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论文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信息素养不仅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我们对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并赋予“基本学习”新的内涵。目前,信息素养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建成新时代儿童适应未来社会并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学力。为此,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关注技术训练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方向发展。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注重教师理念的转变,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执行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站在文化视角,信息技术教育将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全面领会《课标》之核心,把注意力从关注技术能力转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来,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全面变革,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

众所周知,三维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是对传统目标体系的凝练与升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相辅相成,但又各具内涵。在三维目标体系中,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比较容易量化,所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隐性的,难以进行测量,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体验、探究,逐渐积累并获得。过程与方法则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三维目标的落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提升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的课程,它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为此我们必须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接纳、认识这门学科,并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该学科的特质,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必须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目标,在实践与理念层面保持三位一体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获得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应对未来信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实现课内课外相整合,提升服务生活的应用力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还要在其他活动中渗透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整合起来,与社会群(团)体活动整合起来,与信息文化整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笔者认为,学校除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外,还要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社区、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要让学生的社会活动方式重新建构,要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学生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值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为此,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学习延伸,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如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上网查阅资料、“基于问题”的社会调查、百度工具各种应用、网上购物等课外活动中加以应用及深化,这种“问题活动”无疑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着积极的催生作用。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让学生在遇到生活中各种“问题活动”时能坦然面对并对信息技术应用自如,通过体验与探究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提升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加强学科间相互整合,提高创新实践的数字力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古代的朦胧一体,逐渐分化为分学科的学问,经由分科,人类深化了对自然的认识。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分科的学问逐渐走向融合,整体性的视野及思维成为当下人们认识世界、顺应规律发展的重要思想方式。而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广泛性和基础性等重要特质决定了它可与各学科、各领域共通融合,它已成为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利用它能解决很多以往无法实现的“梦想”。 参考论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继续保持经济领域全球领导地位,富有创见地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集成战略,即将信息技术与科学、工程、数学有效结合。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既要注重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与实践;既要强化用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更要强化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策略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三以”,即以真实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多学科综合应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解决问题之利器,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技巧,更能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但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们必須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243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