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走】昌溪密川,一群蜜蜂引飞出的山村

密川,一群蜜蜂引飞出的山村

(密川村全貌)

明朝中后期,歙南昌溪人丁兴旺,沿着昌源河繁衍成上村、中村和下村。中村,就是如今的昌溪村,吴姓聚居;下村是周邦头,周姓发脉;上村则是沧山源脚下的那一片,当时叫上村坦,方姓居住。

昌溪吴姓势力最大,随着人口的增多,邻里矛盾、宗族之间的纷争,此起彼落,永无休止。宋朝的方腊起义,徽州的方姓遭受朝廷的镇压,到处逃难,躲避追杀,村落一直难以壮大,方氏先祖凡事小心谨慎。昌溪的方姓,与霞坑真应庙同源,其族簿中的记载的18把椅子,有一把就昌溪方姓的。他们迁到昌溪后,居住在上村,人口不多,纵然千般小心,但也难以置身事外。

(密川的春天)

惹不起,躲得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宗族延续才是关键。当时,方家先人想着如何避险,某日外出烧荒开地,顺带狗打猎,在昌源河的一个山坞口,看到一群蜜蜂沿着山脚,“嗡嗡嗡”的飞进去。一般而言,蜜蜂采了蜜,是要返回蜂巢的,可是半天不见蜜蜂出来。

好奇心驱使着方家先人,披荆斩棘,循着蜜蜂飞进的路径,一路找进去,翻过几座山坳,发现里面地势平缓,群山环绕,百花盛开,蜂蝶飞舞,山泉清冽,真是一个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回到家中,与族人一商量,当机立断,离开昌溪,去那蜜蜂飞舞的地方,重新开基创业。因为蜜蜂的引领,族人铭记它的功劳,取名为蜜志坑。蜜蜂做标志的地方,“坑”则是根据徽州地势取名的标配,在山坡上栽种了大樟树,一个新的村落就这样开始。

四百多年时间流转,生活在蜜志坑的方姓枝繁叶茂,到如今已经是有近两百余户人家的村庄,山脚山坳里,鳞次栉比的房屋,有清末的徽派建筑,也有洋房,有砖雕石刻,也有着墙头壁画。

2021年霜降那天的下午,我来到了蜜志坑。不过,在岔路口看到的标志是“密川”。这个名,是解放后的事情,密川以前是一个村,如今成了昌溪村下辖的自然村。在数百年之后,它终究还是绕不开昌溪村,只不过隔着山和山,在另一边的山脚下。

去密川,在昌溪距离昌溪大桥百米的丁字路右转,拐进山坞。几分钟的车程,来到岔路口,往上攀爬是“密川”,沿溪进去是“双源村”。到这儿,才知道村村通公路的逼仄,也知道村村通公路的冷清。紧贴着后山的路,真的不宽,感觉也就容下一辆车。弯道倒是显得柔情,绕来绕去的,上到坡顶,看到路外两只蜂箱,楞了一下就开始下坡。

山脚下阴阴的,开车需要凝神,村口来到了眼前,一个可以停二三十辆小车的停车场,出现在眼前,划定了停车位,却没车,山芋藤随意的晾晒在那里。两个老妪,坐在车站旁的老屋前,看着我这个外乡人。

眼前进村的路,小车是没法通行,走走吧,走村,就是走,在行走中感受村庄的古朴与历史。朋友有事去了深渡镇上,安排了在乡中学教书的兄弟来迎我,带去村里。沿着右侧的山脚石板路,高高低低的前行。

左侧是村庄,右侧是密林,石板路是带着历史感的,似乎行走在山坞里一样,安安静静,应该说是冷冷清清,因为路边很多的房子都坍圮,随意的倒在那里,屋梁路在外面,老地基上南瓜藤,肆意的疯长着。

(永裕堂)

穿过几个小巷,来到朋友的老屋,清代的老房子,精致的暗八仙木雕,在横梁上,在窗棂上,栩栩如生了百年。站在老屋里,堂前上“永裕堂”的匾额,苍劲有力的书法,显示家族在村庄里的实力,那是朋友叔祖父方惟善1928年题的。

方惟善小名方克昌,跟着父亲方步云(字金海,人称“金海仙”)学医。金海仙常年在石潭村开馆(私塾)授课,还给四邻八村百姓看病除疾,在当地有很好的声誉。蜜志坑当年,盛传南少林拳法棍法,村里的后生们,个个都有着一身的武艺,方惟善耳濡目染,自然有一身的武功。

(中堂后面的楹联)

方惟善,跟着父亲身边,文懂医学,武会功夫,抗战爆发之后,响应国民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1937年,投考到中央军校第三分校十六期学习。当年8月底毕业后分配于某师营部即随国民革命军部队,参加了1939年4月江西南昌战役,后转战湖南长沙第二、三、四次大会战及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衡阳孤城保卫战,还参加了湘粤等地战役。

1949年,方惟善迁往台湾省台北县板桥市。直到1986年前后,两岸恢复通信,托了朋友来询问,与家人前后通信了三四年,知道他当年抗战的事迹,他在台湾有一个女儿。1988年,写了楹联“永锡尔类承先绪,裕后余庆振家声”,家人做成了匾额,挂在永裕堂。后来,家里挂了山水画,遮住了楹联,遮住了一份历史,遮住了一份岁月,1994年后再无联系,可能故去了。

密川有练武的传统,我心里兴奋起来,现在还有人练吗,或是练武的大刀或是长矛?我出门后,忍不住停下来问陪同的方老师。他反身推门进家,在门背后找了一根黑色的滚状物出来:“这是抽担,最常用的武器!”我接过来,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用来挑柴火、稻草,抽出来就可以舞得密不透风,在它的岁月里,肯定辉煌过。家门口有一片小小的空地,种着青菜萝卜。方老师说,那是以前练武的空坦。

老房子前的石板路,高高低低的,不是很平整,被时代冷落了。到街上去走走,随便看看风景。在村里的茂林坦边,方老师带我去看他买的队屋,简单的修饰过,里面摆满了村里的老物件,犁铧、竹篓等,乡村的记忆在那里。

(百年历史的抽担)

在抗美援朝影视作品如火如荼的今天,这小小的山村里,也有过那个时代的英雄,我想去拜访,结果在茂林坦随便看时,一个身材魁梧的老人蹒跚着上来。方老师说,说曹操,曹操到,这是老军人方瑞林,1950年秋天家里收包芦的时候,入伍当兵的。

三个人坐在墙根下,沐浴在暖阳里,散坐聊天。92岁的老人除了耳聋,其他都挺好,头脑清晰,他说结婚之后再去当兵,在福建守海岛,那时代苦,都是吃玉米粒,一个月四毛钱津贴。美国的第七舰队,在海上虎视眈眈,朝鲜战争激烈的时刻,福建也是军事重点。中国的抗美战争,兵分两路,朝鲜、福建,都严阵以待。

1957年转业回家,当村干部,负责山林建设,有一年冬天村民家着火,他奋不顾身冲进火海,背出了一个人。聊着村里的革命史,在解放前,方来喜参加了游击队,解放后做到十八级干部,在旌德县粮食部门工作,其女婿方光政,参加对越反击战。

方瑞林的父亲方利昌,与方步云是堂兄弟,小名方德洛(应该里是“'门’里一只'犬’”,这个是徽州常用人名),为人活络,在屯溪开了“方利昌茶叶店”,占地有十亩,与岔口文山店的“老佩”是好朋友。这个“老佩”,就是如今文山店石板路当年出资的大老板。当年,岔口吴荣寿是老佩的助手兼保镖,关系甚密。当年,只要是家乡人在屯溪打架,只要打赢,无论有没理,老佩说他来负责摆平。在岔口传,军阀朱老五火烧屯溪老街与老佩有关。

(右一是92岁的方瑞林老人)

闲聊时,朋友带他耄耋之年的老父亲过来,老人之间有交流。我去看看那大樟树,徽州的村落,总是有古树古祠堂。沿着小路上去,很快看到葱郁的大樟树,树下的房屋门关着,已经没人居住。

树后是一排破烂的墙壁,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校,可哪有教室的影子呢?我看到一个农妇在给青菜浇水。那空旷的地方,应该是小小操场,如今成了村民的菜地。学校,应该倒塌了很多年。

绕着村下来,石磅高耸,岁月的更替,村中的老屋都逐渐老去。方氏宗祠的门楼普普通通,两进。巍峨的气派还在,两侧楹联“黟侯望族”“忠义名家”,昭示着方氏的辉煌历史。只是里面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内容。

“忠义名家”的匾额上,“忠”字已经掉落,最里进 “桂林堂”,当年的气势。祠堂先做小学,后为大队部,后来也没人管理,开始冷落。后进前些年修过,还是破旧,带着衰败的气息。祠堂的天井里,野草肆意生长,自由自在。

暮色渐渐下来,想着回城的路,再好的村庄,一次是难以了解透彻的,唯有看看史料。

返程时,再次路过那蜂箱,我停下车来,那蜂箱上,清楚的两个字“蜜川”。我想着,“蜜”这应该是对往昔对历史的铭记吧?

到家不久,收到朋友发来的很多资料,还有一组孝林拳谱,寥寥数笔,人物动作却是栩栩如生,加之文字介绍,给人无限的遐思。

这深山的密川祖先,还真是一群舞枪弄棒的高手,后来时代变迁,才湮没在岁月过往里。

如今的密川,环村的山峦上是层层叠叠的茶园,在油菜开花的时节,云蒸霞蔚,景色怡人,人在其中,只要勤劳如蜜蜂,生活还是挺惬意的。

(0)

相关推荐

  • 谈起我心爱的土枇杷......

    雄黄酒,插艾草,伴随着端午的脚步,歙县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房前桌上,一种黄橙橙的小果子,开始弥漫开来.这就是本地最引以为傲的著名水果--三潭枇杷. 什么是三潭?--"三潭"是歙县 ...

  • 探访徽州花海古道,欣赏足尖上的最美风景

    徽州,最美乡村驰名于世.一到春天,古村落的油菜花海犹如黄金地毯铺天盖地,漫了山岗,淹了古道.都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数百年甚至千年的的古驿道交叉纵横,有的穿村而过,有的沿崇山峻岭盘桓而上,所经之途花开成 ...

  • 【徽州古道58】一心岭古道:是祁门的茶马古道吗?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一心岭,海拔约400米,因沿途山脊呈心形分布,故名.古道南起祁门县凫峰镇牌楼下,北至金字牌镇三姓,全长5公里,曾是古徽州府 ...

  • 豹山村西仓先祖元代自青田迁来

    豹山村西仓先祖元代自青田迁来 香溪镇豹山村由原来的西仓行政村与里家坞行政村合并而成. 西仓自然村,古时此地有东西盐仓.本村位于县城西边盐仓,故名西仓. 里家坞自然村,村坐落于外豹山脚的山坞里,故名里家 ...

  • 【徽州古道61】矶岭古道:徽浮古道的核心路段

    在徽州古道网络中,还有一条水陆结合的"徽浮古道",较志载通道短近百里,且所跨山岭均在海拔500米以下,更适合徽州中东部与浮梁间的货物贸易.其路径先走水路,经新安江.渐江.率水至休宁 ...

  • 图游徽州55:歙县向坑

    只知道汪立武同学是绵溪的,听说我在做图游徽州专题,他就极力推荐我去他老家向坑看看,说随时准备带路. 向坑又叫向丰,可能是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高级社时社员对于向往吧. 我走了这么多村,向坑的传说故事是最全 ...

  • 寻找徽州的香格里拉:从秘境大洲源到格桑花开的江岸)

    题记: 从深渡码头沿新安江陆路而下,到千岛胜境的百公里皖浙一号线途中,有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土楼山寨.平湖秋色.溪流大川,不仅风景雄奇壮丽,民风也淳朴自然.尤在其核心区域大洲源,更是山岭逶迤,村寨星罗 ...

  • 【徽州古道48】休宁大连岭古道:率水河两支流间的“乡道”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的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大连岭古道为率水河两条支流流域,即板桥乡与汪村镇间的"乡道".东接浙岭,通达徽墨三大产地之一的婺源虹关. ...

  • 【行走徽州】昌溪:歙南第一村

    [行走徽州]昌溪:歙南第一村 司马狂/文 说起昌溪,其实我很熟,因为姑妈嫁在昌溪.说起昌溪,我又很不熟,因为每每进入昌溪村,总是晕头转向,时不时迷失在村子中.孩提时代,交通不方便,从正口坐车到定潭路口 ...

  • 【行走徽州】周邦头:已经融入昌溪村的周氏聚居地

    [行走徽州]周邦头:已经融入昌溪村的周氏聚居地 司马狂/文 说起周邦头,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在何处.大多数的异乡人,只知昌溪,而不知道,其实昌溪的上下两村,原本是天然分隔开来的.只是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加 ...

  • 【徽州.行走】歙南昌溪双源村下坝:一只狗,一群树,与一个村庄的命运

    下坝的狗与树 榆柳荫后檐,狗吠深巷中,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行走徽州乡间,村头的水口树,巷弄里的土狗,时常能看到的风景. 在歙县昌溪乡双源村下坝,狗与树的古事,却是带着传奇,带来四百余年的烟 ...

  • 【徽州.行走】密川,一只蜜蜂飞出来的山村

    密川,一只蜜蜂飞出来的山村 (密川村全貌) 明朝中后期,歙南昌溪人丁兴旺,沿着昌源河繁衍成上村.中村和下村.中村,就是如今的昌溪村,吴姓聚居:下村是周邦头,周姓发脉:上村则是沧山源脚下的那一片,当时叫 ...

  • 【行走徽州】关麓:徽州显赫的八大家连体别墅群

    [行走徽州]关麓:徽州显赫的八大家连体别墅群 司马狂/文 身为徽州人,对于关麓这个地方,早就心向往之,只是由于黟县距离老家歙县比较远,一直未能成行.年前的时候,有朋自杭州而来,于是趁机一同前往关麓一游 ...

  • 周邦头村--昌溪古村落(下)--梦寻徽州

    接着就是周邦头村. 事实上,现在我们俗称的昌溪村包括三个自然村:沧山源.昌溪与周邦头.沧山源又称燕窝山庄,位于昌溪北面山脚下,也是昌源河上游向东拐弯处:周邦头则地处昌溪南边几百米,也就是上一个帖子里我 ...

  • 昌溪古村落(上)--梦寻徽州

    接下来,到歙县一个不太知名却又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昌溪村. 昌溪古村,介绍里总少不了一个响亮的称呼--"歙南第一村",说她位于歙县南部山区.实际上,无论从地图上怎么看,我 ...

  • 【徽州.行走】去歙南昌溪,攀天梯,去坝上看风景

    攀天梯,去坝上看风景 欣逢国庆,文友约去安徽歙南昌溪镇双源村,看看上坝下坝的风景.坝,在徽州村落,横斜在河中,是临水的风景.上坝下坝,想必有个气势非凡的坝,隔成两个不同的村,于是便欣然答应. 车在昌溪 ...

  • 【司马狂说徽州77】从昌溪到深渡的徽州方言歌谣,你听过吗?

    【司马狂说徽州77】从昌溪到深渡的徽州方言歌谣,你听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