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共舞”一年半,鞘内化疗让带癌生存成为可能
如果说有什么疾病能够摧毁一个人生存的希望,那一定是癌症。癌细胞一旦转移,就意味着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可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神经内科,却有这样一名肺腺癌转移脑膜癌的患者,“与癌共舞”近一年半,没有任何临床不适症状。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项名为“鞘内化疗”的技术。
据悉,患者陈先生(化名)今年70岁,2020年,陈先生因间断头痛一个多月到当地医院就诊,以“偏头痛”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出现恶心呕吐、反应迟钝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陈先生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神经内科。
经头颅MRI、腰穿检查后,医生在陈先生脑脊液细胞内发现多个肿瘤细胞,确诊其为脑膜癌。由于肺癌是引起脑膜癌病最主要的恶性肿瘤,随后,医生又为陈先生完善了胸部CT检查、肺穿刺活检,确诊其为肺腺癌转移脑膜癌。
据开元院区神经内科主任杜敢琴介绍,脑膜癌病是晚期癌症患者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该病的肿瘤往往生长在软脑膜、脊膜与蛛网膜下,而一般的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很难通过血管与脑组织的“血脑屏障”,导致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很低,所以无法有效控制脑膜转移。目前,肺癌脑膜转移的内科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4—5个月。
听到是癌症晚期转移,陈先生及其家人陷入了绝望。但是杜敢琴告诉陈先生及家属,神经内科目前已开展一项名为“鞘内化疗”的新技术,可以通过腰穿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入蛛网膜下腔,不需要通过血脑屏障,从而使脑脊液内保留较高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
听了杜敢琴的介绍,陈先生及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开元院区杜敢琴、石见博士、赵薛斌大夫治疗小组为他制订了全身靶向治疗联合鞘内化疗的精准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陈先生脑脊液肿瘤细胞明显减少,头痛症状基本缓解。目前,陈先生仍在规范治疗中,实现了“带癌生存”的期望。
据杜敢琴介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神经内科于2015年成立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并于2020年依托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开展了鞘内化疗脑膜癌新技术。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可助力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等疾病,目前已检测脑脊液标本5000余人次。
责编:肖利珍
通讯员:赵薛斌
“糖足及慢性伤口”门诊开诊了!点击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一键跳转到相关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