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傅氏|铁证!圣人傅說后裔迁居灵州都山圣里,城彼朔方900多年!
【3353】朝圣十二卷,卷卷有此人!今年,再赴山西平陆祭祖有感…
灵州傅氏家族的名望可上溯到商代宰相傅說(音yue)。傅說出生于公元前1335年,以智慧高超、发明“板筑”法被尊称“圣人”。《史记》记载:商朝国王武丁“夜梦得圣人”,派人寻访,后从工地找到正在做劳役的傅說。武丁王与其面谈治国之道,见傅說才略非凡,称其“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并以傅說的出生地傅岩(在今山西平陆县)为姓傅。因此,傅說的“圣人”之誉天下传颂,傅說住过的地方被称为“圣人涧”。现代学者经考证,认定傅說为“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圣人”。比孔子称“圣”还早800多年。
傅說后代在中华历史上名人辈出,多以傅說为宗祖,以出身灵州傅氏为荣。而傅氏家族何时迁居灵州,史无记载。查阅《傅氏族谱》,有这样的记述:自傅說公起,傅氏家族在山西平陆居20世,到第21世傅冕迁居“陕西灵州都山之称圣里焉”。按其世系推算,傅氏先祖迁居灵州时间约在公元前830年—前775年之间,也就是西周末期。这里不仅说明了迁居灵州的时间,还指明了灵州傅氏先祖所居地址“灵州都山之称圣里”。
都山圣里为何处?
据史载,灵州,初名灵洲,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洲县,东汉改名灵州(今宁夏吴忠)。灵洲之名是最早的历史记载。而傅氏族谱所说灵州都山圣里,显然是东汉以后的续谱人为祖居地所作的标注。那么都山在哪里呢?因史无此山名,已无从考证。但是,既然已说明都山在灵州之地,应为今贺兰山。宁夏学者高嵩曾说,远古贺兰山名不周山。如果此说成立,即可以推断,续谱人为南方人,南方口音周、都难分,不周山即口语省去“不”字名“都山”之音转,或者是因“不周”犯周朝之忌,周朝人取天朝之山之意,称为都山。
圣里之名现已无从考证,却也无需考证。按照西周“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组织形式,圣里即为傅氏家族所在的建制单位,也是地名。远古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名来源于首位部族首领的姓或名。而圣里之名,却是傅氏族人取其祖居地之名“圣人涧”和其圣祖傅说之“圣”而来。作为“圣人”后裔的傅氏在迁居灵州之后,或被世人崇拜,或因傅氏族人为了拜祭宗祖,或承袭“圣人涧”之名,以“圣里”作为傅氏家族居地之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圣里到灵州之名的沿革,已无从考据。但自秦始皇之后,皇帝被称为“圣上”,而地方之名称“圣”,必有冒至尊之嫌。秦朝大将蒙恬取河南地置44县,圣里之城必为其一,再以“圣”称县名定不合适。故以“圣”通“灵”之意,又以其“洲在水中,随水高下,未尝沦没”之胜境,将圣里改称灵洲。汉惠帝四年在此地置县时,遂以其名置灵洲县,并非是汉代置县时才名灵洲。
正史有关傅氏迁居灵州的佐证
傅氏于西周末迁居灵州,仅凭族谱孤证,未必令人信服。而诸多正史载记和出土文物却为《傅氏族谱》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据《诗经·小雅》中的《六月》《出车》记述: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尹吉甫率军击败猃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宁夏固原)。随后,南仲率兵,奉命“城彼朔方”,驻兵设防。此事已被宋代出土的《兮甲盘》和清道光年间出土的《虢季子白盘》铭文所证实,历代史家均引证无疑。诗中所说“朔方”就是指今宁夏和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包括“灵州都山之称圣里”在内。同时也证实,傅家将就是此时随南仲来到都山圣里筑城、驻军设防的。
在傅冕迁居灵州之前,傅家将声名显赫。其祖辈傅仲能身居西周朝武德将军,因功封南武郡公,傅仲能长子傅举贤荫袭军司马,次子傅齐贤为将军锦衣大夫;傅冕的父亲傅瑞始与傅举贤同辈,官职不详,但从傅冕举家迁都山圣里来看,傅氏至小身兼西周奴隶主贵族、部族、家兵首领和朝廷军官等职。
他们之所以举家迁居都山圣里,是因为知道“天子命我,城彼朔方”的意义就是长期驻守。在回归河东“圣人涧”故乡已成悬望的情况下,他们看到黄河之滨空旷沃野、水草丰美,适宜驻牧和耕种。于是,傅氏举家迁居圣里。正史虽无详载南仲所筑各城的名称,更无各城守将的传记,但《傅氏族谱》记载傅瑞始首迁灵州的时间,与《诗经》记述南仲在此时间内“城彼朔方”的史事相吻合。
傅氏家族何以世居灵州900年?
西周王朝灭亡,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此时,由于中原诸侯各国争相攻略,兼并国土,驻守朔方的原西周将士故乡所属已非旧国。此时,傅氏家族回归故乡的路途已被强悍的猃狁、戎狄阻隔。唯有定居河渚之上的圣里城堡坚守自保。此后,一直世居河套灵州到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时间长达900多年。那么,傅氏家族在既无朝廷依靠,又无经济军事后援的情况下,何以生存在西戎包围之中呢?
公元前771年,西戎攻灭西周,乘势东进,威胁秦国。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国大举兵伐西戎,西戎败退陇山(六盘山)一带。此时的西戎联盟虽然凶悍强大,却是由一些不相统一的分散性基本部落组成。而傅氏家族本身就是一个由众多奴隶、附徒组成的整建制军队,具有很强的武装势力,与西戎基本部落势力相当。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戎是否与傅氏家族发生争战之事,因史料欠缺,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历史背景分析,西戎各部落都以主要兵力对付日益强大的秦国,根本无暇进攻贺兰山的河套地区。
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7年),秦国为解除向东扩张的后顾之忧,一举攻破西戎12国,包括都山圣里在内均被并入秦国版图。由此,傅氏家族再次获得了和平生息空间。根据《后汉书》对东汉名将、灵州傅氏后裔傅燮的记载,傅氏在纷繁复杂的战乱环境中,养成了抚恤戎人、与兄弟民族和平相处的立家传统,将民族敌对情势逐渐消弭于无形,这也是傅氏能够长期立足灵州的重要原因。因此,到了公元前444年之后,尽管西戎与秦国又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争,傅氏却在纷乱的战争年代与西戎彼此相安,维持了家族的生存。
傅氏家族从西周末期迁居灵州,历经春秋战国,到公元前215年,秦朝大帅蒙恬北伐朔方,沿黄河设立数十个县时,傅氏一直与西戎各族和平相处,立足灵州长达500多年,为秦、汉两朝最早在今宁夏北部顺利置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汉能在公元前202年立国10年后置灵洲县,就是明证。
傅氏家族枝分大江南北
灵洲傅氏家族历经几百年的繁衍,家族庞大。到战国末期,人口众多、族枝衍生,有些人离开灵洲分赴外地谋求发展。据《傅氏族谱》记载:“傅宽一支由灵州徒居庆阳。”《史记》也说,傅宽跟随刘邦创立汉朝,因功封为阳陵侯。其后代又有分枝迁居京城周围,而分居于北地郡马岭等县地的,即以西汉名臣傅介子为先祖,自称北地傅氏。在傅宽一支离开灵洲县时,灵州傅氏宗族仍在故地居住。到傅燮之父傅宾这一代时,与傅宽、傅介子的族源相差甚远。
东汉中期因羌族起义,傅氏家族随灵州县南迁。公元144年,傅燮出生于二次南迁侨置于祋祤县(今陕西耀州)的灵州县,后官至汉阳太守,战殁于任上。其后,其子傅干为扶风太守,孙子傅玄是魏晋之交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在曹魏朝官至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其后代傅咸、傅畅等为西晋名臣,均以灵州为籍。隋唐以后,傅氏虽名人辈出,但已遍布江河南北,很少再以灵州为祖籍了。
严格地说,傅燮之父傅宾是今宁夏古灵州最后一代傅氏族人。从傅燮开始,其后人并非生于河渚灵州,更没到过今宁夏之地。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所说:“汉晋之世,北地灵州傅氏最盛。”指的就是东汉中期南迁今陕西耀州的灵州傅氏,并非今宁夏吴忠东汉前期的灵州傅氏族人。
灵州互市——丝路沿途最大商贸市场
民国时期的驼队
民国时期灵武城内街道
民国时期灵武集贸市场
七十年代灵武骡马市场
来源:宁夏网-新消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