都不晓得买什么菜,再转一圈,终于做出了选择。可孩子放学回家,还要挑三拣四,这个不喜欢,那个不投口。有的家长嘴上说不出,心里这样想:现在的孩子不晓得怎么弄的,真难伺候。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陪得烦心时,想想还不如回家弄几亩地种种,也省心些。

其实你的孩子缺的不是生活,少的不是营养,想想我们家长朋友当年读书上学长身体的时候,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吗?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老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挨饿,穿不暖受冻,对孩子本人来说,老是关注吃穿享受,长期以往孩子们就会缺少斗志,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大树,而且孩子最终要离开父母去独立奋斗的。

陪生活,仅仅是解决陪读的一个表象问题,陪读的落脚点应该是“读”。首先是家长要营造一个“读”的气氛,安静温馨才适合读书,闲着时可以打打毛线,干干活,孩子在家的时候,尽量不要出现三个一群,五个一聚,坐在一起大声聊天;特别忌讳的是,在租住的地方跟其他家长毫无顾忌地谈自己孩子的分数,比别人家孩子的分数。如果我们做家长的经常也能翻翻杂志,读读报,甚至静静地与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无声的榜样一定会胜过十次百次的说教。

陪读意味着我们家长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接触,高一开始有了高考这一直接的学业追求目标,陪伴跟孩子经常交流就显得更有必要。交流不是开口闭口就是分数,要知道,分数的背后有诸多因素,智力因素远不如理想、意志、习惯、担当等非智力因素重要。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持续度,耐挫的意志力,以及影响孩子进步的各种因素,包括青春期可能出现的各种表现。也许,我们有家长要说:我又不是搞教育的,我哪懂得那么多的道理?不错,我们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我们可以自学,可以向老师咨询,也可以学学周围一些成功的家长的做法。把孩子的教育一味依赖于老师,绝对是不明智的,甚至于愚蠢的。

既然是陪读,孩子到学校去上课了,我们家长有了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逛逛街,也可以到三阳河边文化广场锻炼锻炼,但别忘了,有时间还要到学校找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要等老师请你,要主动跟老师交流交流,你既把孩子不在学校的情况跟老师们说说,也可以从老师那儿了解孩子学习和做人的情况。我们丁中的老师只要有时间,是欢迎各位家长的,因为我们做老师的心愿和你是一样的,所教的学生进步了,成功了,我们老师会跟你一样快乐幸福。如果做得再细一点,可以看看孩子做过的讲义,翻翻孩子的作业本,不懂得对错,至少可以分辨出书写是不是端正、清晰吧。

我很理解各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是家庭的传承和希望。如果你选择了陪读,那就扮演好陪读者的角色,把问题解决在陪读的过程中,不把遗憾留在三年后。

(题目为编者所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