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诊治
一、概述
1、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80%-90%)
消化性溃疡(50%)
胃十二指肠糜烂(15%)
糜烂性食管炎(10%)
贲门黏膜撕裂(10%)
动静脉畸形(5%)
Dieulafoy病变、CA
静脉曲张性出血
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三、临床表现
1、呕血及黑便
呕血:鲜红色伴血块
大出血时,黑便可为暗红甚至鲜红色
2、循坏衰竭
出血量>400ml:头晕、心悸、出汗、乏力、口干等
出血量>700ml:晕厥、肢体冷感、苍白、血压下降等
出血量>1000ml:休克
3、氮质血症
肠源性氮质血症:血液蛋白在肠道内分解吸收
肾前性氮质血症:出血致使循环衰竭,肾血流量下降
肾性氮质血症:持久和严重休克造成急性肾衰竭
4、发热
多在38.5℃以下
可能与分解产物吸收、循环衰竭致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有关
中心体温<34℃可导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5、血象变化
RBC、HB、Hct
初期可无变化
数小时后可持续降低
Hct在4h内下降10%提示活动性出血
乳酸增高
休克导致组织供血不足,碱缺失下降
常较其他征象先出现
肝功不全时,乳酸浓度难以反应组织氧合状态
碱缺失(HCO3↓)+血乳酸(↑):判断休克较好的方法
监测电解质、肾功、凝血
6、体征
意识状态改变、皮肤湿冷
尿量减少:<0.5ml/kg/h,需液体复苏
四、紧急评估及处置
(急诊诊治流程)
1、紧急评估
典型呕血黑便易诊断
不典型症状(头晕、乏力、晕厥等)难诊断,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苍白、HB降低应警惕
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
(1)评估内容:
意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GS),<8分表示昏迷,应保护呼吸道
气道:保持通畅
呼吸(频率、节律):
呼吸窘迫:三凹征
氧合不良:末梢发绀,血氧饱度下降
呼快、呼窘、SpO2显著下降,高流量吸氧不能缓解时应人工通气
意识障碍时无创通气增加误吸的危险,不提倡应用
血流动力学不稳,应立即液体复苏
收入ICU指征:
心率>100bpm
收缩压<90mmgh(或较平时水平下降>30mmgh)
尿量<30ml/h或无尿
四肢末梢冷,发作性晕厥、休克
持续的呕血或便血
(2)紧急处置
积极救治低血容量休克病因
出血部位明确+休克:尽快手术或介入止血
血部位不明+活动性失血:B超、CT等积极明确部位
容量复苏
(补液试验)
输血
没有控制血时早期使用血液制品
不宜单独输血而不扩容:单独输血并不能改善微循环缺血缺氧状态
每输600ml库存血时应补葡萄糖酸钙10ml
输注种类:
血管活性药物
一般不常规使用(可加重器灌注不足和缺氧)
用于足够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
多巴胺(50kg,500mlNS,多巴胺20mg/支)
去甲肾前体
小剂量(1-3ug/kg/min)
作用于脑、肾和肠系膜血管,使血管扩张,增加尿量
1支+500mlNS,维持2-6h,平均4h
中剂量(2-10ug/kg/min)
作用于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也增加心肌氧耗
5支+500mlNS,维持3-15h,平均9h
大剂量(>10ug/kg/min),最大不超过500ug/min
作用于血管α受体,收缩血管
10支+500mlNS,维持2-6h,平均4h
多巴酚丁胺(20mg/支):
β1、β2受体激动剂,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减少后负荷
充分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心排血量,应使用多巴酚丁胺
2.5-10ug/kg/min(5支+500mlNS,维持3-15h,平均9h)
剂量多发可能加速心率诱发心率失常
去甲肾上腺素(2mg/支):
8-12ug/min开始(1支+500mlNS,维持3-4h)
2-4ug/min维持(1支+500mlNS,维持8-16h)
必要时可超出该剂量
仅用于难治性休克
增加外周阻力提高血压
不同程度收缩冠状动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
最好PICC滴注,外漏可造成局部坏死
酸中毒
剩余碱(BE)<-15mmol/l,病死率达到25%
轻度:-2~-5mmol/l
中度:-5~-15mmol/l
重度:<-15mmol/l
乳酸与MODS相关
24-48 h恢复正常,病死率为25%
48 h未恢复正常,病死率可达86%
NaHCO
短暂改善休克时的酸中毒,但不主张常规使用
应着眼于病因处理、容量复苏等
过度血液碱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只用于紧急情况或pH<7.2
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患者应及时复温
(3)复苏目标
原目标:
意识改善、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和尿量增加
50-85%达到该指标后仍有低灌注,持续存在可导致病死率增高
新目标:
收缩压90-120mmgh,脉搏<100bpm
尿量>40ml/h
血Na<140mmol/l
乳酸恢复正常
乳酸正常作为终点,优于MAP和尿量
复苏24h内血乳酸恢复正常,病因消除时,生存率明显增加
碱缺失的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时应动态监测
意识清楚或好转,无显著脱水貌
大量失血者:HB达80g/l,Hct达25-30%为宜
五、二次评估(全面评估)
1、评估
能纳入评估患者范围:
大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开始后
初次评估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时,开始进行预后评估
内容: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
结果:严重程度、诊断、有无活动性出血、预后
2、临床治疗
(1)基础治疗:
病情危重且原因不详时,在复苏同时可以采取经验性用药:
严重上血:生长抑素+PPI
高度怀疑EGVB:生长抑素+PPI+血管升压素+抗生素
明确病因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2)治疗药物
抑酸
最佳水平:pH>4每天达8h以上,pH>6每天达20h以上
机制:
提高胃内pH,促进PLT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pH>6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局部凝血功能的有力措施)
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
同时治疗消化性溃疡
埃索美拉唑起效最快,用于急性上血禁忌处理
首次:80mg iv ---> 8mg/h IBN或ivgtt
常规:40mg q12h ivgtt
其他
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
法莫替丁(20mg+NS 20ml iv,bid)、雷尼替丁(50mg+NS 20ml ivs,q6-8h)
止凝血
PLT缺乏:避免使用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血友病:输注凝血因子+PPI
凝血障碍: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栓弹力图监测引导下的成分输血
留置胃管者:硫糖铝混悬液或冰肾(去甲肾上腺素8mg+NS 100-200ml)
其他:
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治疗纠正后INR在1.5-2.5,可进行内镜检查治疗
止血药物用法及机制
抗生素: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三腔二囊管
有效控制出血,复发率高,有吸入性肺炎、气管阻塞等并发症
药物难控制时的急救措施,为内镜或介入手术止血创造条件
进行气囊压迫时,
根据病情8-24放气1次
血止后24h,放气观察24h,仍无出血即可拔管
(4)急诊内镜
出血24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无严重合并症尽快行急诊内镜
高危征象,怀疑EGVB患者,应在12h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内镜下止血后,再出血预测指标: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胃镜检查有活动性出血
溃疡大小>2cm,位于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
血红蛋白<100g/l
需要输血
(内镜forrest分级)
(5)介入治疗
大出血无法控制应早考虑行介入
方法包括:
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TAE)
血管造影后,造影剂外溢部位滴注血管升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无效者可用明胶海绵栓塞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
止血成功率达90-99%,但远期(≥1年)疗效不确定
(6)外科手术
多种治疗措施后仍有约20%出血不能控制,
外科分流手术在降低再出血率方面非常有效
可增加肝性脑病风险,且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三次评估
1、再出血及死亡
(1)AIMS65评分(危险因素)
白蛋白(Albumin)<30 g/L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神志改变(Altered Mentalstatus)
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90 mmHg
年龄>65岁
(2)Blatchford评分
≥6分为中高危, <6分为低危
内镜检查前,预判哪些患者需要接受输血、内镜检查或手术等后续干预措施
预测治疗需求或死亡风险方面,优于Rockall评分
(3)Rockall评分
评估患者的病死率
≥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4)Child-Pugh分级
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储备功能
≤3分预后较好,≥8分死亡率高
2、多器官功能评估
参考文献:
药品说明书 用药助手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1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维生素K、凝血酶......盘点常用19种止血药及注意事项 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