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今天接着读李贺的诗。
后人将李白、李贺、李商隐并称为唐诗“三李”,但相比之下,后“二李”极度相似,李白与后二李差异明显。这很正常,因为从出生的时间看,李白出生于701年,比出生于791的李贺大九十岁,比出生于813年的李商隐大了一百二十岁。
(李白小像)
时代与出生地、家世背景等原因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养成,性格又决定了他们的作品。
先说时代:李白的个性养成期,大唐正处于政通人和的鼎盛时期,虽然他的生涯后期,安史之乱使这个强盛的国度完全走向衰败,但李白的性格早已养成,他的性格当然影响他一生的创作,因此,李白的诗更豪迈、雄壮、宽阔,当然,也更明亮;李贺、李商隐的个性养成期,大唐已处于急速衰退的中晚唐,虽然唐宪宗朝也略略有一些回光返照式的繁华,时代也自然给他们两个打上烙印,因此他们的诗更婉约,纤媚、狭窄,甚至有些晦暗。
(李贺雕像)
再说出生地:李白出生地,一说是现在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因此他的性格中,没有那么多责任、担当,因此他活得更洒脱,一生我行我素;李贺和李商隐呢,他们的家乡都在中原核心地区,一个在福昌昌谷,一个在荥阳,都在大唐东都洛阳近畿,更别说他们又都是皇室宗亲的后裔,他们的性格中,天生就郁结家国天下,因此他们活得困惑不堪,一生都在纠结(虽然李贺和李商隐都不够长寿,李贺焦思苦吟只活了二十七岁,李商隐似乎有家族原因,只活了四十五岁)。
(李商隐小像)
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李贺能做出雄阔的诗来,因为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说的那样,李贺涉世未深,刻意为诗,是“寄意于诗之屈平”,“强为索隐,梦中说梦”,所以他的诗“词诡调激,色浓藻密”,且“幻情奇彩,前无古人”。李贺同时也是极端敏感的人,因此他“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伤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
(钱钟书《谈艺录》书影)
扯远了,回到今天要读的诗,我们今天要读的诗,李贺创作于813年(就是李商隐出生的那一年),诗的标题《示弟》,全诗如下: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我们知道,813年,是李贺做奉礼郎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因为迁调无望(因为他并无进士出身),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子病卒,李贺因忧郁而致病情沉重,因此他请假回昌谷老家休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归家的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这两句很好懂,点明了诗作的时间,李贺长安三年,失意归来,又病体沉重,这是无奈的,但又因为与亲人的团聚,他深深感到宽慰与幸福,因此,他写这首诗的开头,用的是最平淡的语气,平淡里,深情无限。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醁醽(读lù líng):酒名。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醁醽”李善注称:“《湘州记》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盛弘之《荆州记》曰:渌水出豫章郡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井,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醁醽酒。”我们估且认为是当时的名酒吧;缃帙(读xiāng zhì):浅黄色的包书布。李贺的弟弟并不因为诗人落泊归来而表现得态度冷淡,仍拿出美酒共饮,手足情深的慰藉使诗人感到心安。但当诗人低头再看行囊,别无长物,仍然是只有几卷离家时所带的旧书罢了,这又让诗人倍增伤感。
(病骨犹能在)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是诗人的感慨,你看,尽管我身体不好,但我还活着,虽然活的病骨支离;这茫茫人间,又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呢?他一方面自我哀怜,一方面愤世疾俗。这是他三年为官生涯、人生际遇的教训:辞家三载一事无成,索米王门两手空空。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所以,当他的弟弟问他关于前途的事情时,他故作通达地说:“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牛马”和“枭卢”是古代“掷五木”的博戏,“五木”器具两头尖,中间平广,一面涂黑色,画牛犊花样,一面涂白,画雉花样。凡投掷五子皆黑者,名“卢”(胜采);白二黑三者曰“枭”(负采),诗人告诉自己的弟弟,人生就如掷“五木”,管他胜与负,扔就是了。这是诗人在人生败局(为官无望、寿命不永)已定之时的悲愤之语,越说得通达和轻描淡写,所要表达的悲愤就越深沉!
因为李贺的人生经历与性格,我们看他写诗,很少写那种工稳之极的诗,清代黎简在《李长吉集评》中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进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这首诗就是一首“章法井然”的诗,音韵和谐,对仗也很工稳,语言平平淡淡,近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李贺雕像)
这其实是李贺人生蹉跎之后,心中退意已生的作品,所以,这首诗不再奇肆诡谲,不再灵光飞转,也不再鬼气森森,他安静下来了。