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九:禹稷颜回同道

【原文】

禹、稷当平世(平世:承平有道的时代),三过其门而不入(本指大禹治水时的勤于国政。稷并无三过其门而不入之事,此乃古人行文时连类而及),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同道:同致力于圣贤进则救民,退则修己之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天下有沉溺在水里的人,犹如自己使他们沉溺一样。由,通“犹”,如);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使禹、稷与颜子变换处境,禹、稷亦能乐颜子之乐,颜子亦能忧禹、稷之忧)。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被发缨冠:披散者头发,连冠带缨一起顶在头上。形容急于救人而来不及整理衣冠。被,通“披”,头发散乱的样子。缨,帽带,古人戴冠之前要结缨)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离娄下》

译文

大禹、后稷处在承平有道的时代,多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孔子称赞他们的贤明。颜渊处在衰乱无道的时代,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人们都不堪忍受那种贫苦的生活,而颜渊却不改变他一心向道的乐观心态。孔子也称赞他的贤明。
    孟子说:“大禹、后稷、颜渊都致力于圣贤的大道。大禹想到天下有沉溺在水里的人,就像是自己使他们沉溺一样;后稷想到天下有挨饿的人,就像是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因此才那样急着去拯救民众。大禹、后稷、颜渊如果互相交换一下位置处境,也都会有同样的表现。

这就好比有同住在一间屋里的人互相打斗,要去劝救他们,即使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匆忙去救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乡里邻居发生争斗,也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去救急,那就难以理解了。如果是关门闭户则是可以理解的。”

【评析】

本章论述大禹、后稷和颜渊因所处之境遇不同,故而行事的态度方式也不同,但他们所抱持的大道却是相同的。

大禹和后稷处在承平有道的时代,为救世而奔忙。大禹是人溺如己溺,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后稷是人饥如己饥,教民耕种,日夜操劳。

颜渊则处在衰乱无道的时代,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守道自重。

孟子认为,如果他们易地而处,大禹和后稷亦能乐颜子之乐,颜子亦能忧禹、稷之忧。这是因为圣贤具有相同的“仁心”,都抱持进则救民,退则修己的大道,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环境,有不同的行事态度和方式,但精神是一致的。

《周易·系辞》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意思是说,天下同归于一个目标,而所走的途径不一样;同归于一个好的理想,却有百种不同的思虑。孟子所论圣贤心无不同,而行事各异的道理,正是对“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恰当诠释。

(0)

相关推荐

  • 读《史记》偶得•反常必有妖

    时光 请温柔以待 近读<史纪>,读到<夏本纪>,提到大禹治水有功.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为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二十:自怨自艾

    在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帝王,他们就是尧.舜.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尧.舜.禹,一直被人们视为"明主""圣君",他们主动传贤让位的行 ...

  • 夏朝野史杂谈

    夏朝 夏朝--大禹 据记,禹是夏后氏的后代,本名姒文命. 其母夜晚偶见流星,与其交感,后又误食神珠薏苡,于是生出禹.禹虎鼻大嘴,耳有大孔,头带铁钩,胸配玉斗,故起名为文命. 禹长于西羌,成年后身高九尺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7颜回之乐不孝有五父子责善贼恩之大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7颜回之乐不孝有五父子责善贼恩之大 题文诗: 禹稷世平,三过其门,而不入也,孔子贤之. 颜子世乱,居于陋巷,一箪之食,一瓢之饮, 他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 ...

  •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奥如兰." "子曰:'君子之道'",孔子看了这爻辞后,就说:"身为君子,立身行事 ...

  • 禹(yǔ雨)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姒姓,名文命,鲧之子.禹治水成功,娶涂山氏女,生子启.后来启代益为君主,建立了夏王朝,禹遂为夏宗神.<国语·周语下> ...

  • 语音版《孟子》赏析(50)禹稷颜回同道

    <孟子>赏析(50)禹稷颜回同道 --第七单元 尚论古人 第三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七单元的第三节,节选自<离娄下>,孟子论述大禹.后稷和颜渊因所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八:五圣之德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旨酒:美酒.旨,甘美),而好善言.汤执中(执中:执守中正之道,无过无不及),立贤无方(举拔贤才,不论其出身品类.方,品类).文王视民如伤(视民如伤:民已安足,觉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六:上恤下亲

    [原文] 邹与鲁哄(邹国与鲁国交战.哄,争吵,冲突,交战).穆公(邹穆公)问曰:"吾有司(有司:指官吏)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但是民众没有人为他们而死."莫之死",&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五:不为与不能(节选)

    [原文] ( 孟子)曰:"有复(复:报告)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百钧:三千斤,极言其至重难举.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而不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四:王道之始

    [原文] 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曰:"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于国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二:贵德尊士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光荣),不仁则辱(辱:指国家衰亡,遭受耻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居下:处于卑湿的地方)也. "如恶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得道者多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指阴晴寒暑宜于作战的气候与时机)不如地利(地利:指山川险阻,高城深池),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quo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建国,要立坛以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次之,君为轻.是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十九: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原文] 陈臻①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②一百③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④,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