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部,傣药
大百部资料
大百部(Stemona tuberosa)来自于百部科,百部属。别名九重根, 百条根。
stemon雄蕊,指药隔延伸成一细长的附属体。
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生于海拔370-2240米的山坡丛林下、溪边、路旁以及山谷和阴湿岩石中。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根入药,外用于杀虫、止痒、灭虱;内服有润肺、止咳、祛痰之效。
【傣药】
帕安来,止痒药(德傣):块根治皮肤瘙痒《德民志》。
牙浪光,多根藤(西傣):根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香港脚,风湿关节刺痛《版纳傣药》。
大白部,儿多母苦,多根藤,牙浪光:根用于风寒咳嗽,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香港脚,风湿关节刺痛《傣药录》。
牙浪光,雅男弓(西傣):块根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香港脚,风湿关节痛《滇药录》。
开头
文中的大百部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这个植物的味道很大,百部是著名的药了。一直没遇见百部本种,先遇到大百部,就先了解大百部和傣药吧。
傣医药
据贝叶经记载,傣医药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傣族人民积累了许多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
并用本民族语言加以记载,逐渐形成自己的医药学体系,其中以手抄本形式代代相传的《档哈雅》(即医药书)最为著名。
傣医不仅会诊断、治病,同时也会采药、制药,同过去的中医一样,既是医学家,又是药物学家。
傣医常用药物有一千多种,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使用最多,剂型有煎剂、丸剂、散剂、膏剂、磨剂、配剂和油剂等7种。
傣医药与中医药一样,重视药物的炮制,经炮制后的药物副作用减少,疗效更明显。
苍耳子
苍耳子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比较好的药物,但有毒性,傣医用高温处理(炒黄)后入药,破坏其中毒性成分,提高疗效,减少了中毒的危险。
兜唇石斛
再如兜唇石斛,经冷水浸,又在沸水中烫,再晒干,增强了止咳化痰的功效。
大百部
本品为百部科百部属植物大百部的块根,以块根入药。甘、苦、微温、有小毒。
消炎祛湿,主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蛔虫、烧虫病、皮肤癣症、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用量10一15克。
炮制方法及作用
块根于9月至翌年4月采挖洗净后去根须,在沸水中浸泡,以刚烫透为度,晒干备用。
蜜百部:将百部加蜂蜜少许与水拌匀、放于锅内炒至不粘手,取出凉干,大百部有小毒,用沸水浸泡或蜜制可减低毒性。
水牛角
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以角入药。凉,微苦。
清热镇静,凉血止血,主治高热惊厥、神昏、澹语、吐血翅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精神分裂症、疥疮等。
治吐血纽血,取本品置火上烧焦,研细末,加少量盐混匀,凉开水送服。治高热惊厥,取本品切片后研末内服。
治疥疮,取本品蘸水在磨石上磨擦,用汁涂擦患处。治精神分裂症,水煎服,每日一剂。
猪胆
为猪科动物猪的胆囊,以胆囊入药。凉、苦。
清热润燥,解毒,主治热病燥渴、便秘、黄疽、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踌耳、痈疮肿毒、火烫伤等。
治哮喘:取黑甘蔗汁,本品焙干后研细末,混合均匀内服,早晚各一次。
或取鲜猪胆一个,若为干品则研末。用菜油调成糖浆状,加入黄柏末调匀,涂擦患外,有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
箭毒木
本品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箭毒木树干流出的乳汁及种子供药用。味苦、有大毒。
乳汁,强心催吐、升压、止痛麻醉,傣族人民制作毒箭、猎杀野兽。
用刀割破树皮,收集流出的乳汁,加适量烟油、石灰,制成止痛麻醉剂。本品有大毒,忌口服,外用时加入烟油、石灰,可破坏其毒性成分,使毒力减弱。
结尾
大百部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大百部不同于百部。关于他的研究资料比较少,是在云南遇见的,想来在云南比较常见。
所以找了一篇关于傣药的记载,也顺便学习除了大百部之外其他一些药物在傣药中的用途。希望民族药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继承。
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不构成用药,食用建议,望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傣药炮制初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麦国荣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廖瑞玲 岩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