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草,与夏枯草益母草的区别
夏至草(Lagopsis supina)来自于唇形科夏至草属,别名白花夏枯、白花益母。
多年生草本,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具圆锥形的主根。茎高15-35厘米,四棱形,具沟槽。
轮伞花序疏花,花萼管状钟形,花冠白色,稀粉红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产全国各地,为一杂草,生于路旁、旷地上,在西北、西南各省区海拔可高达2600米以上。
云南有些地方用全草入药,功用同益母草。
文中夏至草是在昆明呈贡遇见的,从植物志别名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草两个别名可以看出。
没有进入药典的夏至草,依托夏枯草和益母草而存在。
虽然三者外观有相似的地方,名字也互相有所依托,但他们的区别是可以从原植物上看出来的。
夏至草为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的全草。又名小益母草、白花益母草、白花夏枯草等。
可活血去瘀、调经、平肝潜阳,用于月经不调、半身不遂、血滞经闭、贫血性头昏等疾病。
许多地方药物志、植物志中收载有夏至草。各书中记载夏至草性味、功效均与益母草相似。
有养血调经、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的作用,且江苏邳县民间认为其效力超过益母草。
《四川中药志》记载夏至草可治疗“疮痈,皮肤痒疹”。与《神农本草经》茺蔚“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之说一致。
夏至草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中列于茺蔚项下,是作为茺蔚的一种来应用的,古代可能是茺蔚的正品之一。
《本草述钩元》将茺蔚与夏枯草明确区分:“茺蔚春生夏荣,其茎节节生穗,夏至后茎叶皆枯。茺蔚与夏枯草同枯于夏,而夏枯草之枯也早。”
《植物名实图考》将茺蔚分为二种:“余至滇南,时已岁暮,满圃星星,则白花益母也,土人皆呼为夏枯草。其别一种夏枯草,则曰麦穗夏枯。”
“然白花益母,高仅尺余,茎叶皆瘦,至夏果枯;其紫花者,高大叶肥。二物形状虽近,然枯荣肥瘠,迥不相同,前人各执一说,未可全非。”
《药物图考》也将茺蔚分为二种,谓:“此药有二种,茎高一至三尺,叶大一、二寸,初夏开唇形花,白色,夏至即枯死;
茎高六、七尺,叶大五、六寸,立秋开唇形花,色紫……。”
从文中所描述的形态来看,二种茺蔚指的分别为现在的夏至草和益母草。
夏至草的介绍就到这里啦,现代药典的“茺蔚子”来源为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并未提到夏至草。
夏至草和益母草都是常见的植物,下次我出野外,收集到两者的种子,在介绍茺蔚子的时候对两者做一个区分。
夏至草与益母草因为茺蔚子有一些瓜葛,可以理解,但与夏枯草则功效,形态完全不同。他们的瓜葛大概与夏天枯萎相关,只是夏枯草枯萎的更早一些。
我们前面介绍过夏枯草和益母草,附文章链接,可以复习一下。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夏至草文献考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 李佳 陈玉婷 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4月第31卷第2期
(2)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