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越剧宗师王文娟 | 五彩斑斓“老师”“老太太”
来源: 千里共婵娟越剧王文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MEMORIAL
定格
2021
1
1
1
芬 芳
陈晓红
浙江音乐学院
这些天来,我都不愿意谈到、听到、看到关于老师的任何消息。一口气憋在胸口,没有语言可以表达。不忍心打开记忆的大门。
自1998年5月18日拜师,至今已23多年。我跟老师是慢熟的,拜师后的整整10年,才与老师有比较亲近的交流。也就是因为这样慢熟的认知,才有了我们深远的师生情。也可以说是知音,是莫逆之交。
老师爱戏,每一次去看望老师,一坐下来没有客套,直奔主题,就是戏。只要一说起戏,她就精神焕发。记得排《班昭》,老师先要了《班昭》的剧本,而后要听听我的唱腔。当我再次去上海时,老师身体小恙要住医院,她一边联系作曲金良老师,一边告知我去医院见面。当我推开观察室的门,老师坐在刚搭好的病床上,抬头看见我推门进来,她就伸手在枕头底下拿出了我寄给她的《班昭》剧本,招呼我坐在身边,说着就翻开剧本说起戏来。这一幕,印象太深,让我看见了一个在创作中不受环境和身体影响、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的艺术家。金良老师来了后,一个下午,我们三个人就在观察室狭小的病房里,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捋唱腔。这是一间朝西的观察室,阳光慢慢地透过玻璃窗斜洒在我们身上,温暖着病房,也温暖着我。我怀着歉意,怀着敬意,怀着感慨,怀着感恩的心,幸福地享受这一刻——一幅油画般的工作画面,深深地嵌在脑海中。
老师喜欢《班昭》这个剧本,对剧本的结构和唱腔板式布局都很有见地。她对第二场“竹简择婿”的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班昭的唱腔,她认为缺乏一段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的中心唱段。之后,我与编剧罗怀臻老师、导演杨小青老师、唱腔设计胡梦桥老师商量后,把第五场的大段念白改成了唱腔,这就是现在很多《班昭》迷喜欢的“我笑你居然把我比曹寿”唱段。
老师的指点,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每一次,都永存在学生心中。成为您的学生乃三生有幸。
李 敏
绍兴市艺术研究院
临纸哽咽,泪如泉涌。思绪回到了几年前,正逢“芳华”回上海娘家演出,犹记得那天上午,我与芳华的领导和同事们去看望您,饭后聊天时,我忐忑而感慨地跟您道出了多年来的心愿:“老师,这么多年来您给了我无私的教诲和关爱,可是我都没有在很合适的场合和机会向您行拜师礼,这一直是我心中很盼望,也很愧疚的一件事。”当时,您不假思索地笑道:“我不在意这个。搬把椅子,敬个茶,现在就可以磕头拜师了。”我听完傻傻地愣在那里,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间,一时间,心中充满了感动、感恩和幸福。恩师是这样无私奉献,不注重外在的形式。可我不想这么简单地行拜师礼,于是,我跟老师说,您稍等我一下,便匆匆让同事帮忙买了一束鲜花。就这样,那个午后,一把椅子,一盏茶,一束花,三个磕头,几人见证,我便正式拜入老师的门下。
我永远忘不了老师曾在华东医院的病房里给我讲解示范3个多小时,条件有限,她灵机一动随手拿了牙签棒讲台位,我被老师的智慧和敬业深深感染和打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我铭记终生。后来,老师还担任了我的移植剧目《女驸马》的艺术指导,并向我引荐了著名的越剧作曲金良老师,请他担任唱腔设计。在老师的牵线下,我和金良老师在日后的艺术创作中,结下了不解之缘。感谢恩师把自己最喜欢、最放心的金良老师引荐到我身边,给了我莫大的帮助。王老师不仅是我走向越剧艺术之路的引路人,更是我创作道路上的一盏引航明灯。
王老师不仅对学生倾囊相授,无私奉献,甚至还能照顾到一些学生可能希望却又不敢奢想的小细节。前两年,我在上海参加央视璀璨梨园戏曲演唱会,演唱《孟丽君·书房会》的选段。演出的前一天,我来到老师家,看到老师化了点淡妆,以为她要出门,却没想到她竟然请来了两位公众号的小编,说道:“李敏啊,侬看,我叫来了两个小朋友给我们拍点视频,给你做学习资料。”天哪,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奢望,没有老师的同意,我是断断不敢拍的,我亲爱的老师竟然贴心地想到了。当时,我欣喜万分,忐忑不安地拍下了这段恩师指导我的珍贵视频。在我的创作中,无论是《红楼梦》《西厢记》,还是《钗头凤》等,老师都不顾年事已高,亲力亲为,给予我指导。
廖琪瑛
浙江越剧团陆派小生
8月6日清晨醒来,一如往常地打开手机,一条消息映入眼帘——王文娟老师与世长辞。随后发现朋友圈都是哀悼的图文,一时有些恍惚,太意外了,王老师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健康的、是那样的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时间脑海里浮现的便是林妹妹、孟丽君、鲤鱼精等曾经熟悉亲切的形象。我们中生代演员大部分是被徐、王两位宗师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吸引,才喜欢上越剧,从而走上越剧从艺之路的。
越剧流派纷呈,各具特色,每一个流派都像一块金砖,堆积在一起就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金字塔”,徜徉在越剧的“长河”里让我如海绵般吸收养分,王派艺术质朴无华,亲切自然,细腻传神,听王派的演唱犹如妈妈的言语,温馨暖怀······
曾经在大戏《巡按与县令》中用王派演绎县令夫人,也扮演过孟丽君等人物,在个人磁带专辑里也录制过王派经典唱段《葬花》《孟丽君》《春香传》,大家都觉得我王派唱得不错,挺像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模仿的过于刻板,绘画大师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随着年龄的增长,深谙此理,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体悟和呈现,艺无止境······
《风雪寒梅李三娘》是我团常演的剧目,曾经在剧中扮演岳氏,2004年巡演期间,在新昌文化中心王文娟老师观看了演出,给我们提了宝贵意见,并合影留念。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和王老师近距离接触。尤其喜欢王老师的那句“台上演戏复杂一点,精益求精,台下做人简单点,乐于奉献”,这句话我在讲座中也会经常会提及到, 实乃精辟,敬佩之余,深感这一至理名言值得后辈效仿和学习,这是我对王老师的第一印象。
王老师给我留下第二个深刻印象是非常的美,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从发型到妆容都是那么的精致、讲究。服饰搭配大方得体、举止优雅,不愧为越剧大师!岁月从不败美人,多年来风采依旧!
第三个印象,王派艺术可谓桃李满天下,人才辈出,薪火相传。其中不乏专业弟子,也有业余弟子,可见王老师胸怀博大,平易近人。在她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均手把手亲自指导,倾囊相授,品德之崇高,值得晚辈学习。
恩师和王文娟老师曾几度合作,并兴办少壮剧团(少壮剧团的打炮戏:礼拜六。1951年8月越剧十二姐妹捐献飞机大炮公演《杏花村》进上越后同演《晴雯之死》《庵堂认母》等)作为陆派弟子,虽然没有欣赏到她们合作的资料,可以想见一定也是非常精彩的,想必老师们在天国依然会继续合作。
谨以拙文表示哀悼,深深一拜,愿王老师安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永远怀念您!先生们,千古!
(2004年 右一为廖琪瑛)
1
2
1
邂 逅
MEMORIAL
你的戏
备份在大脑里
与你短暂的邂逅
铭记一生
竹里馆 戏迷妈妈的记录
2016年11月12日记
2021年10月9日记
翻到了一篇弟弟不知道为了啥作业写的小报。里面还有错别字。为了升华主题,还强行拔高,还半通不通。
认真的美丽
三年前的11月的一个星期一晚上,我和妈妈和哥哥去拜访著名演员王文娟老太太。开始,哥哥用小提琴拉千里共婵娟的前两句,她没有特别表示。后来当我提议拿书来让他照着我的字条写时,她竟很认真的一笔一画写了出来,还加了一句话:“两位小先生多提意见。”令我很震惊。接下来我以神速画了一幅画,和老太太,我俩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我可以从妈妈脸上看出来她吃惊不小:第一次见面,他和老太太就能交上朋友,而且思维还拿吗天马行空。最后我送给他一幅我画的画。老太太称赞了我一番。
从老太太和我们的言行、一举一动来看,她不像其他老人对小孩那样,随意的敷衍,而是认真仔细,专心致志地一笔一划得写。可以推断出她年轻时在演戏的过程中也是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无论排练是多么辛苦,无论受到多么大的挫折,都不放弃,一心一意的把事情做成。和我相比,我和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2021年8月9日记
Y宝在她灵前
END
END
CAREER IN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