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人说宜陵,宜陵人看过来
【往期选读】
下面摘录部分网友的留言。
回 忆
@沐姥爷
小时候宜陵的老街是用一条条石块铺起来的,每块之间的缝隙里,能听到排污的水流声,街上真的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我常常提两个水甁,穿过葛兴朗家那条巷子去蒋家茶炉打开水。几十米的小巷里能走上一、二十分钟,为的就是闻闻葛家的各种花香。后来葛家去了外地,后人少见回乡。老屋已年久失修,今年春节初四,我照例从南京回宜陵慈云寺烧香,还特意去看下葛家旧址,只剩断壁残垣了。小时候文星桥北头,穿桥肚有一条供纤夫拉纤通行的纤道。我们小时候,常用它来比试谁的胆量大。纤道少于修缮,桥板七零八落。从上面走一圈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小时候还喜欢夏天的晚上到文星桥头纳凉,同时听杭家小瞎子唱歌。他唱的歌也真的是非常好听。很可惜时运不济。到宜陵二机厂看露天电影,也是宜陵的一道风景,看什么电影无关紧要,要的就是那份热闹和气氛。现在想来,很是有趣。
@夏
我小时候的童年就老街的最西头度过,米厂的老码头那块。我的姑姑家在最东头,食品站那块。小时候西头到东头走过无数趟,桥头有个小人书店,2分钱可以看一本……那可是我的最爱!一去不复返,满满的回忆……!
@高文
我从小在宜陵东大街生活的,12岁母亲去世以后我跟着父亲到了外地,现在在南京定居,我挺怀念宜陵的,常常想起小时候的情景,我家的后面有一条古运河,我们小时候在古运河淘米洗菜,洗衣服,夏天摸螺蛳。每逢过年初五的时候家家都抢着挑财神水,宜陵3月28集场人山人海,我们跟爸妈要点零花钱上街买了很多好吃的,有一串荸荠,麻团,藕,糙米团,西头的凉粉等等,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回味无穷。还有我儿时的同伴和小学同学,我挺想她们的……
@紫色
我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宜陵人,提起宜陵,我就有种莫名的自豪感!留给我最深记忆的是文星桥,因为,我老家就住在文星桥南,现在俗称河南街。以前的文星桥是用石头堆砌的踏步人行桥,桥中有两道可以推自行车的直线轨道!那时上小学,每天都要经过文星桥无数次,记忆犹新。
@宜陵人
老街追忆。宜陵老街是一条东起买卖街西到涵子口的石板街。再向西是宜陵物资站,买卖街向东依次是食品站、石灰窑和一片很大的桑树园。老街有三家茶水炉,分别是武家、刘家和蒋家。老街上有三个厂,分别是东头二机厂,西头米厂和中间马家巷内农具厂,另有一家轴承厂不在老街未算在内。老理发店在老浴室的东隔壁,门面比较大,颜志成师傅夫妇俩和黄老三、黄得乐、周志红?师傅都在该店,后来理发店搬到顾家西边金家小巷对面,那时老理犮店东边是宜陵招待所,招待所东边依次是银行、新毕书店,方裕昌烟店和茶炉,再向东就是朵赀店、韩家大有堂药店和公社大门口。石定子家东边是宜陵饭店,饭店门口有一块空地通到水码头,石定子家西边是供销社生资门市部和朱家铁匠铺。在粮库西边还有一家棺材铺。老街上大的巷子有三条,分别是买卖街、彭家巷和马家巷,其中马家巷最大最繁忙,巷内东边是供销社和农具厂,西边是老卫生院。
@宜陵人
老街追忆。老街其他巷子都较小,有些是一人巷,最难走的是老浴室斜对面的小巷,仅够一人宽,但,早期老浴室池子里的水没有水泵,是人力一担一担挑水,老街邮局在浴室正对门,邮局门口有一个张家摆的小人书摊,小人书是用线挂在墙上,一看就是半天,邮局里老魏用电话收发电报的声音奇妙而有磁力,邮局的柜台里有许多作废的信封邮件,上面贴滿花花绿的邮票,我和家惠把自认为好看的邮票竭力撕下来夹在书里,后来的集邮收藏应该从这儿开始。老街有水陆交通站点,从汤家小巷走到头就是汔车站,车站由老祁和老邱两家管理,在粮库码头附近是轮船码头。
@十戈
满满的,儿时回忆,打记事起,就住在彭家巷,直到工作。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中陵街,文星桥不知来回了多少次,老街到处留下了儿时的足迹。老照片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理发店的剪刀声犹在耳边回荡,大食堂刚出笼的包子,没有了当初的期盼,蔡家凉粉的叫卖声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大会堂看少林寺逃票被抓的囧态,耳根还在发烧……感觉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一定要回去看看!
@相依为命
老街上还留着我妈当年一张照片。快40岁的人了。剩下的只是回忆了,我们弟兄两上学必经之路就是老街。我家在米厂西边,当时老街最西边还有几家做生意的住船上,宜陵好地方,可惜了,破破烂烂的。有些是我们老百姓不能作为的。时光荏苒,在过多少年后,我怎么拿着我妈的照片跟我的孙子们解释老街呢?不作为……只留叹息。可怖。
@自信
我是老宜陵人,小时候上街都是几个小伙伴走路上街玩,先到文星桥东面的大食堂吃水饺,吃完再到对面布店买一块花布回家让母亲给我们做衣服。一路走走玩玩到大会堂看一场三分钱一张票的电影。如果是好看的电影只能买张站票,坐票都买不到。那时想想这样的日子挺开心。记忆中的老街不管它现在有多破旧,但儿时经常游玩老街的记忆己封存在每个老宜陵人的心里。它是美好的。
@木易(yep)
写得比较真实,我80年在宜中高中毕业,在校读书两年,还记得到经常到武茶炉、谈茶炉冲开水呢。
@见字如面
我是从小在宜陵中陵街长大的零零后,广祥老师第三张照片拍到我婆婆家了,真的好激动!常听妈妈舅舅谈过去的宜陵老街如何的热闹,东大街的老河边多么地繁忙,老街大会堂多么繁华,德盛饭店的菜多么美味!谢谢老师用这种方式怀念宜陵宣传宜陵!您的文采真的很棒!
@深秋的黎明
宜陵玉带饭店的包子很好吃,油田机械厂门市部油炸兰花豆很好。记得小时候夏天到稻田抓黄鳝,然后到镇上卖掉,三十几年前,黄鳝不贵,每斤就几毛钱,拿到钱就买几只包子吃,很香很香的。
@深秋的黎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宜陵影剧院刚建成看了首场电影《追鱼》,票价1角5分,想想哪个年代很有感慨,记得宜陵镇有马铁厂、蜂乳精厂、砂轮厂。每到春节前夕到新华书店买年画,有时花上几分钱看看小人书,想想挺有意思的。童年永远值得回忆,下次有机会好好的重游宜陵老街,找回童年的时光。
@焦欧
《游走宜陵老街》勾起我儿时的最惬意生活:下午先去东头老街大会堂看武打电影,然后向西走不多远来到理发店“剪头”,接着一路飞奔到西头老浴室洗澡,洗完之后肚子饿了到文星北桥头美美的享受蔡氏家族的凉粉,最后嘴一抹模仿着电影中武打镜头一路和伙伴打到家。
@文子
我家住在谈家巷,很小的时候每天站在巷子口看幼儿园小朋友放学排队回家,那时候没有拐卖一说,幼儿园小朋友都是牵手自己回家。再大一点就和一帮小朋友从这个巷子串到那个巷子玩,买5分钱的奶糖,吃爸爸买的牛奶雪糕,花脸,足球冰激凌,夏天的晚上大家都坐在外面乘凉,小朋友拿着空雪碧瓶捉虫子回来喂鸡。有时候文星桥还搭戏台子放戏。文星桥本来是有很多小石狮的,非常好看,可惜重新修建后这些具有底蕴气息的东西却没有了。那会桥上卖米花糖什么的,可好吃了。桥下的黄桥烧饼和油条豆浆都是美味。
@千秋雪
娘家就在西街,老浴室,现在文雅饭店的西边巷子里,灯笼巷。再往西就是米厂,就是现在的天一油脂。儿时常和哥哥还有小伙伴们在米厂玩捉迷藏。印象最深的还是东街的老大会堂,在那看过不少的扬剧,认识了扬剧艺术家高秀英、姚恭林、李开敏、汪琴。
@岁月静好
深有同感,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宜陵人,那些照片满载着我儿时的回忆,我家住在中陵街,婆婆家祝在马家巷,那时河边的水好清的,还跟奶奶去河边洗衣服,我们小孩可以自由的走来走去,一片祥和的气氛~
@水墨雪郭国美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在那老浴室洗澡,还丢了一件衬衣呢。
@尹慧霞
我小时候7岁之前就住在照片上食品站的那所房子里,出了食品站的后门,到河边是一段台阶,河堤上有妈妈种的菜,还有香瓜。食品站向东一点是个石子场,那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满满的小时候的回忆。我是85年的。
@A塘头酒店
排门对面是我老家,小时候到东头冲开水经常遇到对面学校的学生来也充开水,妈妈在老f蜂乳厂上班好怀恋那时纯纯的蜜,满满地回忆。
@柒凌後
文星饭店漂亮的服务员是我满满的回忆。
@佳佳
作为宜陵马家巷的原始住户,我的记忆是从89年开始的,老街是我常年串访的对象,彭家巷,谈家巷,倪家巷,马家巷,直到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最后悔的就是没有把当年石头的文星桥拍个照片!
@阿兵
在宜陵求学工作了二十年!就住在老街,记忆犹新,文星桥西面修钢笔的,木雕刻店,东头虎头灶冲开水,家有两干金被我们学生戏称茶水西施mo-偷笑满满的回忆!
@夏
图中的断墙残垣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我3年级的时候离开了。那个房子的产权是老米厂的,以前是我们家住所,后来盖房子后就搬走了。几年前我回去看过一次,挺伤感的……
@赵家伟
想起了儿时,背着书包,穿着雨靴,穿过老街,绕过彭家巷,走到宜小的门口,现在老街还是那么悠长,悠悠荡荡的是儿时玩伴的笑声,是追逐的身影,是沿街人家的炊烟。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今日的寂寥,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昨日的喧嚣,余路还要走多久,妈妈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孔亚芹
小时候由大人带着去大会堂看少林寺,那时候真叫人山人海。
@清风
记得桥头的老浴室,小时候比较美好的回忆,每次爸爸都是先给我洗完,再给我买一碗馄炖活着水饺,美味极了!水在烫也抵不过美味的诱惑!
心 情
@甜蜜
感谢作者让我这样一个从小离开家乡,又很少回家的人有机会再次看到家乡的面貌,有一张相片甚至看到了我家的大门口[愉快],中陵街几十年来的面貌一点都没变,就是破旧了,冷清了。生在他乡,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温暖,我会收藏的。
@九号店
第一次仔细的看评论,竟然看到了同学朋友甚至还有几十年前的老邻居,这篇文章真的是我们宜陵老街人的共鸣,大家都好怀念以前慢悠悠的生活,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再也吃不出儿时的美味了,那时候夏天早早的洗完澡就到大桥口等妈妈下班,就为了妈妈买一碗桥口蔡家的凉粉,真的太美味以至至今都再也沒吃过小时侯的那味道,真的是太多的回忆了,感谢作者让我们回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若兮
小时候的老家宜陵,街道古老整洁热闹,今天看着却满目破败。第一次看木偶戏,魔术表演的大会堂,如今荒草丛生,邻居家几代人经营的大药房人去楼空,不知何年铺就的青石板路结实漂亮排水功能良好,却被扒掉换成坑洼满地的混凝土路,仅余这支巷中一小段。原本美丽的小镇,经过几十年却变得萧条。有多少人心中的老家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Strive for
老宜陵满满的回忆,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很少回去了,不过每次回去都让我很安逸。
@朱磊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老师安好。
@烟花三月
我在宜陵工作20多年了,老街也经常走,感觉那里藏着时光的记忆,每次走到那里,仿佛岁月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从前的喧嚣和现在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心生惆怅!其实我对丁沟老街的记忆也是如此!
@黄海燕
看到图片,想家了!宜陵确实没有跟着时代大发展,但不管她怎样,都是我的牵挂的地方,那里有我的老父母有我满满的回忆~~
@广陵轩文化传媒中心
我是宜陵的水土培育了我,我毕业于宜陵中学,最终服务于宜陵中学。宜陵中学撤销前夕,领导开玩笑说,你有什么感想,我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哪儿我不去,我就留在宜陵看门口。
@广陵散人
在宜陵中学工作了整整十年,后来到江都,再到上海,觉得还是宜陵这一段岁月最值得回味,从前慢,一声只够爱一个人。
期 待
@小淦子
再宜陵生活三十来年,不能说没有变化,变化还是有的,从我认为政府没有好好考虑到宜陵今后的发展。
@陈兆峰
作为古镇我认为应该把大宜陵的文化底蕴找出来……老街对我们50、60、70后的人特别有意义!现在变样了太可惜,全国有很多老街天天游客爆满,他们没有我们宜陵老街的文化……我们有通洋河。如果从宜陵大桥重新修正老街风貌一直到米厂寺庙……可想而知宜陵也一定文明中国!我有钱了一定会做这样的事。
@及时雨
我想每个乡镇至少保留一百米以上古街,因为这是古镇文化之魂 又相当于乡镇愽物馆,特别是江都龙川街,东段好像毁了,那个真是太可惜了,希望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千万要保护好古镇风貌为民造福,留住乡魂。
@金航
宜陵啊,仅剩下怀旧了,发展不快呀。
@Alicia颜15195569059
从小长大的地方,如今远嫁他乡,依然期待着家乡变好。
@如如之心
老宜陵以前的历史沉淀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更多遗憾……
@追求完美
好好学习人家乌镇是怎么样建设成五A级景区的。
@沐姥爷
是的,我曾在大学课堂介绍过我的家乡宜陵。学生问,跟周庄,同里比怎样?我笑答,本来并不差多少,只是各种有关江苏名镇的介绍里难以见到她的身影。
@夏天
我也是老宜陵人,有辛看过老师写的游武坚,我退休了没事经常去武坚,邵伯老街,大桥老街,虽然他们的老街也在,但是新的街道发展很好,看完老师写的老街不知道在宜陵当领导的人们有没有感到汗颜。
联 系
@老猫
不但重拾儿时记忆,更似乎看到很多熟悉脸庞,感谢作者。我是马家巷田明亮,86年宜中初中毕业,有愿意联系的可以加我微信(13805276003)。
@深秋的黎明
有谁认识或知道宜陵镇初级中学八六届初三(丨)班毕业校友:经富春,姜荣高,邹红梅,宋琴,陈国栋,余树英,王丽娜,王小林等同学我叫沈小荣联系号:13083595912
@tiger0514
我叫钱国耿,在宜陵上学、工作过。有谁认识我的可加我微信:tiger05142012
@虹
老师请帮我把我舅舅庄大余的微信号给沐老爷,Laoyuer88 谢谢。庄玉芳是我母亲,她和戴俊如是很好的朋友。
@宜陵人
宜陵同乡大家好,我叫张生宏,原住马家巷,和大家一起回忆老街的过去,力图还原一个儿时充滿快乐的故乡。我儿时的小好友及街坊大致有黄得荣、卞惠生、田民虎、周元余、谢焕时、徐登英、葛广惠、东街戴安全、沈国华、陶罗喜、吴连方、赵小千、祁国政,西街戴邦奎、宋宝山、张家惠、陶兴德、贺安明等,我是66届宜中毕业生,有熟悉的请加微信13651085588。
早安,世界!早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