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25章》孔子指出进德修业的入门之处在哪里?
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25章》孔子指出进德修业的入门之处在哪里?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有恒者:指始终如一保持一定操守的人。亡:同“无”。约:穷困。泰:奢侈。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圣人我是见不到了,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见不到了,能见到有恒心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奢侈富足,这样就难于有恒了。”
圣人与君子,善人与有恒者,是古人对人的学业、品质的不同评价标准。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以质言。”善人,好比毛泽东所说“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这是很难的。然善人的欠缺之处,在于质多而文少。人若有恒心,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日积月累则可以成为善人。善人若能博文好学,使质与文配合恰当,即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君子若能在学业上永不停步,也可以成为圣人。
有恒者与圣人相比,相差甚远。但人如不能有恒,决不可能成圣。孔子期望得见有恒者,感叹乱世之中人心浮澡虚华,列举“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三种表现,指出这是造成人无恒心的主要原因,告诫人们进德修业要从诚实有恒开始。为人们指出了扫除浮澡虚华等心理扭曲障碍,树立恒心和毅力,始终保持操守,坚持进德修业,不断进步的道路。
附:
【原文】
7·25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①,斯可矣。亡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③而为泰④,难乎有恒矣!”
【注释】
①有恒者:始终如一保持一定操守的人。②亡:同“无”。③约:穷困。④泰:奢侈。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见不到了,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见不到了,能见到有恒心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奢侈富足,这样就难于有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