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已成娱乐界的“扛把子”?

哈喽,大家好。昨天的万圣节有没有要到糖果啊?
小印纵观朋友圈,意外的发现今年多了好多“丧尸品种”。
丧尸?在我们中式恐怖文化中也有着和这位差不多重量级的大佬—僵尸。
今天小印就趁着万圣节的到来给大家说说令我们着迷的丧尸文化。
丧尸,成为与娱乐界的扛把子?
提起丧尸,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釜山行》和《活死人之夜》,里面的丧尸各个血盆大口,大脑腐烂,形象癫狂。
看着他们蜂拥而来,即便是白天隔着屏幕,也让人浑身发冷。
丧尸作为一种亚文化奇观,一直在大众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开始到流行,每年都有大量的丧尸片出现在我们眼前。
嗜血肉、吸人脑、哼哼唧唧、成群结队,加上与人类相似的外表,根据恐怖谷效应,丧尸本该是人类最可怕的梦魇。
不过,你猜猜,我在无意间发现了什么?
在2013年的电影《温暖的尸体》中,丧尸开始和人类谈起了恋爱!?
纵观小说电影史,虽说鬼怪和人类谈恋爱也算是一种默认的传统了,不过真的要这么重口味吗?
这就像是一个饿了3天的人爱上了烤鸭。烤鸭怎么想我不知道,不过丧尸表示:你礼貌吗?
不过,这里的丧尸并不是《活死人之夜》后的丧标准化套餐,而是一个大帅哥,(好吧这是肯定的),影片的风格也整体诙谐幽默,不似传统丧尸片中那么压抑。
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丧尸的形象早就从小众恐怖片向大众娱乐化转变,以丧尸为主题的游戏、电影一直保持着居高不下的曝光率。
在早期的丧尸电影中,大多以血腥、惊悚等视觉效果获得市场的关注,剧情反倒成了次要。
丧尸片的鼻祖《活死人之夜》中丧尸愚蠢又笨拙,形象恐怖,没有思想。
保留生前面容的丧尸,急不可待的吃着同类的残肢断臂,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丧尸都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丧尸类电影则变成了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嘲讽当今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在《温暖的尸体》中,“浑浑噩噩”的丧尸居然恋爱了,而且丧尸的恋爱还起到了巨大的连锁反应,改变了整个丧尸世界。
《僵尸肖恩》更是跳脱出了传统丧尸片的特有框架,向外延伸更多的文化元素。男主与变成僵尸的基友一起打游戏,不离不弃。
游戏上,丧尸丧尸题材被加入了大量元素,比如《荒野大镖客》便推出了丧尸模式的DLC,《战锤:末世鼠疫》也将丧尸改成了老鼠。
人们不再纠结于丧尸的形象带来的恐怖,更偏爱用自己的武器斩杀丧尸的爽感。
从原来的恐怖惊悚演变成今天的滑稽荒诞,作为一个看上去让人生理不适的形象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下流行的娱乐产物,在影视、游戏中全面开花?
丧尸迷恋,为啥这么出圈?
人们对于丧尸的追捧,其实很大一部分源于内心的焦虑。

影视中对于丧尸世界的描绘,恰恰是对现代人的精神荒漠的具体形象的物化。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社会变迁越来越频繁,人们的竞争也越加激烈。表面上看我们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增加了,但人的孤独与不安全感也增加了。
而《温暖的尸体》就是用一种反讽的心态来表现这种精神荒漠,丧尸R在猜想之前的时光是温馨的,可配合的回忆镜头是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
对于丧尸的描绘不再侧重于形象上的表现,而是侧重于自我救赎,由爱产生的人性复苏,进而实现对自我的救赎。
丧尸R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通过食用人脑重新体验了亲情、爱情与责任,这个过程对他人性的回归起到了重大的催化作用,真正的死而复生。
其次,人们对科学怀疑又依赖的矛盾态度也是丧尸题材大火的原因。
尽管丧尸的题材电影千变万化,但大多是由于病毒爆发,使得整个城市沦陷。
但最后化解危机的,也只能靠科技。《生化危机》中,爱丽丝将解药瓶打破,通过空气传播,化解了这场灾难。
科技虽然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深深的不安,人们害怕生化技术将人类的美好生活所摧毁,丧尸的出现就很好的体现了人们对日益发展的生化技术的焦虑心理。
而且,在揭露社会焦虑后,丧尸片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
死人复活变成丑陋的怪物,并且以啃食活人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呢?通过这种恐惧感刺激身体肾上腺素分泌从而产生一种微妙的快感,以此达到兴奋的状态。
对大众而言,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自然会对刺激冒险的事感兴趣。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喜欢观看虚构故事中自己最大的恐惧成为“真实场景”。
同时,丧尸题材可以满足人类的发泄欲与暴力倾向。
丧尸文化之所以吸引这么多的推崇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隐藏在人性中的杀戮欲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
人都知道自己早晚是要死的,对于死亡,既恐惧又好奇,而观察别人的死亡,便有一种释放自身压力的意味的亲近的。
由于道德、人性、法律的束缚,这种暴力倾向一般都会狠狠的压抑,不过在丧尸题材的游戏中却可以很好的得到释放。
比起丧尸的恐怖形象,疯狂的斩杀这种似人非人的怪物更能戳中人们的爽点,同时也可以宣泄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
“这种不像人的怪物没有武力值可言,想要解决他们实在是简单,一枪爆头,干脆利落。只要你有充足的补给,完全可以杀个痛快。”
其实丧尸题材并不只是消极的,根据末日情结来看,它能在现实生活中带来较为积极的情绪。
末日危机是丧尸电影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这不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深藏在文化内涵中的元素符号。
在“僵尸末日”的最后,通常都会有少数的幸存者。
这给观众带来了希望,即使处于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也会找到解决的方式。这种希望无疑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加积极的情绪。
丧尸不单单是一个娱乐符号,也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背后承载着许多现实意象,对恐怖感的表达、对社会演变的焦虑以及作为奇观文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都让丧尸这一形象保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勿cue,谁要和你同种族?
丧尸文化大行其道,我们也不甘落后,派出我们的僵尸一战。
僵尸和丧尸多在影视作品中出现,都有着各自的辉煌。丧尸作为活着的死人,僵尸作为死了的活人经常被拿来比较。
作为东西方两种文化下衍生的文化符号,僵尸与丧尸的种族并不一样。
首先便是起源了。
丧尸是科幻层面的事,僵尸是神话层面的事。
丧尸是怎么来的:病毒感染、放射性物质、化学战争,带有科幻性质;僵尸是死人多了一口气,变得四肢僵硬、不会腐烂,带有魔幻色彩。
同时,僵尸的思想活动比丧尸丰富的多。
丧尸是没有思想、没有智慧的,他们成群结队,一摇一摆的行走在各处,只知道啃食新鲜的人肉,完全靠本能活动。
可以说脑袋不爆炸,嘴巴不停止。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不停的吃,可谓是将吃货的本能贯彻的淋漓尽致。
而僵尸就显得有文化多了,他们是有思想的。比如吃人要先吃自己的后代,别人坑爹它坑娃。
虽然嗜血如命,但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可以控制住吸血的欲望,正所谓“管不住嘴,何以得天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跟驱魔道长来个斗智斗勇。
既然种族不同,那消灭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了。
丧尸最脆弱的地方是头,只要被爆头就会被彻底消灭。没什么技术含量,记住那句话“一枪在手,天下我有”。
到了僵尸这里,可就没那么好打发了。僵尸不光聪明,而且抗打击能力特别强,所以要解决僵尸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道士们要准备桃木剑、鸡血、墨斗、糯米还有各种符才能彻底消灭。如果说丧尸是豆腐渣工程,那僵尸就是豆腐干工程了。
一句话:遇到丧尸,希望你战斗力爆棚;遇到僵尸,那就捂住鼻子别喘气,等待英叔的到来吧。
丧尸作为现代文化的产物,寄托了人们对死亡以及未来的焦虑,它的出现满足了人类心灵上的寄托,将人们内心对血腥和杀戮的欲望推到了极致。
而僵尸作为我们本土化的产物,一直是中式恐怖的重要组成因素,大众对僵尸的着迷,也是因为在僵尸的背后可以体会到中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无论是丧尸也好僵尸也罢,都是人们在无聊生活中为自己寻找的一剂调味品罢了。
参考文献:
1.从《生化危机》解读丧尸电影的文化内涵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居小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